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全城存在感「最強」的聲音:原來防空警報用的不是擴音喇叭

全城存在感「最強」的聲音:原來防空警報用的不是擴音喇叭

【軍武次位面】作者:索馬利亞颶風

GIF/2.0M

昨天,全國許多城市的上空都會響起尖銳刺耳的防空警報聲…

尖銳的聲音連綿不絕,旁邊的朋友突然問軍武菌:你知道防空警報的聲音是怎麼發出來的嗎?

軍武菌:當然是覆蓋全城的大喇叭發出來的啊…擴音器什麼的…放錄音什麼的…

朋友:卧槽…你以為防空警報是廣播體操啊…我懷疑你是不是假軍迷…

警報器原來長這樣!

所以說這是個啥…

為啥能發出響徹全城的巨大響聲?

嗯,就是這個味兒~

這個東西叫警報器(siren/alarm)。我們聽到的防空警報聲一般都是通過這樣類似的裝置發出來的…

大概的結構是這樣的…

分立式和卧式兩種

鳴輪是警報器中最重要的部件,在工作中高速運轉而產生聲源。定輪與鳴輪高度配合的部件,通常有10個左右的發音窗口;發音窗口與鳴輪的發音葉片相等。

和我們常見的空竹

發聲原理差不多

通過鳴輪轉動,帶動空氣轉動,其摩擦產生聲音。隨著轉動速度越快音調越高。這便是防空警報的基本原理。

定位座是固定定位器的支座。定位裝置是在鳴輪非工作狀態下或停機後音窗口能自動閉合,以防止老鼠、飛鳥、蜘蛛、空中風吹的雜物等進入警報器內,起到保護警報器的作用。

二戰時德國的防空警報器

有個大大的罩子

不鏽鋼罩:一方面是對聲音折射後的擴聲作用,另一方面是對整個警報器起保護作用,防止雨水進入警報器內。

二戰時英國倫敦的防空警報

電動機是警報器的動力,帶動鳴輪旋轉,起到發聲的作用。底座是整個警報器的支架。

其實還有手搖的警報器

在電力普及之前和戰場上比較常見

抗日劇裡面也會經常出現這個東西

那麼這個恐怖的小東西到底能產生多大聲音呢? 現代警報器發出的聲音巨大,當你距離他30米遠時,其產生的音量高達135 分貝。

比活塞式發動機聲音要大

聲音大小更加接近噴氣式戰鬥機的聲音

地勤人員總是帶著耳罩來抵禦巨大的噪音

起源:其實是樂器來的…

說來奇怪,作為防空警報使用的警報器,出現的時間比任何一種防空武器都要早!甚至他出現100年後,飛機才真正出現…最早的警報器,其實是作為樂器發明的…

十八世紀,芬蘭物理學家約翰·羅賓遜發明了一個簡易的樂器,利用旋轉的鳴輪驅動,利用開閉輪上的開孔調整不同的旋律。

十八世紀60年代的警報器

軍武菌也看不懂到底怎麼工作的

後來人們發現,這種設計可以輕鬆地發出巨大而刺耳的聲響,便有人將其作為警笛使用。1887年首次安裝在蘇格蘭克里德島上的燈塔,作為防災預警使用。這是該類裝置第一次作為警報器使用。

隨著商業電力產業的發展和普及,以電動機驅動的警報器開始迅速普及。電動機能極大的提升其發聲潛力,同時加上電動的擴音器能更大的發揮其效能…

最老的消防車上用的是蒸汽機

而警報用的是一口叮噹作響的小鍾

而且是馬拉的…

有了警報器之後

才有了所謂的警笛

圖為20世紀中期的美國消防車

除了消防車,進入20世紀後,警報器被廣泛的用於災害預報、防空避難等大規模災害的預警。當人么聽到這個怪異的響聲之後,都會自發的到預定地點集結避難。所以,現在防空警報在英語中仍被稱為Civil defense siren(民防警報/人防警報)。

警報響了:總歸是有意義的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城市都建有較為完善的民防警報體系。二戰「相愛相炸」的英國和德國;冷戰枕核待旦的美國和蘇聯;一個國家兩種警報的中國和台灣;歷史上確實有很多有趣的警報……

先說說英國,作為二戰被空襲時間最長國家之一的英國總結出了豐富的民防經驗。在英國的每一個小鎮,都佩有兩套完善的警報和擴音系統。一旦接到空襲預警系統立刻生效。

英國二戰時期的警報器

英國人的可怕之處在於普及型!他們的每個村子都還佩有手搖的民防警報。也就是說,無論在英國的哪個地方發動空襲,總是能第一時間聽到警報聲!

英國在二戰中只損失了70萬左右的人

在主要參戰國中損失人數最少!

這或許與其完善的民防體系有關!

美國又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20世紀初期,美國的警報系統基本全靠手動搖鈴實現…

到了二戰之前,人防警報系統才初步普及。冷戰時期則迅速的壯大,形成了全球最嚴密的警報系統!不僅率先使用了更加先進的電子警報器。而且有了一套嚴密的規則。其主要分為兩大類:急促的攻擊信號,和平穩的警戒信號。

民防的職能劃分十分的詳細

攻擊警告:連續播放3~5分鐘急促的攻擊信號。一般這個信號是在偵測到敵方的空襲或者導彈包括核武器打擊的時候才播放的。在警報進行的同時,民防人員全體出動,引導民眾有序的進入地下避難所。

我們常在電影遊戲中聽到的

就是美國用的攻擊警告

注意警報:連續播放3~5分鐘平穩的注意信號。一般用於應對一般緊急事件。多用於龍捲風等自然災害。其意義在於提醒城市內的市民儘快打開廣播和電視觀看相關的緊急報道。並根據節目中的相應指示落實具體措施。

不得不說傳媒發達的美國

這個取巧的方法真的好用

中國的警報體系設置的也相當健全,只不過隨著冷戰後世界局勢放緩,許多人都不知道防空警報的具體含義…

中國的人防警報設施遍布各個城市,旨在當國家遭到侵略、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時,用人防警報告知公眾危險可能發生。人防工作者會引導群眾到指定人防工事進行避難。

人防工事的大門

神秘中透著安全感

警報器大多由解放軍製造和管控,而人防部門負責其日常維護和保養。主要的警報分為三個階段:

預警警告:表示有可能發生空襲。 包括一個36秒的高音,然後是24秒靜默。一個周期一分鐘,3個周期作為一個階段。

聽到這個警報,市民應立即停止一切工作,把家中電源拉閘斷電,關好煤氣、熄滅火種、關好門窗,攜帶有效證件,生活必需品及防護器材,迅速撤離到附近地下防空避難所、人防工程、防空洞。

襲擊警告:表示襲擊即將來臨或正在進行。 6秒高音,6秒靜默。 15個周期(三分鐘)作為一個階段。

無法進入地下防空避難所,人防工程、防空洞的市民,請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隱蔽,趴在地上雙手抱頭。

襲擊後警告:表示襲擊結束或告一段落。 3分鐘持續高音作為一個獨立的階段。市民可以走出地下防空避難所,人防工程、防空洞,恢復正常工作。

生活中多留意這種表示

關鍵時候真的能救命的…

台灣的警報體系則相對簡單。具體分為兩種:緊急警報和解除警報。

緊急警報:1長2短,長音15秒,短音5秒,長短音之間各停5秒,連續3次,共115秒。

解除警報:長音1次,共90秒。

與中國總是在紀念日或者特定日期拉響警報不同:每年台灣會隨機在某天,不定期進行試放,每次放30分鐘。

然而台灣民防工事

狀態維護的並不好…

今天,軍武菌的朋友圈被「勿忘國恥,警鐘長鳴」八個字刷爆了……

銘記這段歷史

這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

我們應當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但是當防空警報響起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忘記它本來的意義:或許有那麼一天,防空警報突然在你的身邊響起。能否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知道你該做什麼,是十分必要的!

畢竟在動蕩的戰爭時期:對平民個人來說,保全性命意義重大。對於國家來說,保全性命也是對國家的最大貢獻!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次位面 的精彩文章:

張學良在「918」之前犯下了哪些錯誤,最終釀成了國恥?
瑞典當年居然是歐洲第一強國,軍事實力吊打英法,還攻佔過莫斯科
美國火藥生產商改行造錢包,軍工科技打造的錢包有多神奇
阿富汗帝國墳場再發威,美國深陷戰爭泥潭,特朗普還能撐多久
中國54式手槍有多恐怖:犯罪分子看到槍把上的黑五星就嚇癱了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