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忍辱含恥大智若愚的「安樂公」劉禪

忍辱含恥大智若愚的「安樂公」劉禪

在民間,三國時期的劉阿斗可謂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不只因為其出身顯赫,其父乃漢代中山靖王劉勝後裔,並開創了蜀國王朝的」漢昭烈帝」劉備,而且還留下了許多與其相關的被後人所津津樂道的「典故」,諸如「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扶不起的劉阿斗」,而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樂不思蜀」的故事了。

劉禪(念shàn)(公元207-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開國君主劉備的長子。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任皇帝,即蜀漢後主,公元223-263年在位。蜀漢被曹魏所滅,三國歸晉,分久必合,天下一統。後來匈奴族劉淵稱帝,竟然尊劉禪為「漢懷帝」,廟號仁宗。

劉禪從223年登基,至263年投降曹魏,稱帝四十一年。其在位的時間,在三國時期所有的國君中是最長的。當時社會動亂,能執政如此之久,沒有相當的才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做到的。或許有人會說,他當這麼長時間皇帝,完全是諸葛亮的輔佐,可是,諸葛亮死於234年,他死後,劉禪還做了二十九年皇帝,似難以說成是全憑諸葛亮的輔佐之功。

劉禪在歷史上似乎是一個「負面傳聞」很多的「無道昏君」。歷史學家多以「無能之主 、 亡國之囚」來評價他。其實, 劉禪是一名傀儡君主或者說是「影子皇帝」,他在位後大權幾乎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丞相諸葛亮把持。在近乎聖人的諸葛先生的強大光環下劉禪自然顯得渺小而黯淡。阿斗雖然無能,但在孔明先生的輔佐下,蜀漢的經濟還是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諸葛亮吸取了劉備的失敗教訓,採取聯吳攻魏的方針。他雄心勃勃,胸懷「一統大業」,數次伐魏,均告失敗,既勞民又傷財,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於234年死於五丈原。之後,蜀漢政治腐敗,國力日弱,於263年被魏國所滅。劉禪投降曹魏,被封為安樂公,食邑萬戶,又賜絹萬匹、奴婢百人和許多其他財物。乍一看來這位劉後主是一位典型的「識時務者」,又是一位典型的「享樂至上」人士。到洛陽後,「此間樂,不思蜀」,他日日飲酒、夜夜笙歌,過著一種寶馬香車、錦衣玉食的「神仙日子」。最終於271年離世,時年65歲。身後為後人留下「樂不思蜀」的千古笑柄。其實現在看來,劉禪的平庸實際上是一種另類的「生存策略」,是一種真正的「自知之明」,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明哲保身」,也是一種真正的「揣著明白裝糊塗」(或者如後人所說的是「難得糊塗」)。或許在他的生存哲學裡何曾不想效法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但他深知自己「光復漢室」 只不過是一種 「螳臂擋車不自量力」的痴人囈語!對於劉禪不戰而降,王隱在《蜀記》中曾講到:劉禪之所以寧背罵名而不作辯解,乃「全國為上之策」。像劉禪這樣注重國人現實利益的政治家,與那些「打腫臉充胖子」的面子政治家相比,的確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僅從這一點而言,後主劉禪不失為「通明智達」的一代君主。

對於劉禪降魏後「樂不思蜀」的故事,《三國志集解》引于慎行的話說:「劉禪之對司馬昭,未為失策也,……教之,淺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聞也……左右雖笑,不知禪之免死,正以是矣。」周壽昌的《三國志集解》評價劉禪時也說:「恐傳聞失實,不則養晦以自全耳。」同樣是投降後宣布退位的皇帝,劉禪得以做了八年的安樂公後壽終正寢,東吳的孫皓則被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賜毒酒殺了,其中道理大概在此吧。再從歷史來看,亡國之君哪有幾個得善終的?諸如王莽毒死漢平帝,董卓毒死漢少帝。南唐的李煜,就是因為一句「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從而引來一杯索命毒酒,幾句亡國之痛的感慨便丟了「卿卿性命」!再往後,北宋的徽、欽二帝在「靖康之難」後不僅使自己蒙受「坐井觀天」的奇恥大辱,而且使整個大宋王朝都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所以,從某個角度而言,劉阿斗真是一個明哲保身的「先行者」, 是一位最清醒的「醉客」,他的渾渾噩噩,他的行屍走肉,實際上是一種最好的自我保護的盾牌!國破家亡,階下之囚,此情此景,情何以堪?此時對阿斗而言,除了「樂不思蜀」還有什麼更好的選擇嗎?!

所以,縱觀劉禪的一生,不難發現,他的韜晦之功絕非其父劉備所能及,堪稱是一個大智若愚、難得糊塗的高手!

敬請關注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泉漫評 的精彩文章:

TAG:愚泉漫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