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尿尿次數多,就是腎不好?這9個癥狀,是腎發出的警告!

尿尿次數多,就是腎不好?這9個癥狀,是腎發出的警告!

尿尿次數多,就是腎不好?這9個癥狀,是腎發出的警告!

每次水一喝多,廁所跑得勤了,身邊的同事就會投來萬分同情(不可♀描述♂)的眼神,彷彿在說:

emmmmm,年紀輕輕腎就不行了……

尿尿次數多,就是腎不好?這9個癥狀,是腎發出的警告!

尿頻真的是因為腎虛嗎?是因為腎病嗎?相信列為都為這事諮詢過度娘

尿尿次數多是腎不好嗎?

搜索

然而,得到的答案卻都是那麼模稜兩可……

靠譜答案哪裡找?

搜索

就在本文!!

正常排尿指標

正常成人日間平均排尿男性4——6次;

女性3——5次;

夜間就寢後0——2次。

你是不是尿頻?

成人排尿次數達到晝夜≥8次,夜間≥2次,平均每次尿量﹤200ml——考慮為尿頻

水喝多了算尿頻嗎?

在生理情況下,如大量飲水,由於進水量增加,尿量也會增多,排尿次數也會增多。

很不幸,這也是尿頻的一種~

不過,請注意,這不是病態,無需太過擔心,適當控制飲水量就可以了。

如果你不僅僅是喝了水想尿,平時你動不動也想尿,一天排尿超過8次,那就可能是疾病性質的尿頻了。

尿頻一定是腎虛嗎?

NO! NO! NO!

腎虛是中醫辨證中的專有名詞,是對一類疾病癥狀的總結,雖然腎虛所包含的癥狀中有「尿頻」這一項。但是,尿頻與腎虛並非一一對應的關係。

湖北中醫藥大學陳國權就認為「五臟六腑皆可致尿頻」

所以,有了尿頻癥狀不用太過糾結於補腎,萬一病因在其他臟腑,補了腎也無法起作用。

最好的辦法呢,就是到正規中醫院,請醫生搭個脈,斷一斷病因是什麼,才能明白到底是哪個臟腑出了小故障。

尿頻是因為腎病嗎?

NO! NO! NO!

西醫的「腎病」僅指腎臟器官的疾病和損傷,「腎病」尿量的改變包括尿液異常及夜尿增多,其定義是指夜間尿量大於750ml或夜間尿量大於白天尿量,而不是排尿次數的增多。

所以尿頻,還真不一定是腎的問題。只有尿頻並且尿常規檢查中尿蛋白也高的,才可能提示腎出了毛病。

尿頻是一種癥狀,多種原因均可導致尿頻。

對於女性來說,導致尿頻最常見的原因是「尿路感染」,此時可能還會伴有尿急、尿痛的癥狀。

☆ 對於男性來說,「前列腺問題」是引起尿頻的主要因素。

☆ 不論男女都有可能發生的疾病——膀胱過度活動症,此類人的特點是:以尿急為主,經常伴有尿頻和夜尿,甚至出現急迫性尿失禁。據保守估計,中國超過一億人受此困擾。(簡單形容一下這個疾病,正常人膀胱內的尿液即使超過500毫升,也能忍得住。但得了膀胱過度活躍症的人,尿量在100毫升時已經覺得無法控制。他們的膀胱儲存功能相當於正常人的1/4、甚至1/5。)

此外,泌尿系以外的某些因素,如妊娠、子宮肌瘤壓迫,甚至某些精神因素如緊張、焦慮等情況也可以引起尿頻。

上述這些病因,只要及早進行干預治療,都不會損傷腎臟,更不會有腎臟疾病導致尿頻的可能了。

腎虛是什麼樣的?

中醫的「腎」不完全是指腎臟器官,而是對一類生理功能的概括,幾乎涵蓋了西醫學中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泌尿系統、運動骨骼系統、呼吸系統的諸多環節。

「腎虛」是中醫辨證產生的概念,而不是疾病的名稱,很多系統的疾病,從廣義上講都可能歸為「腎虛」。

從臨床癥狀看,「腎虛」常見表現如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失眠多夢,潮熱盜汗,陽痿,不孕,浮腫,小便頻數,餘瀝不盡,遺尿失禁,發脫齒搖,健忘耳聾,動作遲緩等。

請注意,出現上述癥狀,請及時到正規中醫院腎內科就診檢查。

腎病都有什麼表現?

「腎病」最常見的表現是尿液異常。

接下來幾點助你判斷腎臟健康:

(1)尿液中出現泡沫時;

(2) 偶然發現血壓高時;

(3)肉眼可以發現血尿,尿色轉深;

(4)發現浮腫時,如眼瞼、顏面或下肢浮腫;

(5)頭暈、頭痛、失眠、健忘、腰疼、體倦乏力、口乾、手足心熱、怕冷和足跟脛痛等;

(6) 發現尿頻、尿急、尿痛和腰疼;

(7)身上發現出血點或過敏性紫癜時;

(8) 糖尿病病人患病5年以上,尿沫多,視力不好;

(9) 有腎炎病史。

請記住出現上述癥狀,請及時到正規西醫院腎內科就診檢查!

本文綜合自中國中醫藥報及網路,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編輯:高繼明

尿尿次數多,就是腎不好?這9個癥狀,是腎發出的警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中國 的精彩文章:

木耳泡時間長了有毒嗎?這幾類人千萬別吃木耳!
秋吃這一果,賽過西洋參!滋陰潤燥,還是植物界的偉哥?(內附食用教程)
關於「針灸減肥」那些你想知道的問題,這裡全都有了
技術貼!「走罐」祛濕效果佳!三分鐘學會~
郭沫若:靜坐也能延年益壽~60歲開練也不晚,快來看看!

TAG:養生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