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部電影對鴉片戰爭的深刻反思,代表著中國真正站起來了

這部電影對鴉片戰爭的深刻反思,代表著中國真正站起來了

「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才能正視和反思她曾經屈辱的歷史。」

謝晉導演的《鴉片戰爭》,影片一開頭就是這句極其深刻的忠告,它是這部電影的精髓所在,也是導演恪盡職責去表現的精神內涵。

這部電影對鴉片戰爭的深刻反思,代表著中國真正站起來了

電影《鴉片戰爭》海報

無論是書籍還是一些影視劇,提到鴉片戰爭時對事件的描述往往流於表面化,對人物的刻畫則往往過於臉譜化。

斥責英法聯軍的殘暴、野蠻、粗魯,同時同情中國人民遭受的欺壓與苦難,這是我們對於鴉片戰爭最普遍的印象。然而,這樣的「普遍印象」之下掩蓋的是一種弱者心態,是一種不敢正視歷史,因而刻意醜化對手並藉以單純發泄情緒的無知和荒唐。

這部電影對鴉片戰爭的深刻反思,代表著中國真正站起來了

電影《鴉片戰爭》中的林則徐

但謝晉導演的《鴉片戰爭》則一掃這種弱者心態,它以一種自信、睿智、包容的心態全景式展現了這場戰爭的始末。它宏大的敘事結構、精細的人物刻畫、考究的鏡頭運用,以及深邃的理性思索,完全超越了筆者對中國電影的想像,即便把這部電影與西方那些最優秀的電影作品做比較,《鴉片戰爭》也絕對毫不遜色。

這部電影對鴉片戰爭的深刻反思,代表著中國真正站起來了

英國商人將鴉片運到廣州

鴉片戰爭的發生,不是單純的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侵略。如果我們的思想依然停留在這個階段,那我們就永遠不可能進步。鴉片戰爭的實質是工業社會與農業社會的碰撞,是資本主義經濟對更大市場的渴求與拓展,更是先進文明與落後文明的激烈交鋒。

鴉片戰爭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恥辱,更是對從上而下全體中國人的一聲警鐘,提醒我們一個新的時代已經來臨,而我們決不能繼續沉睡在舊時代的美夢裡。

這部電影對鴉片戰爭的深刻反思,代表著中國真正站起來了

英軍在香港島上升起英國國旗

電影《鴉片戰爭》最讓人敬佩的一點是,它自由穿梭於東西方兩個世界,而且做到了毫無違和感的自然銜接。150多分鐘的片長,約1/3時間都是英文對白,鏡頭從北京、廣州到倫敦來回切換,讓我們得以從上帝視角俯瞰到當時的世界全貌。

在英國,因為道光皇帝與林則徐的嚴厲禁煙,議會掀起了一場是否出兵中國的大討論。議會裡既有代表商人利益的主戰派,也有敬仰於悠久燦爛東方文明的反戰派。這讓我們看到英國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同當時的清朝政府一樣,這裡也充滿了喧囂、爭吵、紛爭,甚至腐敗。

這部電影對鴉片戰爭的深刻反思,代表著中國真正站起來了

圍繞是否開戰,英國議會裡的激烈辯論

為什麼主戰派能夠以微弱優勢戰勝主和派?英國女王,一個非常讚賞林則徐禁煙的爛漫少女道出了原因:「如果我是他,我也會把這些鴉片都燒掉。但現在不是鴉片的問題,也不是商人的利益問題,更不是英國的尊嚴問題。而是如果別的國家也學了中國拒絕自由貿易,那麼明年英國就將不復存在。」

這就是這場戰爭的終極目的,不是為了單純的征服和侵略,而是一個新興資本主義國家急於打開東方大國的龐大市場,並贏得與清朝政府平等交易的機會,這才是這場戰爭最大的動力來源。

這部電影對鴉片戰爭的深刻反思,代表著中國真正站起來了

年輕的英國女王闡述對中開戰的理由

在中國,圍繞是否要與洋人開戰的問題,朝堂之上大臣們同樣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以林則徐等為首的主戰派認為不能對洋人讓步,否則後患無窮。以琦善為首的主和派則在看過英軍的堅船利炮後,堅決反對以卵擊石造成更大損失。

對於林則徐和琦善兩派的刻畫,導演同樣打破了臉譜化的刻板塑造。林則徐身上有中國士大夫的浩然正氣,但也有對英軍實力的錯誤低估;琦善有著一個老臣對時事的敏感洞察,但也缺少面對英軍時應有的骨氣。

這部電影對鴉片戰爭的深刻反思,代表著中國真正站起來了

圍繞是否開戰,清政府內部也展開激烈爭論

這裡需要弄明白,無論是林則徐還是琦善,他們代表的都不是老百姓的利益,而是道光皇帝和清政府的利益,所以林則徐寧願燒了賬本也不敢深查官員腐敗,琦善則為討好洋人雙手奉上兩車的中國歌姬。

所以,無論是林則徐還是琦善,他們所做的或對或錯的事情,出發點都是為了維護道光皇帝和清政府的利益。從這一點上說,他們都是忠臣。只是在具體策略上各不相同,最後造就了天差地別的歷史評判,林則徐成了民族英雄,而琦善則成了「賣國賊」。

這部電影對鴉片戰爭的深刻反思,代表著中國真正站起來了

林則徐托琦善將一個地球儀帶給道光

事實證明,無論是林則徐的主戰,還是琦善的主和,都不能為清政府帶來太平。而這兩名股肱之臣最後的下場都不太好,林則徐被貶職發去新疆,琦善則被押送北京斬監侯。之後道光對英國宣戰,八旗軍大敗,清政府又急忙派人議和。

通過這場戰爭,林則徐徹底掃除了對洋人的偏見,他明白了世界之大,早已不是清政府所想像的天下。電影結尾,林則徐托琦善把一個地球儀帶給道光,希望道光皇帝也能看清,世界已是強國林立,而中國已經危在旦夕。

(責任編輯:楊波)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