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武帝嚴懲偷稅漏稅者,告密者獲高額獎勵,然而結果卻

漢武帝嚴懲偷稅漏稅者,告密者獲高額獎勵,然而結果卻

在與匈奴的戰爭後,漢帝國的國庫為之一空,漢武帝必須要推出一種創新的聚斂財富手法,才能使戰爭和自己的享樂生活繼續下去。於是,元狩四年(前119年),他頒布了「算緡(min)」和「告緡」令。

所謂「算緡」,就是對商人和手工業者徵收財產稅,規定商人財產每二千錢抽稅一算(一百二十錢),手工業者每四千錢抽稅一算,非吏比者、三老、北邊騎士的每輛車抽稅一算,商人的車每輛徵收二算,五丈以上的船每條徵稅一算。同時為了避免這些人逃掉商人的身份,武帝還特意為他們另立一戶口冊——稱為「市籍」。

在「市籍」中的每個人都要主動向政府自報個人財產,如有隱瞞不報或自報不實的,鼓勵知情者揭發檢舉,這就是「告緡」。

如果不再向下看,我們很為武帝的這一舉措拍手稱快。商人牟利與農夫不同,其所得與所付出在任何時代都不成正比,這樣的人有交納高稅的義務。但是,人性是貪婪的,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的多,付出的少,稅越低越好。漢武帝時代的商人不會因為自己少交納了稅而感到傷了自尊,也不會覺得自己沒有盡權利而感到害羞。

武帝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鼓勵告發,並且獎勵告密者。凡揭發屬實,被告者的財產則全部沒收,並罰戍邊一年,沒收的資產分一半給告發人,以作獎勵。

但是在執行中,困難還是有的。比如有官員與商人勾結,幫助商人逃稅。武帝在處理了這樣的幾位官員後,於前117年,特意任命楊可主持「告緡」。也就是說,專門成立了一個由楊可負責的機構,這個機構如同今天的信訪辦,接納的人就是那些告密者,而工作內容主要是針對被告發逃稅的商人。三年後,楊可的工作業績突飛猛進,武帝再申告緡令。一時間,全民上下,尤其是那些受苦受累的農夫得到了向富人報復的機會,他們或是三五成群,或是單槍匹馬,從帝國的各個角落來到京城,進行告密。

據說,楊可這個部門如同今天飯菜特別可口的特色飯店,來吃飯的人都要提前領號,很久之後才能接見自己。「告緡」的結果,讓漢武帝非常滿意,朝廷得到了以億計的財物,田宅無數,許多商人中產之家只好宣布破產。

不過,一種制度的目的如果不純粹,那麼,在其執行時,就會被人利用。在如火如荼的經濟告密的背後,往往摻雜了許多人私人目的。比如,有人就通過朝廷鼓勵的「告緡」,把平時的怨家給輕鬆地解決了。當告密如同秦國時已經成為國家法律,那麼,遵紀守法就成了百姓的義務。即使無密可告,因為有激勵因素在裡面,許多人也會找出秘密來上告。

漢武帝以其雄才大略,籌措了雄厚的資金,最終打敗匈奴,攻佔南越、東越(廣東、廣西),建立了「東西9302里,南北13368里」(《漢書·地理志》),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西漢帝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洞察大歷史 的精彩文章:

秦國殺人斬首成風,22次戰役斬首近181萬人!
宋朝沙門島虐囚六大酷刑超毒辣,樣樣不乏高科技
乾隆皇帝禁戲:除了桃花扇西廂記,還禁了把皇帝演的弱智的宮廷戲!
金碧輝煌的阿房宮在秦始皇時代是否存在過?項羽火燒阿房宮是真的嗎?
歷史上阿房宮從來都沒建成過,為什麼秦兩度修建最終都無果?

TAG:洞察大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