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刻在古老青瓷上的「文化自信」

印刻在古老青瓷上的「文化自信」

瓷器的發明

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

由陶到瓷的演變是一個艱難而又漫長的過程。

早在東漢中晚期,

上虞曹娥江中游兩岸

一群窯業技藝精進的巧匠們,

經過無數次的輾轉周折和艱苦探索,

終於拂去了原始瓷的一身「陶氣」,

燒制出了成熟的瓷器,

實現了世界陶瓷工藝史上

一次巨大的飛躍。

這種瓷器就叫「越窯青瓷」。

上虞是早期越窯的中心產地,

在這塊古老而又極具文化內涵的土地上,

出土了一系列令人嘆為觀止的青瓷文物,

相比於曹娥江窯場的千年沉寂,

這些剛出土的越窯青瓷

則高調地驚艷了整一個世界。

五代·越窯青釉鴛鴦瓷酒注

器型為一隻蹲伏鳴叫的鴛鴦。鴛鴦頭上有冠,口張開,爪伏地,背部開一「亞」字形花口,矮橢圓形底足。頭、翅、尾部刻劃粗羽毛紋,腹部刻細密羽毛紋。通體施青綠色釉。/現藏上虞博物館

五代·越窯青釉摩羯紋瓷虎枕

枕面微微曲,面上刻劃摩羯紋。枕面下是一雙頭單體老虎,作卧狀。兩虎頭對角相同,尾巴甩至腹部。虎體下是橢圓形底足。通體施青綠色釉。/現藏上虞博物館。

這些出土的文物

不只是歲月遺留下來的冰冷的舊物,

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載的豐厚的歷史文化信息。

透過這些古老的青瓷器物,

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上虞文化的厚重,

同時也能尋到一種

「文化自信」。

古代上虞的窯工雖然

社會地位低下,文化程度不高,

但都習慣於在器物上

刻「上虞」、「會稽上虞」等字樣,

從而表達對家鄉上虞的熱愛。

而這種熱愛便是古代窯工

「文化自信」的最初流露。

東漢·褐釉虎子

器形作立虎狀,兩端略平,前作虎胸,後作虎臀,凸出上翹的圓筒口飾一虎頭,虎頭張口露齒,背部按絞索狀提梁,底部置四足,器身遍布曲線紋。施黃褐色釉。/現藏上虞博物館

北宋·越窯青釉刻花瓷粉盒

形制扁圓,蓋面隆起,刻二組牡丹花紋樣。器蓋與器身子母口,合縫嚴密。圈足外撇,器底有五個泥條痕,除子母口外施青綠色釉。/現藏上虞博物館

越窯青瓷,

以千峰翠色、類玉類冰的優美外觀,

以及精湛絕倫的工藝技巧

博得了世人青睞,

並以出現時間最早、

器物種類最多、花紋裝飾最豐富

著稱於世,獨樹一幟。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

這些賞心悅目、美輪美奐的越窯青瓷,

都值得每一個中國人自豪!

正是因著這股「文化自信」,

復興古老的越窯青瓷,

讓越瓷「活」起來,「走」出去,

也成為上虞青瓷文化發展的重中之重。

東晉·越窯青釉三足點彩瓷香薰

器物由焚香薰爐和三足承盤組成,薰爐呈球狀,中空、束頸、頂部開一小口,上置瓜形小珠。腹部自上而下有四組三角形鏤孔,內緣呈鋸齒狀。爐壁鏤空三層,孔作凸字狀,底附三獸足,燒結在承盤上。施青綠色釉。/現藏上虞博物館

唐代·越窯青釉瓷蟠龍罌

盤口、嗽叭形頸、弧腹。頸中部與肩部貼有四個雙股柄。柄上堆塑一蟠龍,龍頭上長有四角,張牙咧嘴。四腳、腳上三爪,腳踩祥雲,雲朵貼塑罌的肩部。身上戳印龍鱗,龍尾卷屈貼於罌的肩部。施青黃色釉,乾符六年紀年墓出土。/現藏上虞博物館

越窯青瓷

——

「為你,千千萬萬遍!」

感受傳統文化的樸素

捕捉現代潮流的意趣

傾聽美好未來的悸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上虞 的精彩文章:

請放心大膽地在「瓷之源」和「上虞」之間劃等號!

TAG:文化上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