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國藩:我一生,就是三個字

曾國藩:我一生,就是三個字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文學家,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國歷史上真正做到「立業、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二人之一。是古往今來不少人學習的楷模。

他在同治元年給季沅兩弟寫家書,勸其二人效法自己,謹記「廉、謙、勞」,這一為官之道,做人之本。而這三個字也是曾國藩一生的真實寫照。

1、廉

清末官場,烏七八糟。要說做得到一個廉字的,怕是沒有幾個。

曾國藩初入官場的時候,便以做官發財為恥辱,曾經公開說過:不怕死,不愛錢。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在京師當官的時候,他每個月寄一二百兩銀子回家,等他成為湘軍的統帥,每月經手十幾萬兩銀子的時候,每次反而只寄幾十兩銀子回家。

原因是當時在江西駐紮,江西貧弱,大多數官員沒有足夠的薪水,曾國藩削減開支用度,以身作則,除了父叔之外的親族 ,都不再寄送銀子。於是,每月寄回家的銀子反而從一二百兩降到了幾十兩。

他不僅自己廉潔,也約束自己的家人廉潔。他的四弟在衡陽以他的名義大置田產,他休書一封,直斥其過,絲毫不留情面,而且自此之後,家族日常開銷用度、婚喪嫁娶的活也不再讓老四經手。

曾國藩家裡修祖宅,他反覆強調不要奢侈浪費,一切從簡。今天到曾國藩故居去看,就會發現它和曾國藩的名聲完全不符,除了書房像模像樣,門牆裝飾連鄉里的一個土財主也不如。

曾國藩在任的時候,難免收到別人的禮物,在官場上混,若是不收禮不送禮,那就成了大家眼裡的異類,日後做事也就步步維艱。所以曾國藩想了一個折衷的法子。

咸豐年間名將鮑超親自到安慶給曾國藩賀壽,一次帶來了十六包禮物,從名貴字畫到珍寶古玩,應有盡有,曾國藩挑來挑去,就收下了一頂小帽,其餘全部送還,鮑超無奈,只得把這十六包東西又拿了回去。

曾國藩在去世之前,囑咐自己兒子,葬禮不要收禮。曾國藩死後,李鴻章親自帶著兩千兩白銀南下奔喪,也被曾紀澤拒絕。曾國藩這場葬禮前前後後花了一萬兩銀子,剛好花光了曾國藩平生的積蓄,可以說,中興名臣曾國藩,在死後沒有留下任何遺產。

曾國藩一生經手的銀子不下數百萬,但是他卻沒有一分公款裝入腰包的記錄,曾國藩位極人臣,卻始終保持清廉,這份修養和定力著實難能可貴。

一個清廉的人,可能不會太富有,但是卻也不必天天提心弔膽。

該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給也不要,在信仰崩潰的年代裡,每個人都需要呼喚心中的「廉」,不僅是當官的要遵守的廉潔,也是我們普通人應該遵守的分寸和規矩,無論世界如何混亂,你我始終都不能越界。

2、謙

左宗棠西征前,曾國藩和幕僚討論起左宗棠來,曾國藩推心置腹地說: 「西北邊疆的事情,除了左宗棠沒有誰能夠勝任,不要說我,就算胡林翼再生,也同樣替代不了他。你說除他朝內沒有第二人,我說他是天下第一。」

這是曾國藩固有的謙虛。眼裡有別人,待人不傲慢,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周易》里講,「謙,德之柄也。」一個人德行越來越高,心量越來越大。對身邊的事和人,都保持一份謙遜和禮讓。

謙,還是包容,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多一點包容是情感的潤滑劑,1864年,曾國荃率領湘軍攻下江寧,由於疏忽,讓幼天王以及洪仁玕等人逃了。左宗棠抓住這一點,極力攻擊曾國藩、曾國荃兄弟。此後兩人斷交,但左宗棠征戰東南、西北需要糧餉、軍械,作為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的曾國藩不計前嫌,傾力支持。

曾國藩生前,左宗棠沒少罵他,但曾去世後,左卻一改以往。在西北軍營中,左宗棠問幕賓: 「人家都說曾左,不談左曾,何也?」(為什麼把曾國藩放在我前面)

一青年一語道破:「因為曾國藩心目中有左宗棠,而左宗棠心目中從來沒有曾國藩,只此一點,即知天下人何以言曾左而非左曾矣!」

因為他心裡有你,但是你心裡卻沒有他。所以,天下人把他放在你前面。

謙遜與傲慢,高下立判。

3、勞

勞就是勤勞。對一件事堅持不懈去做,總有結果。

曾國藩給兒子曾紀澤的家書中,曾國藩談到「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常者,恆也。「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為有恆為主。」做到有恆,既是易事,又是難事。說易,因為人人可以做到。說難就在於難堅持,堅持幾天可以,支持幾個月就難了,堅持幾年、十幾年,一輩子更難了。

曾國藩少年時候,目標遠大,立志要做聖人,大部分人都曾經在年少時樹立遠大的志向,但是行動卻難以跟上。

曾國藩立志之後開始給自己訂立規矩,從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之日起,每天做「日課」。所謂日課,其實就是檢省自己的日記。

曾國藩用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時時刻刻監督自己的一舉一動,然後每天用工整的楷書記錄下來,看哪一點不符合聖人的標準,然後反省改正。

而從十月二日起,曾國藩給自己規定了基本的學習日程: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這是必須完成的課程下限,除此之外,他還每日讀《易》,練習作文。

直到逝世前四天的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一日,他還在日記里這樣反省自己:

余精神散漫已久,凡應了結之件,久不能完;應收拾之件,久不能檢,如敗葉滿山,全無歸宿,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大徒傷,不勝惶悚慚郝!

日記自省這件事,他堅持了一輩子。當真是「幾十年如一日」。就是這樣反反覆復磨練的笨功夫,讓曾國藩做事也越來越有恆心。

而學習這件事,曾國藩也同樣堅持了一生。公務繁忙也依然堅持讀書寫作,哪怕是在軍中,「每日必讀書數頁,填日記數條,習字一篇,……終身以為常。」

每天的反思讓他越來越接近聖人的標準,每天的學習讓他年過五旬,思維依然沒有固化,依然處於不斷的進步中。

晚年曾國藩總結自己的人生體會說,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個果子成熟的過程。不能著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與後天的栽培,會讓一棵樹靜靜長高,也會讓一個人慢慢成熟:「毋揠毋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世上沒有白費的努力,更沒有碰巧的成功。不要揠苗助長,不要急於求成,你只要一點一點去做,一步步去走,成功,不過是水到渠成。

本文系儒風大家原創,轉載須註明

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60個成語謎語,能猜出幾個?考考你!
你內心的高貴,就是上等的風水!
屠夫天天殺豬,最終上了天堂;和尚天天念經,卻下了地獄
《傅雷家書》20句:模範的父愛,動人的家教
不要被思念毀了現在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