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施一公:知足常樂是創新最大的敵人

施一公:知足常樂是創新最大的敵人

施一公:知足常樂是創新最大的敵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長施一公教授做客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開講啦》,分享了他的成長曆程與人生選擇,以及對人才培養、教育創新的期望與思考。


科學殿堂是如此之神妙

年少的施一公,牢牢記住了小學政治老師對他說的「你要為咱駐馬店人爭光」,他努力學習,最終成功保送到了清華大學。20歲時,父親的意外過世給他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也改變了他的人生態度。從此,他不再是懵懂的大三學生,立志要改變這個社會,要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從清華大學到出國留學、博士畢業,他也曾有過迷茫和徘徊,考慮過轉行讀計算機、經管專業,甚至通過面試拿到了一家保險公司中國首席代表的職位。在誘人的高薪面前,他發現做科學是最浪漫、最夢寐以求的事情。他說:「一旦進了實驗室以後,發現在科學研究這個殿堂裡面,是如此之神妙,出乎你的想像。」

從1995年春天讀博士後一直到現在,施一公從事相對獨立的科學生涯已經整整22年,他說這是讓自己內心最能平靜和滿足的一份職業。現場,他也勉勵年輕人:「當你跟著自己的興趣走一條路的時候,要堅定地走下去,不要被周圍的價值觀所牽引,尤其是不要被以金錢論英雄的價值觀所牽引。」(歡迎關注Science微信號:bioeg_cn)


知足常樂是創新最大的敵人

2008年,已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的施一公,毅然辭職回到母校清華大學執教。很多人問過他為什麼,在演講中,施一公教授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自己回國最根本的原因是「想影響一批青年人,想培養最優秀的創新型的青年人才」。

他常常反思,為什麼我們的大學生中難以產生拔尖的創新人才?為什麼極其優秀的中國學子到了國外,脫穎而出的比例非常小?施一公發現,這些優秀的中國學生非常容易滿足。我們的傳統文化非常推崇知足常樂,施一公認為,知足常樂用來對生活、對物質利益的追求是好的,但用來對科研、對學術追求,知足常樂便是創新的大敵。

他希望當代的大學生們能夠追求卓越,把自己的天賦發揮到極致。在滿足小我的同時,更要把大我、把社會放在心上,只有給社會帶來價值,才算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循規蹈矩不利於培養創新人才

施一公講到,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的公平主要依靠公立大學實現,而科技的卓越則是由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共同保障,其中私立大學的貢獻更大一些。從西海岸的加州理工、斯坦福,到東海岸的普林斯頓、哈弗、耶魯,這些超一流的大學都是私立的。施一公說:「我們希望在美麗的西子湖畔創辦中國第一所現代化、世界級、研究型的民辦大學,她的名字叫Weatlake University,西湖大學。我相信民辦大學作為公立大學的重要補充,和公立大學交相呼應,也同樣為國家、為社會培養高精尖的人才。」

施一公認為,30年、50年之後,在中國大地上,一定會有一大批足以代表中國人水平、足以為中國科技發展、為世界文明進步保駕護航的一流民辦大學。「那時候,我們的後代能夠對世界說,我們中國人做出了和我們的民族人口、我們的歷史傳統相配的貢獻,實現這一目標要依靠創新,而這種創新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

來源: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Science為生物易構旗下媒體平台,歡迎關注我們的微博:生物易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 的精彩文章:

浙大「兩微一端10萬+」論文同於發表核心期刊 支持反對者意見不一
Cell:利用CRISPR/Cas9打破作物產量限制
研究發現腫瘤細菌能降解癌症藥物
北斗三號定位系統啟動建設 2020年實現全球組網
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先生逝世,最後遺願不舉行追悼儀式

TAG: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