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紡機業產品、市場結構大調整看過去5年紡織業如何砥礪前行
記者 王繼征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請授權轉載
黨的十九大即將於10月18日勝利召開。盤點過去5年發展,展望未來願景宏圖,我們迎來了新的歷史時刻。
對於紡織業來說,過去的5年,真正是「砥礪奮進的5年」。新常態下,紡織行業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積極實踐,勇於開拓,在「一帶一路」、供給側改革、「三品」戰略、環保治理中勇當先鋒,在壓力倒逼中加速調整升級,也在探索創新中收穫了更有質量的發展成果。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來一一聚集紡織各行業:通過5年的砥礪進取,哪個行業亮點頻頻?哪個行業調整突破?哪個行業蓄能發力?哪個行業潛力乍現?
紡機業調整步伐加快
產品結構更加優化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的5年里,我國紡機行業經濟運行增長趨緩,但行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明顯加快,行業結構調整的變化是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的有力保障,也使行業發展更加健康。
5年來,隨著市場形勢的巨大變化,常規紡機裝備出現滯銷,個性化差異化需求增多。順應市場形勢的變化,我國紡機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產品技術水平快速提升。近幾年,紡機行業每年完成各項科技成果鑒定30多項。從每年通過技術鑒定的情況來看,紡機新產品增多,專家評價更高。在近年通過鑒定的紡機項目中,有多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行業堅持自主創新,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科技進步成績明顯,收穫了眾多科技成果。「碳/碳複合材料工藝技術裝備及應用」和「大容量聚醯胺6聚合及細旦錦綸6纖維生產關鍵技術及裝備」兩項目獲2012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榮獲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高效能棉紡精梳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項目和「新型熔噴非織造材料的關鍵製備技術及其產業化」項目獲得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支持工業互聯網的全自動電腦針織橫機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據統計,2016年紡機重點企業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76項,實用新型專利725項,外觀設計29項。
其次,紡機產品應用領域不斷擴展。紡機的「跨界」應用越來越多。例如,經編設備在鞋面織物上的技術創新,就為下游提供了更多選擇。針刺機用於起毛織物生產,大大拓展了應用範圍。
3D鞋面機
再次,產品品種更加豐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棉紡設備產量占紡機行業的40%以上,現在佔比只有30%。這並不代表紡紗設備本身的總量減少,而是其他分行業在快速增長。如,針織機械和非織造布設備快速增長。尤其是在過去行業內比較薄弱的化纖設備和非織造布設備領域出現了跨越式的進步。在這些領域,新機型的及時推出對紡織業的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紡織機械生產製造規模最大、產品品種最全的國家。
市場結構更趨合理
近幾年,國內市場形勢出現了調整,出口市場卻成了亮點。2014年,我國紡機出口首次突破30億美元大關,達到31.48億美元,同比增長24.64%。在加入WTO以前,我國紡機年出口額最高只有1.99億美元,到2000年才突破2億美元。自2014年紡機出口突破30億美元大關後,2015年紡機產品出口總額首次超過進口,為30.89億美元。2016年我國紡機出口出現回落,仍達到29.80億美元。
一方面,受印度及東南亞國家紡織產業鏈完善的需求驅動,在華外商獨資企業的出口增加,國內紡織企業在海外投資建廠帶動成套設備出口是紡機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隨著紡織產業國際間轉移加速,近年來國外紡機企業進入中國的步伐加快,國內紡織企業加快國際布局,紡機出口市場迎來了較大的機遇。特別是隨著東南亞國家紡織行業的發展和競爭力增強,我國紡機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仍將有較大的增長潛力。數據顯示,中國紡機對東盟10國的出口額從2010年的3.46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7.58億美元,平均年增長率達21%。
另一方面,我國紡織機械近年來進步明顯,以性價比高等優勢逐漸被海外用戶認可。我國的紡機產品在國際上有了更強的競爭力,在全球紡機市場的地位在提高。
另外,國內紡機企業的國際化能力不斷加強,除國家政策鼓勵行業「走出去」以外,企業新一代接班人海外拓展市場能力增長,也使中國紡機設備「走出去」的速度加快。此外,產品出口所佔的比重從過去的不到10%提升到接近15%,這些都反映出我國紡機行業正在逐步轉向外向型經營模式。
企業發展更具活力
近年來,我國紡機企業也發生著變化。從企業資本結構來看,全民所有制的紡機企業已經很少,紡機行業的主體構成變為民營企業。恆天、太平洋兩大國有企業經過體制改革,發展機制進一步優化。以2013年江蘇金昇實業有限公司收購歐瑞康天然纖維和紡機專件事業部為代表,中國紡機企業與國際企業的合作和併購重組案例增多。一批紡機企業通過全球化市場布局快速成長,其在行業中的作用也越發凸顯。
歐瑞康展示創新技術
太平洋致力於數字化、智能化研發
從技術創新來看,紡機行業的主要企業加快了科技創新機制的建立,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據中國紡機協會對行業有技術代表性的骨幹企業進行的調查,企業技術開發投入金額占企業當年銷售額比例不斷提升,2012年平均為4.7%,2014年平均為5.9%。
另外,為推動紡機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中國紡機協會從2013年起對技術創新能力強、技術進步業績顯著、具有重要示範和導向作用的44家企業授予「中國紡織機械行業產品研發中心」稱號。評定出的研發中心不斷進行產品創新,對紡機行業技術水平提升起到良好的示範和導向作用。
同時,中國紡機協會還牽頭組建了「新一代紡織設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開創了行業企業技術創新的新平台。新一代紡織設備技術創新產業聯盟聯合了行業內骨幹企業、大學、科研機構以及上下游產業企業44家。從成立至今,「新一代紡織設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組織和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新一代紡織設備」重點項目、「碳纖維多層織造裝備及技術研發」項目、「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範工程」一期項目「紡織行業(苧麻、針織、塗布)裝備數控化應用示範」課題、「先進印染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開發」項目等。這些項目的實施突破了產業技術創新中的一些關鍵、共性問題,不僅進一步提高了國產紡機設備的整體智能化、數字化、網路化水平,同時也帶動了紡機市場的發展,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松寶落紗小車受到眾多紡織企業偏愛
此外,我國紡機企業運作更加規範,管理更加科學。2014年1月28日,金輪科創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目前中國紡織器材企業唯一的上市公司。今年7月6日,福建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無錫精業絲普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銅陵松寶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金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紡機企業先後在新三板掛牌。這些企業通過上市和在新三板掛牌,各方面運作更加規範,企業的經營管理更加公開、透明。
福建睿能給國產橫機裝上中國芯
市場環境更加有序
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近幾年來,政府對紡機產業的發展更加關注,支持方式更加專業。特別是圍繞智能製造這一發展重點,工信部和發改委制定了《紡織工業智能製造實現目標和路徑》和《紡織工業的智能製造》規劃,著重提出了智能製造的發展思路和路徑,加強了對產業發展方向的指引作用。另外,從2015年開始推出的一批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也加大了對產業的支持力度。
青島環球發布紡織工廠智能機器人
五洋紡機數字工廠
加強行業自律也是創造行業良好發展環境的一個重點。中國紡機協會一直引導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樹立尊重知識產權的意識,敦促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逐步減少產品同質化引起的市場惡性競爭。針對織機領域較為嚴重的低價競銷和賒銷現象,中國紡機協會織造機械分會將「規範市場行為、抵制惡性競爭」列為2016年年會主要議題,與會企業達成共識,原則通過「企業自律公約」。今年1月又召開國內主要劍桿織機生產企業規範市場行為研討會,落實企業自律公約。
企業自律公約實行1年來,劍桿織機主要企業簽訂了自律公約,企業基本按照自律公約的約定執行。自去年11月至今,高檔劍桿織機市場一直向好,產品供不應求,因此大部分劍桿織機企業銷售首付款和餘款回收期都高於自律公約要求,今年以來所接到的不正當競爭投訴較少。
棉紡、化纖、產業用、家紡、服裝、紡織教育等10餘個紡織細分行業過去5年都取得了怎樣的成績與突破?請繼續關注【砥礪奮進的5年】專欄,我們將帶你「回頭看」。
點擊展開全文


※2017北京時裝周進入倒計時
※全球最頂尖的紡機企業都在做什麼?
※未來棉紡製品研發需把握哪些要素?聽美棉高級客戶經理林蓓怎麼說
※中國紡企為何在2017巴西GOTEX展上獲青睞?
※用盡全力只做一件產品,不到40元的湯米恤月均銷售超過100萬
TAG:中國紡織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