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淞滬會戰,抗日戰爭的勝負手

淞滬會戰,抗日戰爭的勝負手

中國幾千年戰爭史,從改朝換代的角度看,從關中由西往東統一中國,如秦始皇統一中國,劉邦擊敗項羽等,是比較多見的。從北往南統一中國的次數也不少,蒙古滅南宋,清朝滅明朝都是如此。從南往北統一中國,就只有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從東往西呢,只有項羽從長三角起兵殺入關中,但最後還是失敗了,從來沒有成功的案例。

總結起來,中國統一戰爭中,從西往東和從北往南是主流,從東往西一次都沒有。這裡面的原因不便細說,以免喧賓奪主。

1930年代的形勢,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加上朝鮮地區,日本在東北亞大陸上控制的地盤,遠遠超過當年滿清在山海關外的領土。日本厲兵秣馬,準備南下華北,重走一次清朝統一中國的過程。

擺在民國面前的局,比明朝末年更危險,日本不僅武器裝備占絕對優勢,連從北往南統一中國的幾千年宿命也是偏向日本的。

如果能將日軍的進攻方向,改變為從東往西,那麼宿命上國軍就贏得了天意。天意不可違,幾千年中國都沒人成功,日本人也絕不可能逆天做到。

那麼具體把日本吸引到東部哪個地方呢?上海!上海被譽為東方巴黎,是遠東最繁華最國際化的城市。全國財閥富豪集中在這裡,上海名媛聞名世界,各國租界也在這裡,軍政商界有頭有臉的人物都喜歡來這裡。

1932年,日軍曾在上海鬧事引起戰爭,當時民國政府內訌,蔣介石都下野了,汪精衛代表民國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軍隊全部撤出上海,日軍則有幾千兵力進駐。

如果將上海作為交戰發起點,可以拔掉日軍在中國後方的這顆釘子。上海對日寇無疑有足夠吸引力,只是毀掉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確有點壯士斷腕,棄車保帥的意味。不過後來發生的全面抗日戰爭,全國其他戰火中的城市,哪個不是生靈塗炭。

1937年,日軍在經過幾年準備後,發動全面侵華戰爭。7月7日,盧溝橋事變,8月初日軍開始進攻北平(北京),日寇的戰略很清晰,就是從北往南打,像清朝滅亡明朝那樣打。

國軍已經沒有時間再做準備,必須立刻在上海發動一場超大規模的戰爭(淞滬會戰),將日軍主力吸引到上海,才能改變日軍從北往南打的戰略。

國軍經過幾年的準備,有一些德式裝備,可整體上與日軍裝備差距較大。戰爭開打前幾年,國軍在上海周邊集結了幾十萬大軍,一個團的官兵化裝成上海保安團,進入上海虹橋和龍華機場,以期萬一戰事突起裡應外合。

8月13日,當日軍進攻北平門戶居庸關、八達嶺一線時,淞滬會戰打響,誰也想不到,發起戰爭的不是日軍,而是國民革命軍。

隨著戰事深入,雙方都在不斷增兵。中國通往上海的所有交通線上,穿草鞋的四川部隊、戴斗笠的江西部隊、顴骨突出的兩广部隊,以及精銳的中央嫡系部隊或步行、或車運,星夜兼程向上海匯聚。中國已經幾百年沒有出現各路勤王之師擁護中央,共同抵禦外敵的作戰情景。淞滬會戰,融合了中國所有軍民的意志和力量!

淞滬會戰,中國先後投入6個集團軍70多個師,共計70餘萬人。日軍也空前規模地投入了9個師團、2個艦隊、400多架飛機,總兵力27萬餘人。

11月12日,大上海淪陷。中國傷亡25萬多人,日本傷亡9萬多人,傷亡比2.78:1,這個比例有點偏大,這裡面的原因有武器差距,也有中國軍隊臨戰指揮不利的因素。但是國軍已經成功實現戰略,日本從北往南的進攻,被國軍扭轉為從東往西。

戰前日軍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實際上他們三個月只攻下一個上海,而且大戰略上已經被國軍拖入由東往西的不利宿命中。雖然北平也失守了,但日軍主戰場已被迫轉移到上海。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中日雙方又打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日軍始終是從東往西進攻,戰線被拉的七零八落。而西部的四川盆地和關中平原,則牢牢掌控在國軍手中。假如日軍從北往南攻,在進攻長江一線前先入關中,下漢中,那時候民國政府恐怕連遷都四川盆地的機會都沒有。

等到長沙會戰打完,日軍已是強弩之末,再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攻。而美國介入二戰後,國軍更是處於只勝不敗的位置,在持久戰中,只等給日寇最後一擊。

這一切,都得感謝上海的犧牲。上海是壯士斷腕中的腕,棄車保帥中的車。武器裝備中國不如日本,但是宏觀戰略方面,小小島國人是永遠不可能,和玩了幾千年大國戰略的中國人相比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圖帝 的精彩文章:

神奇女俠主角,真在以色列當過女兵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