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沙漠探險與感悟

沙漠探險與感悟

GIF/1641K

茫茫沙漠既神秘,又令人畏懼。去庫布齊沙漠前,我一直對沙漠持敬畏態度,僅有的幾次經歷,亦不過是沙漠邊緣淺嘗輒止的粗淺體驗。京城的酷暑和霧霾終於催生了我積蓄已久的沙漠探險念頭。

驅車前往庫布齊沙漠腹地「神光響沙」景點,沙漠神秘的面紗便被我慢慢揭開。或許晌午的炎熱擊退了遊人,空曠的景點裡竟然人影杳無。不過,對我來說這無異於天賜良機!儘管烈日當頭,依然決定徒步向大漠深處高聳的「沙峰」挺進。登上庫布齊沙漠最高峰,頗有征服者的快感和愜意。然而,當環顧四周,彷彿置身外星球時,這種感覺頃刻煙消雲散。起伏綿延的沙丘,壯麗透著飄逸;婀娜不失挺拔,柔美舒展的線條;豐腴相擁的姿態,舉手投足都那麼妖嬈、嫵媚。仔細端詳,沙丘表面均有深淺不一的肌理。許多肌理酷似「構成設計」經典圖形,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另一些則相互重疊,彼此融合,形成了更為複雜的形態,細細品味,竟能感受交響樂抑揚頓挫、如歌如泣的美感和氣勢。曾經指導學生做過「風環境下的沙漠形態研究」課題,深知風才是沙漠「造型大師」,這些沙漠傑作正是「大師」所為。

微風徐徐吹拂,沙峰竟呈現「細沙噴吐」之奇觀,酷似舒緩而有節奏的呼吸。「沙霧」時斷時續地被拋撒到空中,在藍天的映襯下分外旖旎。目睹這神奇景緻,身體竟不由自主地順著沙丘躺下來。驕陽似火,無情地炙烤大地,沙漠卻寬容地接納了一切。躺在沙丘之巔,竟不覺酷熱難耐。微風攜著沙粒輕輕拍打臉龐和身體,似美容按摩般美妙。即使風大時,只需將T恤兜住口鼻,依然呼吸自如,沒有絲毫嗆鼻的滋味,卻有淡淡清香在空中漫散。不一會兒,身體便感受到了沙丘火一般的熱情,索性脫掉鞋襪,將腳伸進滾燙的沙堆中,頓覺暖流貫通、周身溢汗。此刻,腦中忽然閃現一個疑問:如此巨大的熱能為何沒想著利用呢?比如:低溫發電、蓄熱供熱……

有趣的是,沙和水都具有流動性,在風的作用下整體都會呈現「波浪狀」。不過,多數情況下,水受重力驅動,總要往低處流,且蕩平阻擋、充盈凹陷,秉持溫良向善;沙則借風力助推,偏愛往高處攀,且積沙成峰、摧枯拉朽,始終前赴後繼。儘管二者存在差異,但目標卻一致:修復生態、平衡陰陽!

夕陽西下,大漠逐漸變成了金色沙海,跌宕起伏、楚楚動人。極目遠眺,隱約可見人類「沙漠綠化」進程正向沙漠腹地逼近,並構成了合圍之勢。沙漠猶如困獸,儘管無比高傲,桀驁不馴,卻又無可奈何。也許終有一日,沙漠會被人類合圍消滅?然而,悲哀的將不是沙漠,而是人類!實際上,沙漠是在幫助人類修復以往過失,恢復原有生態活力。沙漠乃是宇宙中存在的普遍狀態,月球就是最好例證。沒有水,沙漠仍會與岩石廝守,直到海枯石爛。

乾旱地區的陸地通常有三種形態:岩石、戈壁與沙漠。以塔里木盆地為例,四周高山(岩石)環繞,中央沙漠縱橫,兩者之間便是戈壁。高山聚集雲氣,冬季帶來積雪,夏季冰雪融化,形成涓涓細流,在戈壁中匯聚成塔里木河。河水沿著蜿蜒河道一路高歌,隨後在沙漠腹地逐漸消失,部分滲入地下,大部分則被蒸發又形成雲,周而復始。在此期間,水的補充主要依靠季風降雨。其實,岩石、戈壁和沙漠均是微沙粒構成的不同狀態,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如果沒有風的侵擾,加上適度雨水,沙漠便會形成較堅硬的外殼,並慢慢失去流動性,逐漸固化(愚蠢的人們卻把堅硬的外殼破壞而去綠化)。反之,沒有水的作用,風將肆虐,岩石不斷風化,戈壁也會變成沙漠。「沙漠綠化」宛如給沙漠穿了上「人工綠衣」,但前提是必須提供可持續灌溉的水源,否則,將重回起點。顯然,「沙漠綠化」是治標不治本。只有恢復原有生態,風沙才會停止肆虐,大地方能休養生息、永獲安寧。

頗為諷刺的是,與治沙相比,草原荒漠化更為嚴峻,驅車橫跨內蒙古,草原上滿眼皆是一個比一個霸氣的度假村,瘋狂的越野車隊,肆意踐踏的馬群、駝隊,以及人頭攢動的同胞。即便到了希拉穆仁和格根塔拉,也難見天堂草原的蹤影。草原與沙漠的攻守轉換,必將讓人類付出慘痛的代價!

攝影:邱 松

編輯:慕立瓊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青報旅遊周刊 的精彩文章:

冰島傑古沙龍冰湖探秘
全國大學生文明旅遊宣傳作品創意大賽報名倒計時啦!
大學生改造舊物 山村文創產品讓遊客留下來

TAG:中青報旅遊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