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春捂秋凍,這7個部位千萬不能凍!

春捂秋凍,這7個部位千萬不能凍!

  俗話說:「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入秋後,氣溫越來越低,不少人開始「秋凍」了,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小編提醒您,秋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7個部位的保暖!



秋季7個部位千萬不要凍

頭部




  

頭為「諸陽之匯」,若頭部受寒,體內陽氣會散失大部,神經血管供血受影響,引起頭痛,

如女性經期神經性頭痛便是氣血不足加上受寒所致。


脖子




  

這個部位受涼,

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癥狀的感冒;

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肩膀



  

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相對比較脆弱,容易受傷。

有肩頸疼痛者,

在天氣變冷時更要注意肩部保暖,最好圍個披肩睡覺。



腹部




  

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

經期婦女尤其要加以重視。

平日應做足腹部保暖,睡覺時用毛巾蓋著腹部。




背部




  

背部是人體健康的屏障,若受寒易引起心肺受寒。




膝關節




  

如果膝蓋受到風寒侵襲,會出現麻木、酸痛等癥狀,長此以往還會引發關節炎。

建議外出時最好不要再穿著短褲。






雙腳




  

「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

腳是人體各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

而腳部又彙集了全身的經脈,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

全身若冷,

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






這幾類人千萬不要凍




0

1


慢性肺病患者




  一般情況下,日照溫度在15℃~20℃時,人們可適當減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時,就要及時添衣。


  對於有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凍」。這類病人,身體虛弱,寒邪易乘虛而入,造成氣管、支氣管等痙攣,從而誘發氣管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的發作或加重。




0

2


心血管疾病患者


  患心血管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這裡主要涉及到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




  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因其體質虛弱,不應「秋凍」。





0

3


胃腸病患者




  對於胃腸病患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性潰瘍等,應小心對待秋凍。


  胃是多氣多血之腑,寒則收引,受涼後氣血運行不暢,則會諸症蜂起,或吐或泄,或脹或痛。


  所以若遇秋風瑟瑟,還是應該及時添加衣物的,不能過分「秋凍」。




0

4


關節病患者




  「秋凍」要適度,不能隨便凍,尤其是對人體重要部位加強保護,如頭、腹、足、肩、腰、膝關節等。





0

5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凍」


  1. 因為「秋凍」容易感冒


  長期或者不定期的高血糖使人體白細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所以季節交替、忽冷忽熱時容易感冒。


  2. 以防患者血管痙攣


  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氣刺激時,易發生血管痙攣,使血流量減少,導致微循環障礙,容易引起組織壞死和糖尿病足。


  「秋凍」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要顧及人體的承受能力。


  所以,盲目「秋凍」不可取!



獲取更多內容你也可以回復以下任意關鍵詞

養胃、氣血不足、高血壓、白髮

泡腳、脫髮、薏米、貧血(補血)、咽炎、

養胃、洗澡、口腔潰瘍、口臭、宮寒

、薏仁粥的功效、調理脾胃、感冒

咳嗽、失眠、怕冷、手腳冰冷、腰痛、

喉嚨腫痛、祛濕、補腎、

身高體重表、蔬菜搭配禁忌、裸睡、手指按摩、痘痘、頸椎病、心血管病、

祛斑、補血、瘦腿、安全期、胸部自檢、體寒、痛經、減肥、兩性問題、內分泌問題、婦科問題、

健康測試、體質測試、標準三圍測試(三圍)、身體質量指數自測、標準體重

診斷

:手診、舌診、望診

穴位:

腎俞穴、睛明穴、人眼穴點陣圖、眼部穴位、

足三里穴、雲門穴、解溪穴、天柱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養生 的精彩文章:

每天兩片葯,早1片晚1片,活過100歲!你知道是什麼葯嗎?
睡覺睡的妙,補腎出奇效 !太不可思議了~
麵條怎麼煮更好吃?記住這12個不起眼的技巧!
走路能防病、增壽?這樣走,只需30分鐘!

TAG:中醫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