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妨偶爾「傻」一下

不妨偶爾「傻」一下

看到微信里一句話:「偶爾傻一下在所難免,人生不必時時聰明。」頗具哲理,深得我心,不由浮想聯翩,思緒萬千。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再聰明睿智的人,也不免有偶爾糊塗的時候。能人和笨人的區別就在於,前者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後者是糊塗一世聰明一時。所以,偶爾犯傻,一時糊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屬於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之類,沒什麼大不了的。

  永遠聰明,大小事都精明,從來不犯錯誤的人,那就是神明。如果真有這樣的人,也不可交,只能仰視,不宜來往。因為和一個永遠正確的人打交道,顯得你就是個白痴,即便不被他算計,也被他笑話。

  有一種流行說法,「一孕傻三年」,不無誇張;但說戀愛中的女人智商很低,似有些道理。智商低就容易辦傻事,譬如感情衝動,神魂顛倒,輕易失身,閃婚誤嫁,遇人不淑,被騙色騙錢等。聰明透頂如張愛玲,也被老奸巨猾的胡蘭成騙得團團轉,她對這個情場老手一往情深,胡卻在外邊尋花問草,她用辛苦賺來的稿費給胡,胡卻用來花天酒地。

  但是,傻只能偶爾,不能成為常態,否則就是真傻子了;傻只能在無關緊要小事上,事關身家性命的事,傻一次就可能身敗名裂,家破人亡。諸葛亮一生謹慎,一世聰明,可是在關羽被殺後,卻聽任並不善於帶兵的劉備率60萬大軍去伐吳,自己不親臨前線且不說,且沒什麼「錦囊妙計」相助,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全軍覆沒,後來,只有上演白帝城託孤一場悲劇。

  犯傻時要聽勸告,從諫如流,三思後行,才能儘可能少做傻事,說傻話,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抗日戰爭爆發,北京即將失陷,許多文化名人為了不被日軍所用,紛紛離京南下。著名教授、作家周作人卻遲遲沒有動靜,大家都來勸他早日成行,遲則生變,他卻留戀北京舒適生活,幻想能不問政治,與侵略者和平共處。結果,北京一淪陷,他就被逼出來擔任偽職,屈膝投降,為虎作倀,淪為文化漢奸,最終被釘到歷史的恥辱柱上。

  一個大腦再聰明的人,也都有過偶爾犯傻的時候。人的生命就像一張緊繃的弓,老是那麼緊張地綳著,弓弦很容易斷,所以古時那些善於愛護良弓的人,都會時不時鬆鬆弓弦,這樣,真到了該用的時候,才能發揮作用,射鵰射虎。人也是如此,如果實在做不到一張一弛,那也應該偶爾放鬆一下自己,讓自己不再扮演永遠正確的聖賢人物,展示自己傻傻的一面。

  推而廣之,一個躊躇滿志的人,也會偶爾有點失落感。雖然你事事得意,處處成功,信心爆棚,可喜可賀;但別忘記了,月有陰晴圓缺,你不可能永遠要風得風,要水得水,總有不得志的時候。所以,事業有起有落,生活有得有失,不可能盡如人意,偶爾有點失落感也很正常,只要儘力而為,問心無愧就行。

  一個非常勤奮的人,幹事業傾情投入,不肯浪費一點時間,廢寢忘食,殫精竭慮,精神固然值得敬重,但很容易積勞成疾,甚至於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而,那些拼搏起來就不要命的人,那些信奉「五加二、白加黑」精神的拚命三郎,也需要偶爾懈怠一下,什麼事都不幹,就是玩兒,就是吃,然後再回來工作時,就會精神倍增。

  我們還可以偶爾情緒低沉,打不起精神,萎靡不振;偶爾「老夫聊發少年狂」,干一些平常不幹的事;偶爾懶惰一下,不干事情,就坐在那裡發獃;偶爾發泄一下,哭鬧一回,摔個盤子;偶爾荒唐一回,只要不是常態就好。當然,奮發有為、自強不息,才是我們應有的持久而經常的人生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