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虛實影像·《李文漫遊東湖》隨談

虛實影像·《李文漫遊東湖》隨談

2016年1月2日,齊放 「李珞作品展」武漢站

在武漢403·漫行書店進行

本文完整收錄《李文漫遊東湖》映後導演訪談

影片介紹

《李文漫遊東湖》講述了武漢人李文在東湖周圍尋找一個「精神病人」的故事。這部影片受「東湖藝術計劃」啟發,並以此為契機,通過模糊紀錄和虛構的界限的方式展現了東湖邊的一些人和事,具有很強的探索性。

導演介紹

李珞,出生並成長於中國湖北。後在加拿大約克大學獲得藝術碩士(電影製作專業)。長片處女作《前幾天我去了一趟動物園》(2009)曾在德國,阿根廷和加拿大的影展和美術館放映。 《河流和我的父親》(2010)獲得第七屆中國獨立影像展評委會獎,和第24屆多倫多實驗影像節大獎。並參加了阿根廷,韓國和丹麥等國際電影節。《唐皇游地府》(2012),在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首映,並獲龍虎獎。後入選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光明未來」單元和紐約新作品/新導演影展。 《李文漫遊東湖》(2015)在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首映,獲得第十二屆中國獨立影像展評委會獎,並在紐約林肯中心Art of the Real影展,Filmart (馬德里),墨爾本國際電影節和多倫多實驗影像節放映。2015年6月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電影資料館組織其作品回顧展:「無處還鄉-李珞電影」。

李珞

問:導演您好,看影片前段是講填湖的事情,怎麼到後面說的就比較廣了呢?

答:東湖的事情,自己以前也在一直關注。後來幾個朋友從2010年發起了東湖藝術計劃,2010年做了第一次,2012年做了第二次。第二次在做藝術計劃的時候開始拍這些關於紀實的部分。這個技術計劃號召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計劃中來,可以做一些藝術作品,然後他們可以發到網上去,普通人也都可以參與其中。主要是想號召大家關注東湖周邊的生態、城市的發展這一系列的問題。這部影片就是受他們的啟發,並以第二次東湖藝術計劃為契機拍攝的,就拍攝了前半部分關於東湖周邊的一些紀實的情況。

關於東湖填埋其實是一個藝術作品。有一位當時做機場設計的建築師他做了一個藝術作品參與到計劃中來。所以影片中所謂的研討會是一個藝術作品而不是一個真實的事情。他當時做了一個很詳細的計劃書,還請了專家,但大家做這個會不是真的要把東湖填埋,而是作為他的一個藝術構想來參與到這個計劃中來。這就是這部影片的一個背景情況。我自己是有一個李文,也就是影片中的警察的故事,是我自己的一個虛構的故事,我想把他和紀實的部分結合在一起,然後我想做的是盡量形成一種比較拼貼的風格,不是以一個比較清晰的情節或是線索,把看似有些散漫的方式把他們結合在一起,但他們互相之間還是有些聯繫。這就是我做這部影片的構想。

《李文漫遊東湖》劇照

問:我看完以後,沒法去鑒定這個片是紀錄片還是什麼片,我經常在看的時候有種恍惚,這到底是紀錄片還是什麼片子。不過裡面的對話覺得很有意思。前段就像一個採訪式的紀錄片,結果還是不露痕迹地進入到主題之中。想請您介紹下你構思這部片子的初衷,謝謝。

答:這個片子的初衷就是我剛剛提到的東湖藝術計劃,我自己有虛構的部分,就是一個警察尋找一個精神病人。我覺得最主要還是周圍一些朋友一直很關注東湖,通過他們做的一些事情和一些言論,我覺得武漢還是有很多人都對東湖包括我們這個城市有很多聯繫,不管是情感上的還是因為生活在這裡。這就是一個出發點吧,或者說是啟發。通過做這部片子,對東湖周邊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比如影片中出現的龍的傳說,在當地的村民來看他們確實相信這些事情。我拍的時候也想盡量追求某種真實,它不是紀錄片那種完全是那種虛構的真實,但它是在影片中可以成立的這種真實,可以知道這些人跟東湖的聯繫,這一系列的主題就可以在影片中可以談到。你所說的對話和反諷確實是影片中存在的因素。這個演員本身有很多戲也是即興發揮的,當時我們盡量捕捉這種有趣的有意思的一些場面,會不斷的一起摸索,找出適當的方式,希望他們能夠以最自然的一種方式出現在電影里。李文不是職業演員,但他年輕時候也做過一些行為藝術作品,有一些類似表演的經歷,但他還是非常有天賦的。

《李文漫遊東湖》劇照

問:很感謝您這部片子。我從小在東湖邊長大,在醫學科學院,國安局那塊以前是我們家的後院,在家裡可以看到湖,所以前面那段我很感觸。我覺得《李文漫遊東湖》最後引申到這些人身上,不僅僅是一個環保,也是對人生和江湖的思考。我十分感動,您能夠關注到東湖生態這一塊,很希望李文以及李珞導演以後能有更多精彩的作品。

答:我也有很多朋友在東湖邊長大,對東湖也有很多自己經歷過的很有趣的事情,這也是我做這部片子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記得有一個朋友在東湖邊長大,後來搬到別的城市去了,他曾說道,雖然現在東湖越變越小,但在我心裡越變越大。還有些年輕朋友是外地的,在武漢在東湖邊居住了一段時間後也產生一些感情,他們也對東湖特別關注。東湖作為中國最大的城中湖,確實非常獨特,大家可以共享廣闊的湖面,但正如剛說的東湖正在縮小,包括有些湖面大家不能接近,確實也在慢慢產生一些問題。

問:我覺得這個電影十分有趣。剛開始我設想的是在這邊放的片子應該是很文藝的片子,但現在不能用文藝來形容,很混搭的東西,可能有點後現代吧。我想問一些您這屬於什麼電影,面對怎樣的觀眾群?

答:其實我自己不很在乎類型或怎樣劃分、定義。首先我做這部電影追求我自己的感受,然後我可能在乎少數的觀眾跟這部片子有緊密關係的朋友,包括參與東湖藝術計劃、參與拍攝和對我有期盼的朋友。而且這些朋友其實也不在乎這部片子要被定義為什麼類型的片子。但拍出來之後,這部片子可以在電影節放,這是主要的方式,因為電影節會比較外部一些。我覺得可能還是跟所謂的藝術電影的觀眾群會有緊密聯繫。我自己希望大家都可以看,只是希望大家不要抱著一個想要它是怎樣的心態,想著大家抱著非常放鬆非常開放的心態就可以了,不要當作商業片或是藝術片或其他什麼的。

《李文漫遊東湖》劇照

問:後面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我想請問一下這其中有多少紀實成分?比如李文和大學生討論國家機器,以及後面討論閹割的部分,是不是劇本要求的?還有一個問題是,那個警察拍的是去觀音廟燒香,後來聽大學生說那個精神病也去觀音廟燒香,李文臉上有錯愕的表情,我想請問下這其中有沒有什麼呼應?

答:第一個問題是關於紀實和虛構的。虛構的部分也有很多紀實的部分在裡面。當時拍虛構的時候,第一是很多是非常即興的,這也是基於演員本身對這個事件的反應,而我們也在不斷調整,看怎樣的狀態是最合適的。其實有很多東西就是紀實的,比如去買老照片,比如去大學生工作室的談論,本來事先是沒有計劃的,就這樣即興拍攝而得。我不想將紀實和虛構區分的特別明顯,而且我也沒想者說後面是對前面的諷刺,我覺得是生活中本就有這些自然而然的荒誕的事情和感覺的出現。

關於第二個問題,我設想的是當他聽到精神不正常的人也去給他母親燒香對他也是有一個比較大的觸動。某種程度上他找的這個人可以作為他的鏡像,作為他另外的一面,他跟這個人由此產生某種聯繫。

問:獨立電影,相當於實驗性性質的吧。可能其中的一些手法,比如您剛說的拼貼性很強。這些手法對於商業電影來說以後可能有些借鑒意義。我想請問下您是不是有想法接觸商業電影,或是把實驗性的手法融入到商業電影中去?

答:我自己也看了很多商業電影。首先我不覺得商業電影不會借鑒這種手法,他們還是會追求比較傳統比較考慮大多數觀眾感觸的手法。這種手法對於院線電影來說,他們嘗試的可能性不會特別大。如果我自己有機會嘗試做商業電影,這種手法我使用的可能性也不會很高。商業電影有它自己的運作方式,不僅僅看創作者的構想,還有整個製片的計劃。但我對商業電影不排斥,有機會也會嘗試。

問:看好多獨立性電影,地域性比較強。比如涉及到家鄉。對於您來說,您想以小見大還是因為資金的限制才只能在一個範圍內反映一個問題。

答:這是一個很正常很自然的事。誠然也有資金限制的問題,但確實對於獨立電影,沒有大的資金的支撐的電影來說,創作者想拍自己最熟悉最方便拍攝的地方。而且我做這部片子時候,包括之前的《唐皇游地府》的時候,也有想做成地方戲曲的藝術形式。因為地方戲曲也是從一個地方深挖出來,並只為這個地方的觀眾服務,比如只用方言,但也有他自己的伸展空間,但我覺得這沒有很大的問題,可以這樣做。

《唐皇游地府》劇照

問:裡面很多很多的人我太熟悉了,他們的出現我會跳戲。從沒想過吳維會扮演警察,不知您當時有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我自己也做過一些片子,知道獨立電影有很多東西需要取捨和克服,特別是後期會有很多無奈的地方,我想知道您有什麼遺憾么?我有兩個問題是,這部影片拼貼的效果對於熟悉其中元素的人來說會更有意思。您的遺憾有哪些?

答:我也認為對東湖或對東湖藝術計劃比較熟悉的朋友看起來會覺得更有意思些,但這些倒無所謂啦。包括吳維在裡面的時候,我主要還是把他們當成普通演員,沒有想他們有那種所謂的效應。他們其實還是在小範圍內的人物,大部分人對他們不是很熟悉。缺憾的話,主要是因為拍攝的一些限制,比如器材、時間等。缺憾有很多,眼下我都一時記不起來。

問:我覺得電影其實很簡單,就是在講故事。只要故事講好了,導演和觀眾哪怕有不同感受,也都是特別好的事,不知道導演是不是也有這種感受?

答:我也比較類似於這種感受,但其實我對故事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有一些有趣的事情和人物發生就好了。

問:談論閹割的時候,當時說道那個男生跟他的伴侶吵架,當時我的感覺他們好像是同性戀的關係。後來他們的故事沒有往下繼續了,這其中有什麼原因么?

答:你可以這樣理解吧。影片中處理的不是很明顯,但這倒是無所謂啦。但年輕警察的身份對他來說可能會產生一種比較焦慮的情緒,他可能要掩飾這個身份。這條故事線也不是要作為一個情節來發展,就是覺得這個人物的這個狀態就是這樣的。至於這個情節以後怎樣發展並不是我考慮的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還是在李文身上。但他那個感情還是跟東湖有所呼應的,比如他對過去的感情無法割捨,房子也是建在湖邊。這跟很多人對東湖的感情還是想呼應的。能達成這個效果就足夠了,也不用再往下推進他的那條故事線索了。

《李文漫遊東湖》劇照

問:我覺得電影里最精彩的一場戲就是談論閹割的那場。這場戲我感覺他們是不知道他們要說什麼,他們兩個就像是真實的在爭吵這件事情。不知調動演員的這種方式您是怎麼做到的?我最近比較喜歡的美國導演卡索維茨也有好幾部片子即興表演非常出彩,您在這方面給我們一點建議和啟示吧。

答:其實我也喜歡卡索維茨。但是他那種方式我也不清楚他是怎麼做到的。而且他的影片里都是專業演員,即興對他們來說可能更熟悉。那場戲其實是這樣的,我們三個早就認識了並且都很熟,而且我也親自看到過他們吵架的樣子。後來我在拍的時候希望他們能重現這種類似的情況,但是是比較開放的方式。他們可以隨便講什麼東西。拍了第一次的時候感覺不是很好,沒有達到效果。後來拍了第二次。大部分時候還是讓他們即興發揮,有時候會讓他們停下來,我會給他們講一個大致的方向。但不會先限制的特別死要講什麼往哪個方面發揮。但是如果有的地方說的太遠了,我也會提示他們回到之前的一個話題。慢慢的摸索吧。這類似的場景,其實還是基於我對他們倆比較熟悉,他們之間也比較熟悉。因為我對他們比較熟悉,所以我知道他們可能會講出什麼類型什麼樣的話,如果我對他們不是很熟悉的話,就算是專業演員也很難達到這個效果。還有一點是拍攝時候用了兩個機器拍,在剪輯的時候會比較方便一點,有時候這個機器沒有捕捉到一齣戲或者需要省略掉一些對話的話可以用另外一個機器,這樣會比較流暢一些。

約翰·卡索維茨在《受影響的女人》片場

問:這又牽扯出另個問題,在一定的資金和時間的限制內,您是更傾向於即興的方式還是你安排好什麼時機說什麼話。也許這樣會生硬些,但能保證能百分百完成電影的拍攝,而不會由於即興而失控,不知您如何取捨?

答:這還是具體要看場景吧。有的場景是寫的是非常清楚的對話,他們是嚴格按照對話來的,但他們達不到效果還是要反覆拍還是要花很長時間,還是要花兩三個小時為了兩三分鐘的一場戲。但像這種(即興)的話,可能也是要拍兩三個小時,但他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還是要看具體的場景和具體的演員吧。

《李文漫遊東湖》劇照

問:剛您說現在還沒有下一步拍攝新片的計劃,那您最近在做哪些工作?有沒有構思一些作品?

答:最近主要還在準備。有一些想法,但還是沒有想清楚該怎麼做,可能還是要從劇本開始做起,還在最初的階段,所以也很難說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問:感覺您很多片子都跟水或您生活的城市有關,這有沒有什麼原因,還是您對這個就特別感興趣。

答:對水的話是很自然的,因為武漢本就有江有湖。水的出現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定的含義或是底蘊,他就是一個非常自然出現的東西,因為我們城市都是這些東西。但是在這座城市生長確實會對水有特別的感情,我覺得這也是很自然的,一方水養一方人。

問:對您影響比較大的導演和人?

答:導演我喜歡的,比較有影響的,比如台灣的侯孝賢啊,楊德昌,比如說日本的小津還有法國的布列松,比較有名的就是這幾位導演吧,有很多啦,這幾位比較容易記憶起來。

羅伯特·布列松在《穆謝特》片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筒 的精彩文章:

短片《洋洋》致敬《一一》
第2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

TAG:導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