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典」出分值!

「典」出分值!

說說教師招聘當中的古詩詞鑒賞,鑒賞古典詩詞時,絕大多數的詩詞中都引用典故,所以今天就了解典故的含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知曉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把控全詩的感情基調。考場之上必拿分值!

詩歌文學裡有一個永恆主題孤獨,天涯孤旅;永恆的不得意;輾轉反側,求之不得的思念。詩歌的形式就用來抒發這種情感,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情懷最好的一種載體吧!

由於古詩因為篇幅的限制,需要用濃縮的典故以達到更高更美的審美境界和藝術效果,而典故具有濃縮性和普遍象徵意義的內涵,可以使作品從廣度到深度,從內容到意境都發生很大的飛躍。

於是,用典來表達多方面的情感,來襯托抑或者點出詩人要表明的態度事情的看法,中國古代詩人用典尤具特色者,當推李商隱,用典在其無題詩中多以寄託為主,寄託的載體主要體現在典故中人物形象或言行事迹或風雅事物,從而表達多方面的情感,如自慨生平,抒發懷才不遇或美好理想;又如歌頌真誠偉大的愛情,感慨相思離苦或真情堅貞,所謂「感時傷事」,「頗得風人之旨」。

簡單來說,「用典」亦稱「用事」,在詩歌的語言中直接或間接地引用古時有關人、地、事、物等之史實的歷史典故,或者化用前人詩文名句、借用神話傳說等典故,增加詞句之含蓄與典雅,借古抒懷,稱為「用典」。

在古詩中,詩人引經據典不僅僅是為了援引古人先賢的言行事件使作品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而且也是在於以寥寥數語蘊含豐富內容,追求作品的典雅華美,含蓄婉曲。

總體來說,借用典故可以分為三類:

1.借用歷史故事

借用歷史典故來表情達意。表明詩人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情緒和願望等等。為借古抒懷。

蘇軾《江城子》中「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表現詩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建功立業的迫切願望。

典故:

馮唐,出自《漢書·馮唐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太守,抵禦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後來,文帝採納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雲中去赦免魏尚。這裡詩人身在密州,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馮唐這樣的人前來,抒發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2.化用前人詩句

引用前人詩句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

唐詩中的送別詩的經典之一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詩句表達了作者相信純真的友情是沒有限制的,距離不是問題,但是同時也隱藏了作者一種淺淺的慰藉,四海廣闊,此去將距離遙遠,還好有著純真的友情,希望這友情可以突破距離的限制。同時也對友情和壯志進行良好的地表達,全面地展示了作者和友人之間的友情,同時也表達出作者的壯志,而壯志的表現主要在於頷聯中化用了曹植的《贈白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的意境,《贈白馬王彪》一詩共分7章,表現了曹植恐怖、悲傷、痛恨和憤怒相互交織的複雜感情,深刻地揭發了統治階級內部的尖銳矛盾。在第6章中,詩人抖擻精神振作起來,用「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的豪言壯語和曹彪共勉。王勃就是受了曹植的啟發。情緒的由低沉而變得昂揚,使詩的情調也變得開朗豪邁了,整首詩抑揚頓挫,時而慷慨激揚,時而情感細膩,是唐詩中的精品。古詩詞中,化用前人詩文的妙例很多。

3.借用神話傳說

李商隱的《無題》尾聯用的兩個典故分別是蓬萊山和青鳥。

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指仙境,出自《山海經·海內北經》,此處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同出《山海經·西山經》 :「三危之山 ,三青鳥居之。」此處意指作者相思之情的寄望。

詩人借「蓬山」比喻意中人遠隔萬重的仙境,與會無期,怎不令人愁絲縈懷?只好請「青鳥」去殷勤問候,表達了詩人對意中人的惦念之情和內心的無限惆悵。

詩人通常借用高度濃縮的典故,有效地引起人們的共鳴,曲折間接地暗示折射出詩人隱秘朦朧深邃的內心情感經驗。圍繞典故意義的類型而滋生的審美特性以激起人們共同體驗的共鳴來達到情感升華,準備古詩詞時,這一方面的知識點,啟航提醒準備教師招聘考試的考生古詩詞要多加推敲,平日增加詩詞的閱讀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 的精彩文章:

大私塾·詩情畫意(二十七)|子衿
如何結合古詩詞給寶寶起個有內涵的名字
中秋將至,帶你領略古詩文里月的美
原創古詩 七律 思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