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客家各地的神靈崇拜

客家各地的神靈崇拜

客家地區多數巫覡奉「陳、林、李三奶娘」為祖師。俗傳,陳、林、李是三位勇敢的姑娘,為消除人間惡魔,結為姊妹赴茅山學法。爾後與殺害童男、童女的兇惡社婆鬥法,為俗民消災除病。俗民稱她們為「三奶仙娘」,並築祠建廟,春秋祭祀。

程鄉縣鄉俗男巫師稱「覡公」,而女巫師則稱「覡婆」,而興寧縣俗稱他們為道士,均被視為能跟精靈交往並能驅使鬼魂,具有保護村落俗民的安全,以及莊稼、牲畜不受妖邪加害的能力。

覡公覡婆通靈,「做覡時,以「覡公」、「覡婆」出場要作法,有歌有舞,其中有「迎神」、「上表」、「化表」、「落馬」、「招將」、「辦軍糧」、「扇花」、「咬花」、「杯花」、「棍花」、「梳妝」、「說唱」、「雞歌」、「打席獅」等。

民間一般在做屋、修屋(主要是祖公屋)「安龍轉火」或社會節慶「打醮」時,往往要請覡公覡婆前往「做覡」,出煞驅邪。「新遷以後,或一月,或半月,延道士於家,終夕誦經,謂之『妥龍神』。

興寧縣之俗是病鮮服藥,信巫覡,鳴鑼吹角,咒鬼令他適,名曰:『跳茅山』。客家各地有蛇入屋不吉。豬來主貧,狗來主富。為鳥屎所中,必乞數家米當天煮食,作乞兒狀,謂不如此,必大不利。士子赴試忌逢新娘,喜遇人送葬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厓兜 的精彩文章:

客家神秘的拜竹葉神
在探討了客家的稱謂、源流、形成的時間和結構後,那麼客家究竟是什麼?
客家應節菜-子姜炒子鴨
客家鄉俗有「送鬼」風俗
客家人在釀娘酒前很看重日子

TAG:厓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