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兵部尚書「于謙」慘死為何:教你官場如何站隊伍?

兵部尚書「于謙」慘死為何:教你官場如何站隊伍?

明代于謙為政清廉

官也當的很大

北京保衛戰他屬首功

起著中流砥柱作用的

可是

他的結局很慘……

于謙(1398─1457),字廷益,杭州府錢塘縣人,明朝永樂年進士、名臣。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官至兵部尚書。天順元年(1457年),明英宗復辟,于謙被誣陷下獄而冤死。

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楊士奇、楊榮、楊溥等人輔佐的時候「政績」還算可以,等到他能獨自行使皇帝權力後,就再也沒幹出什麼可以值得標功的事情。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22歲的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鼓動下,想證明自己的統帥能力,便御駕親征,冒然對蒙古瓦刺發動了一場戰爭。

當時明朝的軍隊雖有幾十萬之眾,但統帥是不懂打仗的太監王振,沒開戰就已註定了失敗。瓦剌首領也先卻是個能征善戰的人,他沒費多大勁兒就把明朝的軍隊消滅了一大半,朱祁鎮被俘虜在土木這個地方,所以史稱「土木之變」。

當時身處京城的于謙聽到皇上被虜,不慌不忙,痛斥了以徐有貞為代表主張積極抗戰的大臣,并力勸朱祁鎮同父異母兄弟朱祁鈺登皇帝位。

于謙這麼做,也是出於形勢所迫,當時的瓦剌頻頻騷擾北京城,眼看江山不保,換個新皇帝,也是為國家利益著想。

朱祁鎮被俘虜後,瓦刺也先馬上亮牌,借用朱祁鎮這張皇帝的牌做很多見不得人的勾當,最嚴重的當屬在護送朱祁鎮還朝的名義下,趁機滅明。

于謙為了不讓也先手握把柄,勸朱祁鈺繼承皇位,這樣便可以維護明朝的安危,但正由於在這一點上他太積極了,才埋下了禍根……

面對瓦刺的軍事威脅,身為兵部尚書的于謙,開展了積極的京城保衛戰。明朝軍隊同瓦剌軍隊在西直門、德勝門外激戰了幾天幾夜,也先看無望取勝,只得撤退。

于謙命令乘勝追擊,一舉將也先趕到了塞外。這是明朝對蒙古部族少有的一次軍事勝利。瓦刺見無機可乘,手中朱祁鎮這張牌也就失去了價值,便把他送了回來。

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也是朱祁鎮命中有第二次當皇帝的運氣。

公元1457年,朱祁鈺病重,他的獨生子在此之前又病死,於是石亨、徐有貞和一些太監藉機發動了政變,又把朱祁鎮弄回了皇帝的寶座。

朱祁鎮上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算舊賬,那些凡是屬於「朱祁鈺的人 」,撤貶、殺頭無一逃脫,當然北京保衛戰中最大功勞著于謙也難逃一劫。

朱祁鎮想起自己被朱祁鈺軟禁的日子,想起于謙促成了朱祁鈺的登基,也不考慮當時朱祁鈺上台的背景,便將所有的怨恨都撒在了于謙身上,任何人都不許對朱祁鎮一脈不忠。

于謙忠心為國為民,卻沒能把可以主宰他命運的人的忠心放在第一位,站錯了隊伍,一切功勞都是白搭,因為朱祁鎮的行為準則只有一條:誰對「我」做過不利的事情,誰就需要付出代價。

你再是棟樑之才,但你跟錯了人,於是作為越大,罪過也就變得越大了。而對於于謙來講,他對形式分析的不夠透徹,也是使自己沒能逃脫這一大難得原因。

朱祁鎮殺于謙,表面上說是受了石亨、徐有貞等人的唆使,但實際上他心裡充滿著對於謙的怨恨,是很想出一口惡氣的。

于謙死後,邊境的局勢又開始緊張,朱祁鎮很是擔憂,這時有人跟他說:「使于謙在,當不令寇至此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務員參閱 的精彩文章:

TAG:公務員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