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這些關於普洱茶的問題你都知道嗎?

這些關於普洱茶的問題你都知道嗎?

你是否真的了解普洱茶呢?你知道普洱分生普熟普,但你知道他們的區別嗎?你知道普洱又叫七子餅,但你知道原因嗎?都說最好不要買濕倉茶,那什麼是濕倉茶呢?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普洱茶的秘密。

普洱茶生茶與熟茶到底有什麼區別?

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兩者區別很大。

首先從工藝上來說,生茶是沒有經過發酵的普洱茶,而熟茶是有經過人工「渥堆」工藝發酵的。從陳化上來說,生茶有更大的陳放價值,合理倉儲條件下,時間可以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而熟茶則放不了那麼久。

市場上提到的老茶多指生茶,但生茶是絕對不會放成熟茶的,之所以有這樣的誤區是長久存放的普洱生茶茶湯會變紅。

從飲用歷史上來說,生茶飲用歷史悠久,而熟茶是上世紀70年代才創製的茶葉,它的出現是為了模擬生茶的陳化口感。

從茶湯和滋味上來說,熟茶湯色為紅褐色,生茶湯色較淺,呈黃綠色(不包含老茶)。生茶口感較綠茶來得濃強,易出苦味,熟茶口感似紅茶般醇厚、濃郁、溫和。

普洱餅茶為什麼又叫七子餅?一餅357克的重量是怎麼確立的呢?

舊時,清政府規定「雲南商販茶,系每七圓為一筒...」。按當時的重量計算,1餅普洱茶357克,7餅普洱餅茶為1筒,1筒就有約2.5公斤,而12筒為一件,一件約30公斤,馬幫運輸時一匹馬駝2件,就剛好60公斤,無論是按量交稅還是交易都非常方便,因而沿用到了現在。

還有另一個說法:當年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為了配合出口每件30公斤的普洱茶,每件按國際慣例包裝為一打12筒,每筒7餅,每餅就是357克。

上個世紀70年代初,雲南茶葉進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號召力、更利於宣傳和推廣的名稱,他們稱普洱茶為「七子餅茶」,七子餅茶的稱謂也隨之被傳稱。

普洱茶有哪些形狀?

常見的普洱茶形狀除了散茶、餅茶、磚茶之外,還有沱茶、迷你沱茶、柱茶和金瓜茶等形狀。

7572、7542等編號似的號碼是什麼呢?

這些號碼其實是嘜號,「嘜」字是音譯自英語「mark」,也就是標記號碼的意思。

普洱茶的嘜號是這麼來標示的——前兩位數字說明這款茶使用的什麼年份的拼配方法,第三位數字是原料的主要毛茶等級(數字越大等級越低),第四位數字為生產茶廠編號(昆明茶廠是1,勐海茶廠是2,下關茶廠是3,普洱茶廠是4)。

舉個例子來說明:如7572,說明用的75年的配方、原料的主要毛茶等級為7等、生產茶廠是勐海茶廠。

散茶其實也有嘜號,不過與餅茶不同的是5位數,毛茶等級有兩位數來表示。

在家裡應該如何存放普洱茶?

普洱茶的存放並不難,只要注意避光和透氣,還有適宜穩定的溫度和濕度就可以了,像家裡的乾燥柜子,有條件的還可以放在專門的紫砂缸或瓷罐、錫罐中。

不過存放前要檢查外包裝符不符合存放標準,比如包裝嚴不嚴密、是否是塑料包裝(塑料包裝不利於普洱茶的存放)等,如果不符合倉儲條件的需要重新包裝,此外,要隔絕有異味的物品,防止茶葉「吸味」。

什麼是干倉、濕倉?為什麼最好不要購買濕倉茶?

(干倉儲存)

干倉指的是較乾燥、避光、透氣的倉儲環境;濕倉指的高溫、潮濕的倉儲環境。由於干倉茶的陳化需要很長的時間,為了快速的讓茶葉發酵,人們便研發出「拔苗助長」的濕倉存放技術,以求加速普洱茶的熟化。

但由於對濕度和溫度控制力不足,許多濕倉茶都易霉變和腐壞,對人體會帶來一定的危害,所以買茶時最好不要購買濕倉茶。

買茶的時候如何區分干倉與濕倉?

買茶時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干茶的樣子——干倉茶的干茶色澤油潤、葉梗清晰,濕倉茶的干茶顏色暗淡、條索有凝結現象。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品嘗,干倉茶茶湯自然,最多會帶一點倉味(類似灰塵般悶悶的味道,合理退倉後倉味就會消失),濕倉茶味道帶著霉味、腐味,有的還會產生令人不適的鎖喉(喉嚨似有異物)現象。

什麼是古樹茶?

在市面上,我們常常會看到「古樹茶」三個字,那麼什麼是古樹?是不是年齡夠老的茶樹就可以稱作古樹呢?

當然不是。被稱作古樹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喬木茶,像樹一樣而非灌木一般的茶樹種類;二是種子種植,且要自然生長、人工干預少、靠共生環境生長的茶樹;再者是上了一定樹齡才能叫做古樹。

通常市場中將百年以上的大樹統稱為古樹。但是事實上業內一直未有統一的官方說法。由於古樹茶數量較少,產量也較少,再加上自帶著本產區的特殊滋味,所以一直是茶友們所追捧的對象。

普洱茶真的能減肥嗎?

一直都有這樣的說法,長期飲用普洱茶可以達到瘦身效果,這是真的嗎?

事實上,除了降血脂、促消化的功效以外,並沒有官方的科學研究表明普洱茶有直接瘦身的作用,所以不要把它當成減肥茶來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普洱茶網 的精彩文章:

清代宮廷為何喜歡普洱貢茶?
普洱茶好茶品味:9月第3周
普洱茶新品來襲:9月第3周
普洱茶新聞一周速讀:9月第3周
原來是這樣區別普洱茶的「品」和「喝」

TAG:中國普洱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