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鸚鵡告事」真相:辦案官員設圈套讓嫌犯招供

「鸚鵡告事」真相:辦案官員設圈套讓嫌犯招供

(過堂)

鸚鵡會說人話,算不上是什麼新聞。到寵物市場走一遭,那裡會說話的鸚鵡多得很,不僅會說「你好」、「拜拜」之類的日常用語,有的還能背誦唐詩,十分惹人喜愛。不過,鸚鵡雖能學說人話,但終究只是模仿,並不能理解人話的意思,所以人們才會發明「鸚鵡學舌」這個成語。

然而,古籍中卻記載了不少鸚鵡善解人意的故事。《開元天寶遺事》系五代後周文人王仁裕所撰,記載的大都是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的宮廷軼事。書中有一個「鸚鵡告事」的故事,便非常離奇。

長安城裡有位富豪叫楊崇義,其美貌的妻子劉氏與鄰居李某私通,欲謀殺親夫。一日,楊崇義酒醉,被淫婦姦夫殺死,拋屍於枯井。此事無人知道,只有堂前架上的一隻鸚鵡目睹了全過程。劉氏殺夫後,派家中僕人四處尋找,並報官稱丈夫久出未歸,恐怕被別人謀害。官府立案後立即展開調查,連家中僕人都列入了嫌疑對象,被拷問的達到一百多人,始終未能破案。後來官府再派人到楊崇義家中勘查,架上的鸚鵡,忽然喊冤。辦案官員於是把鸚鵡取下來,問它為何喊冤。鸚鵡說:「殺害家主的,是劉氏和李某。」辦案官員馬上拘捕了劉氏和李某。經過審訊,二人乖乖地招供了謀殺經過。官府將此案上奏朝廷,唐玄宗聽了也非常驚訝,於是封這隻鸚鵡為「綠衣使者」,交給後宮餵養。「綠衣使者」的典故就出自這裡。不過,現在通常稱郵遞員為「綠衣使者」,同典故似乎沒有什麼關聯。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應該比較高,因為當時的宰相張說還為此寫了一篇《綠衣使者傳》。如果這個案子是子虛烏有憑空捏造出來的,日理萬機的張宰相不太可能有這份閑心親自為一隻鸚鵡作傳。正是由於這事真實而又離奇,才引起了張宰相的濃厚興趣。

既然故事是真實的,那這隻神奇的鸚鵡也就值得研究一番了。事實上,古人對這個問題已有過一些研究,他們得出的結論是這隻鸚鵡「通人性」。但這種說法顯然缺乏科學依據。本著務實求真的研究態度,我們應當毫不猶豫地排除這一可能。要解開鸚鵡喊冤之謎,看來得從破案過程中去尋找答案。

重溫一遍破案情節,發現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辦案官員再次來到楊家中勘查時,鸚鵡忽然喊冤。想想看,既然是再次勘查,說明辦案官員此前至少來過一次,甚至可能來過多次。為什麼之前鸚鵡不喊冤,偏要等到「再次勘查」時才喊冤呢?這就表明,一定有人在「再次勘查」前訓練過這隻鸚鵡,教會了它喊冤!鸚鵡學話的速度很快,有時只需教它一兩遍就能學會。

那麼,究竟是誰教會鸚鵡喊冤的呢?劉氏與鄰居李某私通,肯定不是一兩天的事情。既然時日已久,必定會留下蛛絲螞跡。也許楊崇義至死都未能覺察,但家中的僕人和周邊的鄰居未必毫不知情。辦案官員「再次勘查」之前,已經拷問了一百多人,其中包括楊家的僕人,難道沒有從審訊中獲得一些有價值的線索?千萬不要小看唐朝官員的辦案能力,他們的腦瓜子絕對不會比我們笨。辦案官員前往楊家「再次勘查」,極有可能已將劉氏列為重大嫌疑對象,只是還沒有掌握確鑿證據。而鸚鵡喊冤,則完全有可能是辦案官員設計的一個圈套。這個圈套的流程是,辦案官員事先暗中派人(也許就是安排楊家的僕人)教會鸚鵡喊冤;然後上門「再次勘查」;聽見鸚鵡喊冤後,立即逮捕劉氏和李某;劉氏和李某被鸚鵡喊冤所蒙蔽,以為案情敗露,只好從事招供。

這樣推測應當是非常合理的,但有人仍然會問,既然「鸚鵡告事」不過是破案所採用的一個計謀,為什麼唐玄宗還封那隻鸚鵡為「綠衣使者」,宰相張說還專門為鸚鵡作傳?其實,這是由於辦案官員刻意隱瞞了破案所用的計謀。因為設圈套讓嫌犯招供的做法,畢竟屬於「陰謀詭計」,有違「正大光明」的理念,不值得炫耀。當人為的那一部分被悄悄抹去之後,一個關於鸚鵡的傳奇也就隨之誕生了。可笑的是連唐玄宗和張宰相這兩位聰明絕頂的大人物都給忽悠了。(文/謝志東)

(鸚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談古今事 的精彩文章:

唐末軍閥鄧處訥:七年磨一劍,為結義兄弟報仇
夾縫中求生存:從高昌亡國看小國生存艱難
張佶:亂世中的老大不亂當,天上掉下餡餅不亂撿
丐幫幫主的打狗棒趣談:君山斑竹製成,價廉物美
抗戰後反腐第一案:被槍斃的姜公美死得有點冤

TAG:笑談古今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