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海英:《深情回眸》《苜蓿花語》兩篇後記

史海英:《深情回眸》《苜蓿花語》兩篇後記

《深情回眸》《苜蓿花語》兩篇後記

新疆阿拉爾 史海英

高華將先後上傳到微信群里的七十多篇美文集結成集,名之為《深情回眸》,完成了對一段珍貴記憶的梳理與整合,這是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七八屆群的一件幸事。

從這部系列之作中可以看出,九團二營那塊貧瘠的土地,不僅是高華生命的起點、情感和經驗的啟蒙地,也是他的根和心中永遠的牽掛,更是他的精神基座和靈魂歸宿地。十八歲的高華滿懷眷戀從故鄉出發,無論走到哪裡,故鄉一直都在他心中,溫暖著他、滋養著他。對故鄉的記憶,成為他心中最豐富、最深刻的部分。七八屆群的建立,觸碰到了他心中最柔軟的部分,於是,他情不自禁對九團二營——作業站做了一次深情回眸。這一回眸不打緊,故鄉、故人、故事——豐富的內心珍藏,便蜂擁著撞開記憶的閘門,汩汩滔滔地湧向筆端。不到一年的時間,七十多篇佳作便陸續上傳。我們在驚嘆他如此高效高產的同時,更是對其驚人的記憶力佩服有加。連隊分布,一座橋,一條溝渠,一叢蘆葦;恩師某次教誨的話語表情,同伴玩耍鬥嘴的情境與細節……都那麼清晰地鐫刻在他大腦的溝回里。

這讓我想起艾青的一句詩:「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想,故鄉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能讓他如此深刻地銘記,除了極好的記憶力,應該是對生養他的故土深深的愛!今天,他對這份愛做了一個系統梳理,用優美的文筆和行雲流水般的文字,將心中的珍藏呈獻給大家,這不僅是對記憶中的人和事的尊重與紀念,更是對自己內心的深情告慰。因為那塊故土,那些不僅傳授知識更塑造靈魂的恩師們,賦予了他成長和發展的豐富營養,完成了對他人生的最初塑造,奠定了他今日輝煌的堅實基礎。這份深情和厚愛,就像一壇美酒,深藏在高華心靈的地窖里,隨著時日的遞增,愈發芳香四溢。他不忍獨自收藏,希望將這份美好與周圍和遠在天邊的人一起分享,便以美文的形式呈現給大家。於是,醉了他自己,芬芳了眾讀者。

幾十年過去,記憶中的那個作業站早已發生了地覆天翻的變化,那些承載諸多記憶的物象已不復存在。而高華用深情的文字,細膩、生動、傳神地再現了彼時彼地、彼情彼景,引領眾人對昔日的作業站做了全方位的神遊,對記憶中的老師們的風采和高潔進行了重新打量和深度欣賞,對青少年時代的歡樂做了深情細緻的回味和咀嚼,清晰了很多業已模糊的記憶,知道了許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人和事,豐盈和完善了大家的記憶。這是何等幸福快意之事啊!

高華的每一篇文章都引起了強烈的共鳴,是因為他敘寫了我們相同的生活經歷,還原了大家熟悉的生活場景,寫出了彼此共同生活的時代特徵,凸顯了艱苦環境中師生們善良正直、積極樂觀、真誠敬業、吃苦耐勞等人性的光輝。這不僅是高華也是我們大家共同的一筆財富。

《深情回眸》中有你有我有大家,熟悉的家園,熟悉的人和事,讀來自有別樣的意趣,回憶不盡,回味無窮……

感謝高華呈給大家的精神盛宴!

2016.7.18

《苜蓿花語》後記

繼《深情回眸》之後,高華的第二部文集《苜蓿花語》又與我們見面了。與《深情回眸》不同的是,這部文集還收錄了許多老師和同學的作品,是一部阿拉爾人的美文集錦。緣此,用《苜蓿花語》作為書名就極為恰當。既如高華文中所寫,苜蓿草的花語是希望和幸福,種植苜蓿就是播種希望和幸福,積極而又美好。不僅如此,在我看來,苜蓿平凡樸實,耐乾旱適寒暑,生命力頑強。冬去春來,總是它最先感知春的信息,率先冒芽。無需農人精心侍弄,只要有點水便能茁壯成長。它鮮嫩之時,是艱苦年代塔里木人一年中最先吃到的綠色菜肴;之後又是家畜上好的草料;根莖更是改良土壤的上佳植物。其不懼寒暑不畏乾旱,俯身大地,從不索取,將瘦弱之軀悉數奉獻的品格,就是塔里木人精神的寫照!這幾十篇美文不正是一個個像苜蓿一樣平凡的作者心裡的話嗎!

這部承載著眾多人情感與回憶的文集,內容更加豐富,筆法更加多樣,星輝更加璀璨。就像樸實無華的苜蓿一樣,這些作者無一例外都生活或曾經生活在阿拉爾,被荒涼和貧瘠擁抱過,被風沙與鹽鹼浸漬過;沐浴過這裡的春日秋陽,領略過這裡的朝風暮雨,生命中早已烙下了大漠戈壁鮮明的印記,堅強又不失柔情。不管堅守還是離開,都對這塊土地有著太深太多的熱愛和眷戀;無論親眼目睹還是間接看到,阿拉爾的變化,都令大家激動不已,欣喜萬分。新顏固然賞心悅目振奮人心,但舊貌更加記憶深刻珍貴難忘,尤其是那些鐫刻在心底的親人或摯友,隨著年齡的增長,總會時不時叩響心扉,於是,在人生某一個特定的時刻,那塵封已久的往事,便潮水般噴涌而出,一篇篇華章就從那一雙雙已不再年輕的指間誕生了。

我們讀到了一生都在照顧兒孫、毫無怨言的祖輩;讀到了為開發和建設這塊土地,奉獻青春拋灑熱血、最後又大多長眠於此的父輩;讀到了從繁華都市來到戈壁邊陲,開墾荒原播撒文明的上海知青;讀到了為塔里木教育事業嘔心瀝血的恩師,和為豐富農場職工文化生活竭心盡智的文藝骨幹……他們是我們的家人和師長,是我們的至親和益友,是塔里木的一代功臣。後代不會忘記他們,塔里木不能忘記他們,歷史更不該忘記他們。可是名列史志者畢竟少之又少,大多終將湮沒於歲月的煙塵之中。今天,讀著這些文字,我從心底里感謝每一位作者,是他們用真情敘寫了這些熟悉而又可歌可泣的人物,讓他們不止珍藏在個人心裡,而是用文字的形式直面眾人,讓更多的人看到那一代人親切美好的身影,勤勞樸實、真誠無私的品德和崇高忘我、畢其一生的奉獻。每一篇文章都是從心底流出,充滿了對筆下人物的愛戴和景仰,品讀著,感動著,懷想著,思考著……

本書的作者,大多非職業寫手,但都欣然命筆,樂而為之。這種別樣的情懷,來自於對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土地上的人的熱愛,來自於對自我內心世界的溫柔關照,來自於對一方文化與情感的高度認同。也許有些文章在大家眼裡略有瑕疵還有待提高,但在我看來,它們都是世間最美的文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邊塞 的精彩文章:

微小說:隨禮遭遇高科技
散文:那時我們風華正茂
散文:幸福如此而已
微小說:心病 吳泠曄
散文:情迷喀納斯

TAG:新邊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