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從14.5億流動勞動力中挖掘人才?

如何從14.5億流動勞動力中挖掘人才?

如今,崇尚自由職業的人越來越多,往往能力越強的人,工作越自由,越不喜歡被「全職」束縛。

對於企業,尤其是初創公司而言,這可能是件好事兒。因為與全職正式員工相比,聘用一些臨時的非正式員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運營成本、增加靈活性,更有可能最大程度為企業輸入創造力。

如果你發現自己面臨著某類人才短缺、缺乏勞動力儲備或需要更靈活的項目招聘,那麼啟用全面人才管理是最佳選擇。究竟什麼是全面人才管理,什麼樣的企業適合採用這樣的方式?本文帶你一探究竟。

全面人才管理可以讓企業從來自世界各地的14.5億流動勞動力中挖掘人才。

至於是否實行全面人才管理,取決於企業的自身情況。

在採用此方法前,首先要考慮三個問題:人才獲取渠道、技術和人才培養。

此外,解決分類和服從承諾問題也至關重要。

得益於代際變化、科技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積極影響,今天的勞動力市場已與過去不同。然而,很多公司的招聘和管理戰略仍然停滯不前,無法跟上改革的步伐。因此,在僱傭和管理策略上落後的公司準備採用新方法,即全面人才管理。

從14.5億流動勞動力中挖掘人才

人力資源分析師這樣描述全面人才管理:

全面人才管理就是對各個領域的人才進行管理,這既包括傳統的全職正式員工,也包括短期工、獨立承包商、顧問、自由職業者、或是志願者、外包人才等非正式員工,還包括機器人、無人機以及認知計算機應用。

全面人才管理可以讓企業從來自世界各地的14.5億流動勞動力中挖掘人才。無論他處在何地、屬於哪類人才,公司都能找到合適的人。儘管如此,全面人才管理的具體實現方式各不相同。

全面人才管理的風險與回報

談到全面人才管理,公司最關心的問題還是人才分類問題:分錯員工類別。當員工應該屬於正式員工時,若將他們分作獨立承包商,不僅會導致嚴重的稅收和違法僱傭行為,還可能妨礙全面的人才管理計劃的實施,使公司無法享受到正確利用人才帶來的好處。

如果公司能夠全方位地僱用人才,並讓他們為公司的發展出一份力,那麼公司就能享受以下好處:

不受地理區域的限制,找到合適的人才;

放棄不需要全職的職位後,無需花大力氣進行上崗培訓,還節省了很多開支;

通過在每個項目上留住人才,釋放間接資本,提升組織的靈活性和競爭力。

是否實行全面人才管理取決於企業的自身情況。如果你的企業需要傳統的全職人才,或如果你所在行業,有限的創新就能使公司少受競爭對手的干擾,那麼這些公司就不適合這種人才管理辦法。

然而,如果你發現自己面臨著某類人才短缺、缺乏勞動力儲備或需要更靈活的項目招聘,那麼通過這種不同於傳統的招聘方式來挖掘新員工是不二選擇。

全面人才管理需要明確三要素

人才獲取、技術、工作流程

任何公司在推行全面人才管理時第一個必須考慮就是法律責任問題。如果你想僱用自由職業者、承包商和其他非正式員工,在此之前解決分類和服從承諾問題是至關重要的。

Upwork(全球最大自由職業者工作平台)就像公司內部的HR或法律團隊,或一個熟悉遠程和分隊工作的合格第三方合規服務,它可以通過該企業合規服務回答這些問題。

要打造一種包含各類人才的環境,首先要考慮三個問題:人才獲取渠道、技術和工作流程。

獲取人才

以下集中獲取人才的方式各有利弊。也許你可以:

直接與自由職業者合作;

與專門從事不同類型的遠程或臨時工的傳統臨時工機構簽訂合同;

與類似Upwork的平台合作,通過這個渠道能快速獲得所需人才和特定人才庫。

技術

要與臨時的非正式員工合作,你可以從考慮下列問題開始:

如何與臨時員工進行日常溝通?

可以用什麼方法和技術來分配任務並給予反饋?

新員工是否會要求為公司的核心數據保密?如何保證公司機密和數據安全?

如何使用技術來促進來自世界各地、甚至不同語言的員工積極合作?

與你合作的人才可能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如果沒有,這些問題就需要你的團隊來解決。

工作流程

思考一下你目前聘用新人的方式,包括如何傳達期望、報告結構、公司文化等等,還要考慮其他工作過程,比如時間跟蹤、審核和支付。

儘管你可能會經歷一些或以上全部流程,又或許以上所有流程都沒有,但提前思考這些問題會幫助你儘可能完美地過渡到全面人才管理。

低成本靈活運營

Upwork 的數據顯示,77%的HR認為,不發展招聘策略的公司可能會處於競爭劣勢。儘管如此,由人力資源行業分析師和ERE Media收集的數據顯示,2015年非正式員工的平均使用量僅為16%。

總之,發展招聘策略或是超越競爭敵手抓住潛在人才,除了採用全面人才管理之外,沒有更好的方法了。尤其在企業發展早期階段,採用這種辦法既可以節約成本,又可以靈活招聘。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杉匯 的精彩文章:

中美AI六巨頭都在密謀啥?我們繪製了一份全球AI專利分布戰情圖
選擇和努力是人生的永恆主題
紅杉資本劉星再談新零售:新品牌從哪裡來?
新零售時代,HR需要的「輕」思維
蘋果、Facebook、Google,從科技巨頭崛起之路窺探未來趨勢

TAG:紅杉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