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劉備孫權都稱帝了,梟雄曹操卻至死都沒稱帝,原因很簡單

為何劉備孫權都稱帝了,梟雄曹操卻至死都沒稱帝,原因很簡單

曹操不是英雄是梟雄,毛主席就曾經稱讚過曹操的計謀,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同時曹操也是一個了不起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曹操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十分會拉攏人心,因此他麾下的謀士和戰將是最多的。曹操在三國的勢力最大,有稱帝的實力但是最後卻沒有稱帝。今天,小編給大家分析下曹操手下的大將和他不稱帝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劉備手下有五虎上將,而當時曹操為了對抗劉備也搞出了一個五子良將,分別是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征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

.徐晃投靠曹操之後在漢中之戰、襄樊之戰表現十分突出,被曹操稱讚像周亞夫。.張郃之前是韓馥、袁紹的部下,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歸順於曹操,是諸葛亮和劉備十分忌憚的一名大將。

于禁原本是鮑信的部下,後期投靠曹操,襄樊之戰時被關羽擊敗後被俘投降,之後被劉備放回魏國但被自己人羞辱致死。

樂進一生一直跟隨曹操征戰,屢立戰功,勇猛果敢。張遼本是丁原、董卓、呂布的部下,在下邳之戰歸順曹操,幫助曹操多次擊敗孫權。這就是曹操麾下的五員大將。

三國後期孫權一直在勸說曹操自立為帝,他自認為支持曹操稱帝可以討得曹操的歡心,從而實現吳魏之間的和解,自己就可以專心對付蜀漢。但是曹操看破孫權的意圖沒有貿然稱帝。

縱觀曹操的一生,內部的反對和反叛大多發生在他被封為魏公、魏王之後。如果他自己不顧大家的反對,堅持稱帝的話,肯能會遭到來自內部的致命打擊,不如先保持住獻帝的名頭,至少可以起到安撫人心的重要。在一個曹操是一個非常實際的人,本身已經掌控了大權,還去要那些虛名幹什麼呢?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可以說是曹操的真實想法。建安二十四年,當時曹操在三國勢力基本確定的情況下已經65歲,沒有幾年的壽命了,稱不稱帝還有什麼意義呢?

三國鼎立時期,蜀國劉備和吳國孫權先後稱帝。尤其是劉備明明心裡想得要死,卻偏偏要裝出一副是群臣逼我稱帝的,我沒辦法,這演技十個奧斯卡也不夠發。但三國中勢力最大的曹操為何卻至死都不稱帝?

按理說以曹操當時的條件而言,是完全具備稱帝的條件的,而且他也同樣具備當皇帝的才能。應該說他不稱帝是一個謎,但我認為可能有三點原因。

第一是因為他不想背負篡位奪權的名聲。東漢末年,漢朝式微天下動蕩。但是當時的漢帝並沒有完全的失去人心,很多的人仍舊願意向漢帝效忠,劉備就是打著匡扶漢實的名義四處征戰的。

而曹操本身也是受這種倫理綱常影響,如果他那時稱帝,恐怕會被千夫所指,被天下的人所唾罵,甚至連自己的手下恐怕也會與自己離心離德,這個罵名他背不起。

第二是因為曹操稱帝率先必定會引起他的敵人群攻。曹操的勢力最大,但畢竟他的勢力只是在北方。而南方則是劉備和孫權的天下。曹操一但稱帝,會給劉備和孫權一個討伐亂臣賊子的理由。

上面說過,即使在魏國還是有不少人是心向漢帝的。如此一來,曹操的稱帝必然會陷入政治和道德上的被動,失去「挾天子令諸侯」的優勢,反而把優勢變為自己的劣勢。

第三是因為曹操此人是務實派不重虛名。曹操從天下群雄紛爭中脫穎而出,靠得不是雄心壯志,也不是偉大理想,而是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務實做法,稱帝不過是虛名。

他名義上還是丞相,實際上已經擁有皇帝的權利。朝廷政策是他決定的,大臣任命是他決定的,甚至連戰爭外交也都是他決定的。當個沒有名號的實際皇帝何樂而不為呢?

總的來說,當時時機還未完全成熟,曹操稱帝必不能長久,以他的才略自然是看得出的。所以他說了一句「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這句話點破了曹操的心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創業學劉備,守成學孫權,管理學曹操!
孫權是呂布的遺腹子?別扯了,揭開三國孫權的身世之謎
三國之孫權的守業之路
三國時代的奇葩君臣:從拔刀相對到抱頭痛哭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