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攜阿里雲打造「新款」混合雲 陳予建給NAS市場帶來哪些思考

攜阿里雲打造「新款」混合雲 陳予建給NAS市場帶來哪些思考

「實際上,我們恰恰一直要思考的是不要做什麼,而不是什麼都做。」

恰逢群暉(Synology)2018的新品「大趴」,會場里坐著阿里雲、希捷、WD西數、AXIS和紫光存儲等一眾合作夥伴,還有近9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群暉粉絲,按理說懂懂與群暉科技CEO陳予建交流的話題,應該是從混合雲、數據存儲、容災備份、小微企業雲化、新產品功能等說起。不過,開頭第一句,聊到的卻是這樣的一種做事理念,這很有趣,也很工科思維。

Synology 2018 會場內外熱情的極客粉絲。

事實上,做了十幾年私有雲存儲(NAS)的群暉,要不是因為這份做減法的勇氣,也不會在這個市場取得今天的位勢,並且將第二、第三名快速甩在了身後。

不過,顯然群暉並不滿足於NAS市場這一畝三分地的成就。

對於了解NAS市場的人來說,這個領域很專,也很小眾。而更多不了解NAS的人,也因為近幾年來各大網盤服務商和硬碟路由器使用的普及,逐漸開始觸摸到了NAS的端倪。其中,正是因為雲計算和數據存儲的重要性,讓一個龐大的用戶群體正在逐漸形成,這就是小微企業。

「你有沒有想過,一段過去的影像或者是照片,對你而言價值有多大?」沒有先去談技術和市場,陳予建首先拋出的是一個讓人很容易理解的問題。

群暉科技CEO陳予建交流時的高頻詞就是數據。

如果讓懂懂斟酌的話,與家人過去的美好回憶,確實無法用價值去衡量。尤其是時間越久的照片或者影像,越值得珍惜,一旦丟失了,用金錢是無法找回的。

這也正是很多極客或者數碼愛好者很早就開始使用NAS的原因:長久、高效、安全。陳予建接著分析,他們發現近一年多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不斷湧現,數據正在成為他們的「核心」命脈。「這其中大部分都是互聯網創業公司,可能就是做020、營銷或金融服務,他們沒有IT部門或者專業背景的人才,但是他們卻依賴數據生存。」

在陳予建看來,一旦這家企業的數據丟失,公司也就無法繼續經營了,大量對數據極為重視的中小微企業,正是群暉目前準備發力的的目標客群。

很多普通人,是因為珍貴的照片和影像丟失了,才開始意識到數據存儲的重要;而小微企業,在不斷遭遇網盤停服、勒索病毒侵擾等事件後,才逐漸意識到數據安全和保障對於企業發展的核心價值。

有時候,服務提供者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告訴用戶和市場,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有多麼重要,往往是事倍功半;而一系列事件引起用戶對數據安全和保障的自發需求,則會突然間形成巨大的市場空間,讓服務商措手不及。

正是因為希望能夠主動迎合到這股勢能的到來,群暉近期主動聯手阿里雲、打造SkyNAS、籌謀混合雲市場,期待市場爆發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混合雲是大趨勢,那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擁抱趨勢。

9月16日當天,阿里雲存儲總監陳弘來到群暉的發布會上親自站台。在談到混合雲時代的數據存儲與保護這一話題時,他著重強調了「打造生態」。也就是說,阿里雲與群暉這樣的NAS品牌成為合作夥伴,是在逐步構建雲服務生態的棋局。「通過向中小微客戶提供混合雲服務,可以賦能給阿里雲的生態合作夥伴,這是圍繞生態構建的一個重要環節。」

阿里雲存儲總監陳弘分享與群暉的合作理念。

在這種以雙贏為目標的合作中,阿里雲會助力群暉打開更大的國內中小微企業市場;而群暉則要幫助阿里雲,在混合雲服務方面提供更專業的技術和服務能力。

陳予建舉了一個小例子:使用阿里雲公共雲服務的很多中小企業用戶,除了歷史遺留數據要「上雲」,有些用戶在結束雲服務之後,也會面臨如何把存儲在阿里雲上的數據遷移到私有數據存儲空間的問題。「對於阿里雲來說,它需要能提供這樣一種服務,幫助客戶解決數據在雲上和雲下遷移的需求。」

而對於阿里雲來說,在這個細微環節,恰好需要群暉這樣的專業品牌提供助力。陳予建透露,群暉在新增阿里雲對象存儲OSS的支持後,未來將要推出的SkyNAS也採用類似混合雲的方式,既可以為小微用戶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企業專有雲,還可以迅速幫助小微企業「上雲」。

「用戶可以通過阿里雲以試用的方式體驗SkyNAS的功能。這相當於擁有一台本地NAS和一台在阿里雲上的實體NAS,使用過程中用戶對數據擁有最高許可權,通過訪問運行在阿里雲上的DSM,訪問自己的數據,並和本地NAS保持同步。」 陳予建表示,小微企業都會經歷「嘗試-接受-購買」這個過程,例如當阿里雲的用戶嘗試了這種數據遷移的良好體驗後,群暉也就得以接觸到國內更廣泛的小微用戶群體。

更有意義的是,群暉和阿里雲的這種合作並沒有互相的排他性。陳予建坦言,這種開放的理念是在雙方合作之初就定好的基礎,「我們都覺得彼此在業務、技術以及未來的願景方面,都談得蠻契合的。就這塊市場而言,大家是一起在嘗試和探索,無論這種混合雲的服務模式是不是潮流,它都是我們共同的願景。」

的確,2016年,綜合各方數據顯示,全球NAS市場份額約為70億美元(約合455億元人民幣)左右;而反觀雲計算市場,2016年僅中國的市場規模就已經達到近500億元人民幣,而且混合雲市場正在逐步上升中。裡面的利基和趨勢,清晰可見。

在懂懂看來,國內雲服務市場還有其他具有不同特點的「雲」,而阿里雲也許會迎來其他NAS市場友商的橄欖枝,對此陳予建表示未來皆有可能:「或許在這個領域群暉做出了一定成績之後,未來國內其他公司也會跟著群暉做一樣的業務,我們對此都會持開放的態度。」

這樣的心態,或許源自群暉的自信,以及對專註的理解。

現場很多聽眾都是連續幾年參加大會的鐵粉。

就像這次交談一開始的引子,正是由於專註——群暉在過去和現在,經常都會思考同樣的問題,如何不做什麼,而不是什麼都去做。

因為只有用這種技術宅或者工科男的簡單,才能不斷地通過做減法,把自身的產品力,做的更深更紮實。畢竟,對於用戶而言NAS的核心就是數據的存儲與保障。而群暉幫助用戶維繫其與數據之間的「高效和便捷」,則是體現在了簡單實用的功能套件上,即協作辦公、虛擬化和數據災備(安全保護)三個方面。

或許在小白用戶看來,群暉的DSM系統還不能夠像手機APP那樣「傻瓜式操作」,但是在易用性逐步下探的同時,在上述三個方面保持用戶對數據使用和管理的極致體驗,正是目前群暉努力的方向。

這種對產品力的滲透始終是戰略層面的,而混合雲、合作夥伴、渠道開拓、營銷推廣則是戰術層面的,內在的邏輯陳予建絕對非常清晰。

這一番交流之後,懂懂對那些技術名詞、專業術語很快淡忘,印象深刻的反而是與ICT行業其他幾位大咖深入溝通後共性的那些理念。

正如懂懂前不久和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交談時他提到的,「小米做產品的邏輯是,我們只針對80%用戶的需來做產品,只聚焦滿足80%人的80%的需求。」這樣看就很簡單了,就是做好最具產品力的那個部分。

把廣普剛需的、用戶最大共性的東西做透了,當產品足夠好的時候,你的品牌也就成為世界一流的品牌。放在IT行業中去看,NAS是一個小眾市場,但是誰能斷言,未來NAS在從To SMB走向To C的進程中,永遠小眾?

那麼,剩下的就是時間的問題了。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中國製造企業現狀:前有2025,後有兩隻狼
華為「叛將」今安在?
行業聚焦聯想智能製造 為何聯寶成破勢逆襲引擎
Helio X30,驍龍835,麒麟960處理器功耗性能對比出爐
曾經10萬都不賣 現在3999限量開售 還有專屬裝X的微博小尾巴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