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醫大家最常用的八組胃腸病葯對,趕緊收藏!

國醫大家最常用的八組胃腸病葯對,趕緊收藏!

願關注我們的人都能找到

屬於自己的皮球

小編導讀

現代社會,患有胃腸病症者越來越多,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名老中醫於己百治療胃腸病症常用配方葯組經驗,希望為大家臨床提供思路。

1

杭菊、炙甘草、木香、白芷

杭菊、炙甘草即《傷寒論》「芍藥甘草湯」,具和血補中、解痙止痛之功,為仲景治療腿腳攣急的專方。於氏於此方,不僅治療腓腸肌痙攣小腿疼痛、不安腿綜合征等,而且還用於全身各位疼痛,如急慢性胃腸炎、胃痙攣、潰瘍病的脘腹疼痛等,均能取得良好的止痛效果。木香行苦泄溫通,長於調中去滯、行氣止痛,可用脾胃氣滯脘腹脹痛,脾胃氣虛,運化無力痞滿之證。白芷辛散溫通,行氣和血止痛,又入陽陰經,是於氏治療一切脘腹疼痛之必用之品。四味合用,共奏行氣消滯、和血散瘀、解痙止痛之效,宜於各種胃腸病症引起的各類證型脘腹疼痛的治療。

2

桂枝、細辛、川椒、白芷

四葯為伍,具溫中散寒止痛之效,用治中寒脘腹冷痛、嘔吐清水、喜食熱食、遇冷食涼疼痛發作或加重等症,凡急慢性胃腸炎、胃痙攣、潰瘍病等由於中焦受寒或脾胃虛寒所致者,用之皆宜。桂枝辛散溫通、和營通陽,宜於胃寒氣滯或中焦虛寒引起的脘腹冷痛,一般消化不良、胃腸炎屬寒證者皆可用之。於氏臨證以桂枝為主,配伍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細辛、川椒及「脘腹疼痛止痛所必需」的白芷,奏溫中散寒通陽、行氣和血散瘀之效,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3

元胡、川楝子、白芷

元胡、川楝子即《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的「金鈴子散」,功能疏肝泄熱、活血止痛,適用於肝氣鬱滯、氣鬱化火所致胸腹脅肋疼痛的治療。於氏臨床常以金鈴子散合行氣和血、擅治胃腸諸痛的白芷,取疏肝和胃清熱、行氣活血止痛之功效,用於胃脘脹痛、痛及胸脅、中脘嘈雜、噯氣頻作、口苦等症,療效可靠。慢性萎縮性胃炎、膽汁返流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等病症屬肝氣犯胃所致者,用之效佳。

4

代赭石、萊菔子,或莪術、萊菔子

代赭石、萊菔子,具降氣和胃、消脹除噫之功,宜於慢性胃炎之胃失和降的胃脹、噯氣、呃逆治療。代赭石質重苦寒而沉降,功能鎮逆降氣,「降胃之葯,實以赭石為最效」;萊菔子味辛能行散,種子又可下氣,具順氣開郁、降氣化痰之功。於氏將代赭石、萊菔子合用,是取「苦辛通降」之義,用以調和寒熱,開通氣機,消脹除噫。因此,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由於胃虛氣逆引起胃脘脹悶、納呆食少、噯氣呃逆等症,用之皆有效。莪術、萊菔子二葯合用,功能消食除積,行氣止痛,適用於食積、食滯或中虛食滯不化的腹脹、腹痛治療。莪術破血逐瘀行氣止痛,兼以消積。消積不僅能活血消癥,同時亦可破氣消食積,可用於中虛飲食不節所致食滯不化引起的腹脹、腹痛。

5

煅瓦楞、海螵蛸

二葯為伍,有良好的制酸止痛作用,可治肝胃失和、氣鬱化火,脾胃濕熱所致之胃脘灼痛、吞酸等。凡食管炎、慢性淺表性胃炎、胃脘灼痛、泛酸等,用之皆宜。王氏認為,食道、胃脘灼痛,多因火熱、虛火引起;泛酸、吐酸,又因寒濕之邪壅滯,或飲食不節,脾胃失和,肝鬱化熱,夾胃液上行而成。瓦楞咸平,海螵蛸咸澀微溫,兩者均含有大量碳酸鹽,能中和胃酸,故有制酸止痛的功能。因為食道、胃脘灼痛與泛酸、吐酸均屬火熱為病,總由肝氣所致,故於氏臨床常使用疏肝泄熱作用的金鈴子散的基礎上加用煅瓦楞、海螵蛸。如此標本兼治,臨床用之,屢試不爽。

6

炮姜、焦楂

炮姜功同乾薑,但經過炮製,性味由辛熱變為苦澀溫,故溫里作用減弱,而長濕經澀血,溫中澀腸,適用於虛寒性出血與虛寒之腹痛泄瀉。於氏臨證,凡宜於乾薑溫中散寒止利者,均易炮姜。焦楂醒脾氣,消肉食,破瘀血,散結消脹,上瀉痢,具健胃消食化滯、行氣活血止痛之功,宜於食滯泄瀉、下痢赤白、腹痛、里急後重等病症的治療。二葯合用,溫中散寒消食、行氣和血止瀉,用治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慢性胃炎、潰瘍病、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痢疾等病症所致的泄瀉腹痛、下痢赤白、大便稀軟,皆可奏效。

7

烏梅、椿根皮

烏梅味酸,澀腸而生津,炒炭又可止血,宜於久痢不止、陰津損傷,或便下膿血之證。椿根皮苦澀、性寒,寒可清熱,苦可燥濕,性收澀而以止血,用於濕熱所致之久泄久痢及血痢之證。二葯合用,清熱涼血、澀腸止瀉,宜於濕熱下痢、痢疾赤白、小腹下墜等的治療。

8

訶子、米殼

訶子性平而少寒熱,味酸澀而收,能澀腸止瀉,可用於久瀉久痢、脫肛等,臨證常隨證之寒熱而配伍使用。米殼酸澀、性平,可使胃平滑肌及括約肌張力提高,消化液減少而有非常顯著的止瀉作用。二葯合用,固澀止瀉作用加強,可治泄瀉日久,大便稀溏,或有黏液,或有膿血,腹痛,里急後重等,類似於慢性結腸炎、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痢疾等病症。

推薦書目

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內科專家卷·於己百

本書集於己百教授五十餘年業醫臨證經驗之大成,分為醫家小傳、專病論治、診余漫話、年譜及附錄五部分。全書體例新穎、主題鮮明、資料翔實、內容豐富,適用於中醫工作者特別是中醫臨床醫師使用,也可作為有關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內科專家卷·於己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杜玉玲,蔣美琴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洱海月映蒼山雪,拂面風吹讀書人
京畿之地好氣魄,杏林學子一路歌
臨證體悟:我自己發現的心絞痛特效穴位
「心病」癥狀太複雜?別著急,辨證方法都在這裡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不如悅讀醫書樂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