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十多歲,一切重新開始,你的堅持,終將不會被辜負

三十多歲,一切重新開始,你的堅持,終將不會被辜負

武漢心齋人本/超個人心理研究中心

中國超個人心理學大本營,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心靈成長服務,致力於身心靈全人發展與實踐。

他,曾經是一名工人、廚師、司機、老闆,現在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諮詢師、講師,還是一位兩歲多孩子的爸爸。他就是很多人熟悉的丁富國老師。三十五歲那年,他重新選擇了人生的方向——學習超個人心理學。談到學習的過程,他原本以為最大的困難是時間和金錢,後來才發現是自己的害怕、恐懼後的行動和改變。

富國老師有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精神,那就是堅持!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人生分享吧!

問:是什麼原因讓你在三十多歲的時候選擇學習超個人心理學?

答:記得大概在我三、四歲的時候,我突然冒出一些想法,我從哪裡?如果我死了,此刻的我又會到哪個世界?地球還會存在嗎?誰能證明我來過呢?同時還有一種念頭,要為父母、為家族爭光。

然而成長過程中,學業不順,倍受打擊;後來在人際關係及工作方面也非常不順。我經歷過很多不同的行業,做過工人、廚師、司機、老闆等,但沒有一個是我真正想要的。所以我也在一邊做一邊繼續尋找,希望能遇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然後,我遇到了李紹崑和張寶蕊兩位老師。

我在三十五歲開始學習心理學,2006年7月1日上的《基礎班》。那個時候,我才真正看見了我自己,我才開始知道原來人與人之間還可以這樣深入聆聽、真誠自在地相處。從老師的身上,從自己的體驗中,我看到生命的可能性,也看到自己內在的力量。我希望自己也能像老師那樣,穩定地走在這條路上。

走上心理學這條路,首先我要感謝曾經的不成功,如果沒有那些不成功,就不會學習心理學;其次,要感謝自己從來沒有放棄尋找能夠真正觸碰內心的事物;第三,更要感謝兩位老師,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大愛與力量,他們給了我人生的榜樣,讓我願意去學習、去追隨。

問:你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是否會遇到一些困難?當遇到這些困難時是如何去面對的?

答:其實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困難,與其說是困難,不如說是課題。剛開始學習心理學的時候覺得最大的課題是金錢和時間,但慢慢走過來,才發現並不是這些。

學習心理學一段時間後,會很容易否定自己,指責自己「知道卻做不到」。比如溝通,知道應該如何與家人說話,但就是做不到。然而,當我開始能夠承認自己做不到、了解自己為什麼做不到時,便是接納自己的開始,其實這就是一個過程。當我開始能接納自己的時候,也開始對自己柔軟和開放,當能做到對自己柔軟、開放的時候,也會隨而對別人柔軟、開放。

學習超個人心理學,是個不斷體驗的過程。其間我們不斷地去看到自己的痛苦,了解自己的痛苦,並在生活中去面對。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逃」了,其實我也很害怕面對,但我堅持了下來。而現在,過去那些痛苦,已轉化為我的資糧,我也在不斷的看見與面對中,越來越不被痛苦束縛,越來越自由。所以有一點要跟大家強調和分享的是,在內在世界與生命的痛苦面前,沒有別的辦法,唯一的就是面對、堅持、再堅持,然而你會有機會穿越!

問:在工作上除了心理諮詢以外,你還帶領了一些團體和課程,如釋夢成長團體、動態靜心團體、整合心理數學以及在老年大學和中南神哲學院教授心理學,能給我們分享一些這方面的體會和收穫嗎?

答:這些工作都是我非常喜歡的。這裡我就著重分享兩點。

第一個是在老年大學授課的體會。在老年大學學習的人,年齡跨度也很大,我的課程中,年紀最大的87歲,最年輕的55歲。課堂上,他們學習如何彼此溝通、相處,我們也一起討論怎樣「成功老化」。看到他們學習的意願,他們的行動力以及學習過程中的改變,我覺得和年輕人差不了很多,這讓我非常感動。

我們還一起討論阿爾茨海默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失智,社會上很多人會說「老年痴呆」。我們討論的時候,給它起了一個非常美妙的名字「老小老小」,每次這樣說他們就會笑成一團。當他們更多地了解這種「老小」的概念,了解失智所表現的狀態時,他們會做這方面的預防,比如多做一些腦力活動,多與人接觸交流,學習面對自己內心的狀況以及表達自己的情緒等等;同時,他們也更多地理解身邊其他的老人。

記得有一個學員,她老伴八十多歲,這幾年對她的態度變得比較生硬,行為也有些反常。她之前覺得很生氣,但學習後了解到這些可能都是失智的一些癥狀,也就不那麼在意了;進而還把課堂上學的用到老伴身上,去同理他,了解他。現在,她和老伴的關係好了很多。

我們的父母,年齡也都越來越大,也都很有可能被這種失智的狀態所困擾,而我們需要更多地學習這些方面內容,才能支持到他們!這裡,我也呼喚大家對老年人,尤其是對失智的老人,有更多尊重和理解!

第二個特別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關於夢的工作

我會做一些夢工作的諮詢個案,在諮詢中運用夢工作。夢特別容易繞開案主的防禦機制,直抵問題的核心。

除了做夢的個案以外,我還在帶夢的團體。在團體中我們一起討論夢,一起學習釋夢的方法,也嘗試一起做共同的夢,研習清明的夢。過程中,大家都體驗到夢工作對自身的幫助。

我自己在夢的工作中,受益也非常大。我每天堅持釋夢,通過夢我發現了自己成長的內在軌跡,這也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支持。此外,夢還帶給我很多的創意,帶給我很多對存在的尊重。

問:學習心理學之後,在親密關係方面,會和以往有些不一樣嗎?

答:會有不一樣。在沒有學習之前,談戀愛,總是想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有時會「裝」出某種樣子,做過很多掩耳盜鈴的事情。在學習了四、五年之後再談戀愛,很大的一個轉變是,我知道需要「真實」,不隱藏。記得追求我愛人的時候(她當時也在學習超個人心理學),我內心很忐忑,特別擔心講了某些狀況後,對方會不喜歡我,會離我而去。但當我看到自己的恐懼而選擇去面對時,我發現事情其實並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可怕,反而這個面對恐懼依然去做的行為,讓我感覺自己更有力量了。

在準備進入婚姻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共識: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一定會面對生活、關係、生老病死等各方面的問題,而不論發生什麼,我們都共同面對,「不逃避」,尤其不以分手去逃避問題。

進入婚姻,共同生活後,各種分歧開始出現。比如,我是屬於完美主義者,會有很多的要求;而我愛人,她在生活中相對隨性一些。當她隨便放東西時,我會要求放到位,於是就產生分歧。這種情況下,「溝通」就尤其重要了。溝通,是我們心理諮詢師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技能,而這也為我們的婚姻生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我們會去用心聽對方講了什麼內容,是什麼感受,有什麼需求;也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如此,也就能更好地了解彼此,在兩個人的需要間取得一個平衡。

婚姻生活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回到自己的內在去「碰自己」。比如,我內心一直想做一個孝子,希望在我有能力的時候能和我的父母住在一起,一家人享受天倫之樂。但當我想要我愛人和我有同樣想法的時候,我發現是在強迫她,對方達不到我的要求時我是不舒服、不滿意的,初期也會有爭吵。那時,我們會分別去見各自的諮詢師,去更深地了解自己的需要,從而進行調整。漸漸地,我們夫妻與我爸媽的關係也都比較融洽。

問:在生活中你是如何陪伴孩子的?

答:孩子出生後,一直是我們自己帶,如果兩個人都沒有時間,才會請家人幫忙。這樣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比較穩定,孩子也會比較穩定。

說到孩子吃飯,也許是很多家長覺得頭疼的事情。當我孩子差不多8個月大,喂他吃飯時,他很喜歡搶勺子,抓著不松,於是我們把他的小碗、勺子放在旁邊,讓他自己吃,他就很高興地自己舀著吃。雖然剛開始每次吃完後,是一片狼藉,我們需要打掃很久,但我們仍然願意讓他自己去嘗試、去探索,因為這是他獨立自主的需要!現在他已經2歲多了,已經完全可以獨立用餐。

孩子有情緒時,很多人希望孩子不要哭,甚至不讓孩子哭,認為哭是不好的。然而我們知道,孩子哭只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可能是他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需要的是了解和陪伴。記得前幾個月,他媽媽有7天不在家,孩子有時到了半夜就會哭著說想媽媽,我就跟他說「想媽媽了,見不到媽媽很難過是吧」。當陪伴他、同理他、允許他哭的時候,他的情緒能夠流通,很快就平靜了。這種「全身心地陪伴」,也是心理學中非常強調的一點。

另外,「身教」非常重要。孩子就像鏡子一樣,會反應出我們的點點滴滴。有一天下午出門,我用腳從鞋櫃里把鞋子拿出來,第二天我的孩子也像我一樣用腳把鞋子從鞋櫃里拿出來。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你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眼神,說話的每一個態度,對人的每一個微笑,他都在學習。自從有了孩子以後,我開始更多地去覺察自己,更好地在生活中表達自己真正想要的部分。

:最後還有什麼想和大家特別分享的嗎?

答:我覺得這輩子最大的投資或者說最明智的投資就是學習心理學。現在,將所學融入生活,也成為我的一種修行,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如何與其他生命相處、與宇宙相處。願大家也都享有這份收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心齋 的精彩文章:

TAG:武漢心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