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儒學大師孔子的尷尬事,蹭飯被轟出門外 為官卻被矮子壓制

儒學大師孔子的尷尬事,蹭飯被轟出門外 為官卻被矮子壓制

晏子,又名晏嬰,生於公元前578年,卒於公元前500年,晏嬰22歲(前556年)成為齊國上大夫,輔政50多年,經歷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孔子,又名孔丘,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孔子比晏嬰小27歲,基本差一輩,晏子為齊國上大夫時,孔子還是蒙童一個。

孔子他天生奇特,額頭有個凹,四周凸起,故名丘。孔子在魯國地位地下,生活貧困。15歲時孔子開始離職做學問。孔子17歲時,魯國大夫宴請天下士人,孔子找到自己最好的衣服,樹壯打扮一番前去赴宴,但剛到門口便被季氏門人陽虎哄走,理由是:「只宴請名士,您還不夠格」。這可能是一代文聖最尷尬的事。

孔子出生時,晏嬰已經是齊國肱骨之臣,享受極尊地位。而孔子出生就貧困潦倒。好在孔子勤奮好學,祖輩出身也不錯(據說是殷商皇族)。最終還是佔了出身的光,魯國大夫孟矨臨終前告誡兒子,孔子是聖人後代,即使潦倒窮困,也必然會出現才高德尚之人。孔子年紀輕輕就博學好禮,此人前途不可限量,你要拜他為師。17歲的孔子居然成了魯國大夫的老師。前532年,19歲的孔子獲得管理倉庫微末官職。雖然孔子一直未居顯位,但其博學好禮的名聲為世人所傳揚。

孔子成名後,為魯王賞識封為上卿。有一次,齊王(齊景公)帶著晏嬰來到魯國召見孔子,齊王問秦穆公為何稱霸?孔子說,秦穆公舉拔百里奚,釋放奴隸,委以重任,如此氣量稱王也夠格,稱霸都委屈其氣量。齊王很讚賞孔子,孔子也結識了齊王(齊景公)。晏嬰在一旁,晏嬰到底說了什麼,史書沒有記載。這裡大膽猜測一下,晏嬰心裡肯定不得勁,因為晏嬰身材長不滿六尺(按現在就是140厘米左右),而孔子身材九尺六寸(按現在就是190厘米以上)。僅僅看身材,估計晏嬰心裡就不得勁,與站一起無疑是一種羞辱。晏嬰或許在想,如果齊王重用孔子,我等同朝為臣,我們站一起,怎麼看怎麼滑稽。

後孔子因魯國變故逃到齊國,迫於生計主動接近齊王(齊景公),齊王與孔子請教國政道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這「八個字」讓齊王佩服五體投地,齊王再與孔子請教國政道理,孔子又說出四個字「政在節財」。齊王很贊同孔子,便決定賞給孔子一塊封地。

此時晏嬰說話了,論語中晏嬰原話為;「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遊說乞貸,不可以為國。自大賢之息,周室既衰,樂缺有間。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

晏嬰的大致意思是:此人言之鑿鑿,難以駕馭,實則華而不實。其理論冠冕堂皇,但實則繁雜冗餘,如果按此執行,國家就會陷入無休止且繁雜的禮節中,如此會讓整個國家毫無效率,國民也會不厭其煩。齊王聽了,放棄給孔子封地想法。並對孔子採取非暴力不合作計劃,尊敬他但不請教,管吃管喝管拿不給封官。孔子一看,這是攆我走啊,孔子沒辦法又回到魯國。孔子也真夠背的,好容易得到齊王賞識,卻被晏嬰這個矮子壓的抬不起頭,想在齊國有一番作為的夢想就此破滅。

雖然孔子是聖人,但也是記仇的,表面孔子對晏嬰作為表示肯定,但心裡肯定也不得勁,晏嬰一年兩次用車載百姓渡河,為百姓讚譽,孔子說,晏嬰第一次用車載百姓,是有仁心,但一年後第二次用車載百姓過河則是沽名釣譽。因為一年過去了,他應該休一座橋讓百姓渡河,而不是依然用自己車載百姓渡河。

孔子和晏嬰並無恩怨,只是兩個人治國思路不同,晏嬰屬於幹練型,做事果斷,雷厲風行,不拘一格,有時略有些尖刻陰險。但晏嬰雖不愛財,但卻愛名如命。孔子則是理想型,做事講究程序,注重禮節規矩,不偏不倚,為人光明正大,孔子不圖才,不圖名,主張天下大同。

晏嬰是一時將相之才,清正務實,孔子是千秋儒師,重禮尚德。此二人,一個活在現實中,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所以互相不待見也屬正常。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域弓長 的精彩文章:

假如當年9.18張學良消滅了入侵日軍
李晨何許人,能得中國影視界第一美女范冰冰芳心
亞洲版三國演義,中日印三強誰能笑到最後?

TAG:西域弓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