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樣寫出好文章

怎樣寫出好文章

很多時候我們都渴望表達自己,而在今天這個網路時代,最好的形式莫過於發表文章了,它可以是一條小小的朋友圈動態,也可以是一篇長長的論文,抑或是連載大部頭。

然而很多時候一個念頭儘管在我們腦海里演繹了千萬遍,寫出來的東西卻像中學作文,要麼堆砌辭藻,給人感覺空洞、矯情;要麼條理不清,看完不知所云。這是為什麼呢?有時候看別人寫的文章講的道理我都明白,內容也並不複雜,為什麼到了自己這卻寫不出那種感覺來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下這個問題。

一、什麼是好文章?

要寫出好文章首先要確定什麼才是好文章。

誠然,文章的類型有很多,按體裁可劃分為論文、報道、詩歌、散文、小說等,受眾不同,好文章的標準也就不盡不同。比如論文重在說理,而詩歌重在抒情。

但有兩點具有普適性: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言之有物:文章要主題鮮明、內容詳實。觀點類文章要觀點明確、論證合理、論據充分;抒情類文章要情感強烈;故事性文章要情節豐富、人物鮮明等。這是文章的靈魂,是你寫文章的目的,也是讀者期望從你文章中看到的東西。

言之有序:文章的脈絡要清晰、有邏輯。寫文章的目的是為了交流,讓讀者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明白你的意思才是好的交流。這是文章的形,形式不好縱使文章洞若觀火也沒有意義,因為讀者看不懂,或者沒興趣卒讀。

通俗的說,一篇好文章必須是讀者容易讀懂且內容深刻的,所以辭藻華麗但內容空洞的不是好文章,常見如領導發言稿、公司新聞稿;觀點犀利而沒有邏輯的不是好文章,常見如憤青中二式吐槽。

二、寫出好文章需要哪些前提?

所以你看,寫出好文章其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文章要麼讓人深刻,要麼讓人共情,要麼讓人新鮮,要麼讓人有趣,要麼讓人有用,如果做不到其中的一點,那這篇文章就毫無價值。因此,寫出好文章需要作者具備一些前提能力:

思考力:這是最基礎的能力。文章的本質是思想,沒有獨立思考力的人顯然不大會有深刻思想,而沒有思想性的文章難免流於空洞、膚淺、人云亦云;

判斷力:在思考力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判斷,知道什麼是美好的,什麼是醜陋的,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你的文章可以不是對主流的刻奇,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價值判斷並能夠邏輯自洽,這樣的文章才能做到在觀點新穎的同時讓人信服;

創造力:雖然說太陽底下無新事,但經過百家雜糅,結合時代背景,總能創造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這是屬於你的創新,也是文章最吸引人的地方;

感知力:風起於青萍之末,很多深刻的東西往往藏在不起眼的細節里,善於見微知著的人往往能夠率先抓住這些時代脈搏,文章自然也就會豐滿起來;

表達欲:一篇文章如果僅僅是為了某種任務很難成為好文章,反之,為表達心中千言萬語而揮就的文章大體不會差。

三、怎樣寫出好文章?

通過前面的分析,怎樣寫出好文章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唯有多讀、多走、多看、多想、多寫爾。

生命短暫,單靠自己能夠領悟的道理其實是十分有限的,而只有多讀才能豐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識,明辨是非善惡,形成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寫出的文章才會有靈魂;

讀的書足夠多還不能讓我們變得與眾不同,書中的思想畢竟是抽象的,是作者本人經歷的梳理歸納,要能夠將別人的思想精華為我所用,還需要要到現實中去檢驗,去印證它或者證偽它,所以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是不無道理的;

偉大的思想不是憑空蹦出來的,偉大的作家一定也是一個觀察家,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和細節進而思考其存在的合理性,總結提煉成思想。如果不多看、不多想,顯然達不到這種境界;

最後,思想在腦海中最初只是一團混沌,各種念頭情緒糾纏雜糅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只有把它落成文字才能將核心要點梳理出來,形成觀點和邏輯,並讓思想本身雋永而流長。

借用陸遊的一句話: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即使是做了那麼多,也不保證每一篇都能成為好文章呢。一起加油吧!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忖者 的精彩文章:

TAG: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