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麼回事?上市公司拋房產,買理財產品

怎麼回事?上市公司拋房產,買理財產品

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完畢。上市公司可謂苦樂不均,冰火兩重天。一邊是不少公司為了現金流拋售房產,另一邊是閑置資金太多,大舉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多家公司拋售房產

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有超過1100家上市公司在拋售「投資性房產」。

Wind數據顯示,1494家上市公司在半年報中披露了投資性房地產數據,其中,1163家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環比一季報減少。減少1億元以上的公司13家,超過10億元的公司3家。

紅豆股份半年報披露,公司清空了去年同期價值9.55億的「投資性房產」;中聯重科上半年公司處置了價值6000多萬元的「投資性房產」,這類資產被徹底清空;天壇生物上半年處置了價值3400多萬元的「投資性房產」。

除這3家公司外,遠大控股、天夏智慧、山東葯玻、西部礦業、晨鳴紙業等5家公司的投資性房產,也被清零。

據分析,上市公司拋售房產,原因主要是,隨著國家不斷出台房地產調控政策,相當一批上市公司認為房地產投資價值在下降,不看好這類資產未來的升值空間。

另外,上市公司有市值維護的需要,賣掉或者轉出低效率資產,可以提高凈資產收益率等重要財務指標,還可以扭虧為盈「保殼」。

8月19日,S*ST前鋒發布公告稱,為盤活資產,改善資產結構,提高資產運營效率,公司以1060萬元的價格出售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套建築面積合計為179.36平方米的房產,將產生凈利潤約310萬元。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S*ST前鋒第三次發布賣房的相關公告。「S*ST前鋒要想扭虧,只能依靠出售資產或者重組,賣房「保殼」也許是一條捷徑。

據悉,受交割時間影響,包括去年11月底出售的房產在內,S*ST前鋒最近3次賣房的收益應該都會計入2017年,以幫助公司儘可能的提高利潤水平。

S*ST前鋒半年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為-166萬元,同比增長59.5%。

追捧理財產品

錢少的只能賣資產,錢多的在「買買買」。

統計顯示,截至8月11日,今年以來已購買過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達854家,約佔A股公司總數的四分之一。而購買理財產品的規模累計超過7400億元。去年全年累計購買的規模達到7807億元。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買理財的規模已接近去年全年。

從2012年開始,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的金額不斷地上漲,2012年整個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金額是71億元,2013年爆增到1667億元,2014年更上一層樓,達到3474億元,2015年超過5500億元,到了2016年已經攀升到了7807億元。

流動資金、定增募集資金、IPO募集資金等是這些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主要資金來源。其中,並不缺乏上市公司「滾動」利用閑置募集資金進行投資理財的情況。

截至到9月初,購買理財產品最多的上市公司為新湖中寶,其購買的理財產品合計金額達到200億元。

此外,溫氏股份購買理財產品的金額達到近130億元,持有46個理財產品。五礦資本則是將募集資金進行定期存款。而中國動力進行結構性存款。

微光股份於2017年8月16日召開2017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於繼續使用部分閑置自有資金進行投資理財的議案》,同意授權總經理在確保資金安全、操作合法合規、保證日常經營不受影響的前提下,使用閑置自有資金進行投資理財,總額不超過人民幣6億元,其中5億元只能購買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單筆不超過人民幣1億元;其餘1億元可購買信託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單筆不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在此額度內,資金可滾動使用。

此前,方大碳素於8月1日披露《關於調整公司及子公司自有資金進行結構性存款或購買理財產品額度的公告》,擬以總計不超過人民幣60億元額度的閑置自有資金進行結構性存款及購買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理財產品,引發市場關注,但是計劃最終遭到大股東否決。

珠江啤酒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31億元,同比增加11.5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370.29萬元,同比增加46.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319.57萬元,同比增長15.16%。公司今年3月非公開發行4.27億股,募資43.12億元,資金實力大幅增強。公司此前現金流也非常充沛,去年底將11.20億元用於購買保本理財產品,而今年上半年公司持有保本理財產品達54.81億元,占公司總資產近一半,實現收益3685萬元。

上市公司投資理財產品,能夠實現的收益也是各不相同的。一些上市公司只是將有限自有資金或超募資金進行短期理財,一般而言,其投資收益也比較有限。而對於現金流豐富或有較大超募資金的公司來說,其投資理財產品則會收益豐厚。

根源或在過度融資

業內人士認為,上市公司在沒有合適的投資項目的情況下,將閑置資金用於購買理財產品,應該可以理解。由於目前銀行的存款利率太低,購買理財產品可以增加公司利潤。而且今年市場資金價格不低,購買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比以往要高,這有利於提高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以及企業的效益。

但是,如果上市公司都將資金用於理財而不投向實業,那麼,這種資金的流向不利於資金的「脫虛向實」。

今年初,證監會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資目前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部分上市公司過度融資,融資結構不合理,募集資金使用隨意性大、效益不高等。證監會將採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頻繁融資或單次融資金額過大。

除了傳統的理財產品外,上市公司還進行以財務投資為目的的創業投資、以併購做大產業為目的的股權投資等。

華策影視日前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浙江華策投資獲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今年以來,多家上市公司都發布了此類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的公告,且多為股權投資私募基金。

而對於股權投資等創新投資形式而言,在看到可觀的投資收益同時,其中可能存在著風險。上市公司如果沒有一定的風險抵抗能力,佔用的資金過大將會是對上市公司發展形成較大拖累。(作者:馮慶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財周刊 的精彩文章:

投資黃金的機會又來了嗎
防信用卡盜刷又有新招
借信用卡的錢投資網貸可行嗎?

TAG:理財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