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CARE‐II研究:我國近3成腦血管病患者勁動脈存在高危斑塊,50%以上管腔狹窄僅佔2成

CARE‐II研究:我國近3成腦血管病患者勁動脈存在高危斑塊,50%以上管腔狹窄僅佔2成

CARE‐II研究:我國近3成腦血管病患者勁動脈存在高危斑塊,50%以上管腔狹窄僅佔2成

據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生物醫學影像研究中心趙錫海教授等發表的CARE‐II研究數據,通過應用頸動脈MRI,發現我國有腦血管癥狀的患者多存高危斑塊(內出血出血、表面破壞或富含脂質壞死核> 40%),佔28%,而50%以上的嚴重的狹窄僅佔19%。另外,2/3高危斑塊存在於<50%的狹窄的頸動脈。

本研究中,有584個有癥狀的頸動脈與對側無癥狀頸動脈做比較,發現有癥狀動脈中高危斑塊的患病率顯著高於無癥狀頸動脈(23% vs 16.4%),管腔狹窄≥50%的患病率同樣如此。

此外,相對於對側無癥狀頸動脈,有癥狀頸動脈中有較多的斑塊破裂、斑塊內出血及富含脂質壞死核心。而且1/6的對側無癥狀頸動脈也有高危斑塊。

研究者還發現,高危斑塊的患病率隨著管腔狹窄程度的變化而變化(圖1),超過50%的高危斑塊存在於管腔狹窄<50%的頸動脈中。即使在沒有管腔狹窄的血管中,高危斑塊的患病率為6.4%。

CARE‐II研究:我國近3成腦血管病患者勁動脈存在高危斑塊,50%以上管腔狹窄僅佔2成

圖1 不同管腔狹窄程度的頸動脈高危斑塊的患病率

研究者進一步分析顯示,最大動脈管壁厚度是識別高危斑塊的更好的指標,優於管腔狹窄。

該多中心研究納入1047例2周內有腦缺血癥狀,且超聲證實頸動脈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患者,均接受頸動脈 MRI檢查。

來源:Xihai Zhao, Daniel S. Hippe, Rui Li, et al.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rotid Artery High‐Risk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Symptoms: A Chinese Atherosclerosis Risk Evaluation II Stud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7, 6: e005831. Originally published August 14, 2017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歡迎購買《陳在嘉百個難忘病例》

該書最大的特點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屍檢結果。陳在嘉教授已從醫已有64年,在阜外醫院心內科工作了 58 年。

高潤霖院士評價該書是「送給醫生的最好禮物,對從事心血管專業的醫生、研究生開闊思路、增長知識、積累經驗、建立正確臨床思維大有教益。」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徵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徵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方網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聯繫電話:010-6833197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Lancet公布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中國心腦死亡人數最多,預期壽命有長足進步
董念國等改良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停循環技術
錦州醫大學者提出中心靜脈置管新方法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