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國大選:無關歐洲,無關世界

德國大選:無關歐洲,無關世界

本文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英國、法國、德國,歐洲三個人口最多的國家,都在今年舉行大選,也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做準備。相較於數據化的選舉結果,選舉活動本身其實可以傳遞更多信息。人們在談論什麼話題?他們在意的是什麼?政黨或是領導人想要推動的主題是什麼?最近這幾天,這樣的「指示燈」四處閃爍著。

內向的英德】

可能因為我是一位身在倫敦的法國人,我很難理解為何在今年六月的英國大選中,脫歐居然是一個鮮少被提及的話題。這樣一個具有重要歷史地位、並對這個國家造成歷史性後果的事件,在競選辯論中幾乎被迴避了。衛報的同事耐心地跟我解釋:2016年的公投結果使英國精神上遭受了重創,這個國家現在需要閉門自憐、關心關心自己的內部問題,才能治癒創傷。這次大選正是一次集體性的宣洩。

這周我在德國,又觀察到了另一種類似的內向型癥狀。今年德國大選幾乎沒有著眼於歐洲問題,就更別說歐洲以外的世界了。它差不多完全省略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德國該如何應對國境以外的紛擾現實:如何對待它的國際職務,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如何定義它的角色,如何精密地為未來做準備,以及如何面對那些潛在的、永無止境的外界衝擊。

德國大選將在9月24日舉行,下一任總理花落誰家,毫無懸念。安吉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已經準備好迎接她的第四個任期,一個關鍵原因是,她成功地將自己的形象定位為了「一雙安全穩定的大手」——一位可靠、堅定、鞠躬盡瘁、低調謙遜的政治家,當外面的世界被特朗普、朝鮮、普京、埃爾多安等等攪動得不得安寧時,她將守護這個國家遠離這些紛爭。德國人僅僅只是不想聽到太多有關我們這個時代的煩擾,也不想知道我們該如何去面對:他們只想坐下來,繼續過他們的好日子。這也是默克爾的基督教民主聯盟黨(CDU party)的口號之一。

坦白說,英國人自我耽溺,是因為他們處於困境;德國人自我耽溺,卻是因為一切過於美滿。後者身在歐洲最廣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同時也是這片大陸的核心成員中政治最穩定的國家。雖然原因天差地別,但正如英國人一樣,德國人已經從這個世界中休假了。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的選民在這場大選中,沒有表現出對英國脫歐哪怕一點點的興趣。德國政客也幾乎都忽略了這個問題。在默克爾和她的社會民主黨對手馬丁·舒爾茨(Martin Schulz)的電視辯論中,隻字未提英國脫歐。

再講講法國:法國碰巧成為了一個例外。與英德不同的是,法國大選中,歐洲是熱門話題——它要麼被看作是值得慶祝的對象(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Emmanuel Macron 的觀點),要麼被認為是一切邪惡的來源(瑪麗娜·勒龐 Marine Le Pen 的說法)。但是我認為,馬克龍勝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迎合了典型的法國人胃口。他將歐洲看作一個框架,這個框架有能力包涵法國之「偉大」,而法國之「偉大」也必須倚賴這個框架。雖然聽起來未免狂妄自大,但他將歐洲與一種新形式的法國愛國主義聯繫在了一起。

德國人看外界】

德國國內的氛圍則截然不同。我剛結束了一次對德國大選的考察旅行,在柏林、萊比錫和慕尼黑待了幾天,見到了一些官員、德國聯邦議院成員、市級以及地區的選舉代表,還有幾位公民社會活動家。以下是我聽到的一些言論。

首先是有關特朗普時代德國有可能擔當領導角色的看法:「其他國家對德國的期待有時被誇大了。我們有自信,但我們沒有傳教士般的熱情。我們對自己的歷史瞭然於心。」「特朗普令人不安,但擔當起領導角色對我們來說負擔過重。」

再是對歐洲的看法:「這不是本次大選需要討論的話題,因為德國所有政黨,除了AfD(極右翼德國選擇黨),都對歐洲計劃深信不疑。德國人需要憑藉歐洲來忘卻他們德國人的身份。這是我們擺脫國家歷史罪孽的方式。」

接著是有關歐元區改革(口吻諷刺):「馬克龍想要進步,但這對我們來說代價沉重。」

最後是對英國脫歐的評價:「這就像是一出諷刺劇。」

難民危機與未來】

近年來德國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發展在於,與許多預測正相反,2015年的難民危機並沒有完全顛覆這個國家的政策。怎麼會這樣呢?在英國,難民危機導致了脫歐。在法國,它又幫助了勒龐獲得100萬張選票。2015年,這股熙攘而絕望的人潮湧入了德國,然而兩年過去了,這個國家似乎完全不擔憂世界大勢,甚至不想談論它。「我們為我們的所作所為而驕傲,為我們的歡迎文化而驕傲,但同樣的事情不能再發生了。」這是多數德國人給出的回答。

毫無疑問,在即將到來的德國大選中,極右翼會有一次令人擔憂的膨脹。德國選擇黨會在前東德地區獲得有史以來最好的結果。如果你與東德的民眾交流,你就會發現後1990年代德國統一遺留下來的難題還遠沒有解決。一位地方官員說:「人們會問:為什麼你們不接受我們,反而接受那些難民?」

正如一位記者所說,德國確實在2015年經歷了它「最耀眼的人道主義時刻」,然而這並不代表它的公民渴望他們的國家在歐洲舞台上承擔起一個更加龐大的角色,或者肩負起一系列新的國際責任。默克爾向來擅長順應民意校正政策,她已經找到了最佳方案:她改變了政策(德國接收難民的大門已經部分關閉),但沒有改變措辭(德國依舊承擔著作為庇護所的道德責任)。

一個內向型的德國(此處指的是德國民眾,而不是總理團隊或是對外政策制定機構)將會給歐洲帶來危機現在的公眾情緒使得制定一個歐洲集體性政策變得難上加難,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的雙重災害變得無法應對,就更別提俄羅斯、土耳其、巴爾幹半島、中國、非洲、氣候變化和移民問題,等等等等。

確實,所有政策都是以地方為依據的。德國人將會再一次選擇默克爾,不是因為她會幫助世界或是歐洲向更好的方向轉變,而是因為他們相信她會保護他們不受外界壓力干擾。大部分民眾只希望一切照舊:一個表面上平靜幸福的國家,嚴格遵守規則,不願被國境以外的事務打擾。但,在一個越發霍布斯式的世界裡,康德式的村莊有可能真實存在嗎

【作者】Natalie Nougayrède

【作者簡介】衛報專欄作家、社論作者、外交事務評論員。曾擔任法國世界報執行編輯和總編輯。

【名詞解釋】

1、霍布斯&康德

知名哲學家、社會學家。文中提及二位大約是因為他們對國家間關係的不同見解。霍布斯認為國家間一般為敵人關係,而康德認為國家間是朋友關係。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編輯/任珂

翻譯/高昕昳

校對/姜凱淇

排版/陳鑒軒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電訊 的精彩文章:

美國不退《巴黎協定》了?白宮:「不存在的!」
有核≠有安全,擁核只會令韓國更危險
9月17日速遞 中國駐美大使:中國不會承認朝鮮是有核國家
靠Facebook上的廣告,俄羅斯可能只用十萬美元就影響了美國大選!
歐盟改革的機會之窗來臨,英國脫歐你就等著後悔吧!

TAG:國際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