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國際汽車城科技創新港C地塊/致正建築

上海國際汽車城科技創新港C地塊/致正建築

上海國際汽車城科技創新港C地塊,攝影:胡義傑

導言:在上海國際汽車城科技創新港C地塊的設計中,設計團隊通過對空間設計的探討,形成多樣而又富有彈性的空間模式,於高密度的咫尺天地中營造出江南園林文化所寄託的山水意趣,賦予產業創新空間以地域文化精神。

項 目 概 況

地處上海西北郊的上海國際汽車城的核心區域,科技創新港是一個定位於面向汽車產業未來智能化轉型升級的研發集聚園區和產業示範基地,總建築面積逾20萬平方米。整個園區呈現為由南北景觀中軸串聯、20個小街坊(約50X50米)均布的低層高密度空間規劃模式,並由維思平、致正、大舍、標準營造和劉宇揚等國內五家建築師事務所,以集群設計的方式負責落地實施。

整體方案幾經演化,最後確定為由南北向的景觀綠化軸和東西向的公共服務軸組成的十字雙軸,串聯四組研發組團,每組研發組團包含四個小街坊。

園區總平面

園區總體軸測圖

致正建築工作室承擔設計的C地塊,位於整個園區的東北角。項目面臨的難題是,建築師團隊無法對將來的入駐研發機構的空間需求做出清晰的界定,而是需要根據初步的設想,通過對空間設計的探討來形成多樣而又富有彈性的空間模式。設計之初,C地塊能夠確定的設計要求是:其中一個街坊是十二套小型研發單元的集合(每單元300-500平方米);另三個街坊都是八套中型研發單元的集合(每單元800-1200平方米)。

C地塊總平面

C地塊軸測圖

設 計 策 略

面對新興產業空間的適應性要求和規劃確定的高密度開發模式,以及場地上無特徵性的地域空間文化傳承語境,建築師團隊希望通過設計的介入,創造出積極的、有空間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的辦公環境。

環翠堂園景

設計的基本策略是引入不同的研發空間組合模式,並與多層次的立體庭院組織相耦合,為每一個作為研發集合體的街坊,創造專屬於自身的半公共空間,進而以多樣的方式來促進未來使用者的交流與共享。

設計從虛實相生、步移景異的江南傳統宅園文化中獲得啟發,以庭院為核心組織空間,以此提高空間的靈活性和積極性,並在高密度的咫尺天地中營造出江南園林文化所寄託的山水意趣,賦予產業創新空間以地域文化精神。

設計策略1

設計策略2

由此形成的三種具有空間原型特徵的街坊模式,分別是針對小型研發單元組合的「層峰隱閣」,以及針對中型研發單元組合的「空中連院」和「雙聯圍院」。

具 體 設 計

層 峰 隱 閣(C2)

C2街坊探討密集的小尺度研發單元,在獲得各自獨立性的同時,創造並鼓勵未來更有創意的使用方式,並始終將研發空間的開放性、交融性和景觀化作為基本訴求。

剖透視,C2街坊

單元配置,C2街坊

分層立體庭院分析(左),寫實軸測(右)

單元透視(左),種樹(右)

這一街坊包含12套小型研發辦公單元,建築師團隊希望用層疊的方式來組合,但要保證每套在底層有獨立的入口門廳。建築整體被分為一、二層帶有庭院的基座和上部懸挑在不同核心筒上的五個透明盒子兩部分,其間的三層是全部架空、上下共享的屋頂花園。屋頂花園上設置了一系列凸起不同高度的小花園,它們成為上部懸浮單元和三層花園之間的景觀和遊走過渡。

一層平面

二層平面

三層平面

四層平面

系列剖面圖

建築實景,攝影:陳顥

由於一、二層有較大面積的內部退台庭院,整個基座成為了一座抽象意義上可觀可游的山,外部邊界整齊,內部層巒疊嶂、峰迴路轉;而上部的漂浮單元則成為群山之巔若隱若現的錯落樓閣。設計特意把三層上凸起的五個山峰般的小花園設想為一系列超大尺度的樹石山水盆景,以此來反轉建築與山水意象之間的尺度差異。

建築實景,攝影:胡義傑

這一富有山水自然意境的研發集合體,除了作為12個獨立的研發單元來使用,也可以或者在水平方向上組合擴大單元使用,或者在垂直方向上分層擴大單元使用,甚至可以作為一個5000平方米的研發整體來使用。

大樣詳圖

空中連院(C1、C4)

C1、C4這兩個街坊的設計訴求,一方面是希望在底層提供無柱的大跨高敞試製車間,另一方面是為上部的研發辦公空間提供可靈活組合的小尺度空間。

剖透視,C1、C4街坊

單元配置,C1、C4

分層立體庭院分析(左),寫實軸測(右)

單元透視

設計的基本思路是先把體量分為密集均布的四個條狀體量,每條的底層作為兩端開門的長條試製車間。條狀體量之間的空隙,則是可穿行的綠化巷道,為上部的研發空間提供採光與通風。

一層平面

二層平面

三層平面

四層平面

屋頂層平面

系列剖面圖

建築實景,攝影:胡義傑

上部的研發空間借鑒江南傳統院宅的布局模式,在四路四進的格局中形成橫向和縱向可以靈活組合的庭院辦公環境。這種組合方式可以應對今後不同規模的使用要求,並維持庭院式的空間特質。

雙 聯 圍 院(C3)

C3街坊的設計訴求,是在確立每個研發單元的獨立性的同時,為將來使用中的再組合空間提供多樣的靈活性,並保持室內外空間的充分互動。

剖透視,C3街坊

單元配置,C3街坊

分層立體庭院分析(左),寫實軸測(右)

單元透視

每個單元底層的試製車間鼓勵展示、交流等使用的兼容性。街坊由四組雙聯研發樓呈風車狀圍合而成,中間是一個街坊共享、可穿行的公共庭院。

一層平面

二層平面

三層平面

四層平面

屋頂平面

系列剖面圖

建築實景,攝影:胡義傑

每組雙聯研發樓底層,都有不同單元的試製車間各自專屬的庭院空間。上部的研發辦公部分每層都有錯落的露台或雙層大開口的陽台空間,而且可以兩兩單元在不同樓層、不同方向連成一體。

構 造 系 統

在建築外觀上,所有研發組團都選擇了灰白色塗料作為整體背景,在差異之中保持一致性。在C地塊不同街坊中,設計選擇在白色塗料的高低錯落、凹凸呼應的體量背景上,以大小不等、自由分布的窗洞來統一不同街坊的形態差異,在高密度的環境中形成一種輕鬆愉悅的外部氛圍。

街道實景,攝影:胡義傑

不同街坊都有分布的大尺度陽台在立面上提供了有進深的、甚至穿透體量的開口,加強了建築內外的勾連體驗,並在不同高度上創造出具有公共氛圍的活動空間。不同體量之間的空中連接體,採用玻璃幕牆外加穿孔鋁板的雙層構造,形成半透明的體量。C2街坊的一系列懸浮玻璃盒子營造了頂端的輕盈與開放,強化了建築與景觀的互動。在透明表面的背後,桁架桿件既參與了空間與形式的建構,又保持了大尺度懸挑結構的可讀性。

街道實景,攝影:胡義傑

本項目從設計到建成所跨越的這六七年,正是中國汽車產業完成傳統製造規模的高峰期、面對新能源、智能、網聯、體驗等產業轉型挑戰的關鍵時期。

可喜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代表性研發企業的入駐,園區的空間與環境契合了這些研發企業的需求,街區式的開放結構和景觀化的公共空間開始營造出園區的社區認同感;差異化、有彈性的研發單元組合促進了創造性的空間使用,讓創新港有能力承載未來汽車產業的進一步升級與轉型。

上海國際汽車城科技創新港C地塊

項目檔案

項目名稱:上海國際汽車城科技創新港C地塊

建築師: 周 蔚 + 張 斌 / 致正建築工作室

主持建築師:周 蔚、張 斌

項目建築師:金燕琳(方案設計、擴初設計、施工圖設計)、蘇炯(方案設計)、李沁(施工圖設計)

設計團隊: 王佳琦、李佳、霍麗、楊敏、李姿娜、李曄、仇暢、夏彧、陸磊、黃偉立

合作設計: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 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安研路、安拓路

建設單位:上海國際汽車城發展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上海舜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設計時間: 2010.01-2013.03

建造時間: 2013.07-2016.06

基地面積: 24941平方米

佔地面積:10772平方米

建築面積: 36839平方米(地上),10332平方米(地下)

結構形式:混凝土框架結構、局部鋼結構

建築層數:地上4層、地下1層

主要用途:研發、辦公

主要用材: 塗料,鋁鎂錳板,平板玻璃,鋁型材,烤漆鋁板,穿孔鋁板,型鋼,預塗裝水泥纖維板,防腐木地板

攝影師:陳顥、胡義傑

編輯| 林楚傑

校對| 原 源

版權聲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方空間 的精彩文章:

莫內歐獲日本藝術協會獎,JR完成美墨邊境牆新作
鮑棟:視覺、語言與現實
淮安市體育中心:突破範式,營造城市公共空間
德國敘爾特島何努港景觀再設計/gmp Patrik Dierks Architekten
闊合CROX:U-CUBE共享辦公空間

TAG:有方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