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召信臣:「長藤結瓜」造福南陽百姓——「父母官傳奇」系列

召信臣:「長藤結瓜」造福南陽百姓——「父母官傳奇」系列

據報道,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通過採取整治山坪塘,新建及維修提灌站、石河堰、蓄水池等水源工程,並配套小型渠道建設,採用長藤結瓜式灌溉系統,建成一處處「微型灌區」,基本解決了「旱山村」灌溉難的問題。像朝天區這樣用長藤結瓜式解決旱情的成功案例在全國還不少。

所謂長藤結瓜式灌溉系統,是指把河水和灌水低峰期多餘的渠水,以及沿渠的坡面徑流等,引入水庫或池塘存蓄起來,供灌水高峰期使用,以彌補引入水量的不足,從而擴大灌溉面積和提高抗旱能力。這種灌溉系統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一位愛科學的清官曾用它造福了一方百姓……

1

公元前32年夏天,正值西漢平帝在位。南陽郡穰縣(今河南鄧縣東)天空驕陽似火,地面野草枯黃。在淯水(後稱白河,注一)河邊的一個草亭里,一位官員模樣的中年人正向幾位當地的村長了解抗旱的情況。

這位官員叫召信臣,就任南陽太守一年有餘。這之前,他當過零陵太守,因勤政愛民、政績突出而被擢升為南陽郡的一把手。上任後,他繼續發揚「優良傳統」,深入民間,住在鄉野亭舍間,與百姓們同吃。

召信臣畫像(網路圖)

南陽百姓的溫飽問題剛剛解決,不想遇到持續半年之久的乾旱,日子過得越來越艱難。心急如焚的召信臣帶著隨從到鄉下走訪。看到淯水沿岸的百姓不為水發愁,而離淯水遠的百姓則苦不堪言時,他忙找來當地的村長,一起商量對策。村長們一致認為,如果能想辦法把淯水的河水引遍全南陽郡就好了。召信臣認為這個提議很有道理,但具體的工程則需要細細謀劃。

「啟稟大人,新野縣出事了!」這時,一位年輕的郡丞跑進亭來,上氣不接下氣地報告。

乾旱的南陽(源於石全石美博客)

「慢慢說,」召信臣遞過一碗水,接著問,「是不是關於搶水的?」

「大人所料不錯。兩個村的村民在村長的帶領下,為爭水源大打出手,其中兩位村民的腿被打斷了。聽說這裡面還有官府子弟在中間挑事兒。我趕到的時候已經打完了。」原來,召信臣派幾位郡丞到各地巡查,代他處理當地事務。他則全力尋找抗旱的對策。

「南陽郡這三大問題不解決,百姓將沒有寧日。」召信臣口中的三大問題,分別是百姓爭搶水源;「官二代」們遊手好閒,為非作歹;民間婚嫁喪娶鋪張浪費。了解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乾旱一直是封建社會裡百姓最大的天敵之一。百姓搶水源,這種事兒也從古到今,一直沒斷過。即使到了現代,在缺水地區,百姓搶水事件也屢見不鮮。小說《平凡的世界》里就有這樣的情節:雙水村大隊黨支部書記田福堂在乾旱之時,組織村民偷挖河壩與上游搶水,最後出了人命。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村民為搶水而打架。(網路圖)

「你怎麼處理的?」召信臣問道。

「我讓士兵把村長和打傷人的村民抓起來了,聽侯大人的處罰。」

「其實,這也情有可原,」召信臣控制住激動的情緒,「讓他們在家面壁思過三天,然後修水庫戴罪立功。」面壁思過,是召信臣給南陽百姓創立的「刑罰」。此罰還規定,如果中途發現有偷懶者,便讓本村百姓往他身上吐口水。

說完,召信臣又與幾位村長商議起來。

2

一個月後,召信臣帶著一支由士兵和百姓組成的隊伍,開始修建穰西石堰(在今河南鄧縣城西1.5公里處)。這支隊伍的人員,還包括前段時間搶水鬧事的村民,以及犯錯的村長。村長除了負責督運糧草外,還要獻計獻策。當然,村長干這些活兒不領「工資」。

召信臣想的是,在穰縣段修建大水庫,把淯水蓄起來,遇到乾旱或用水高峰期,再想辦法澆到各地。按計劃,第一步限期修好水庫,第二步才是引流工程。

「穰西石堰修好後,開幾個水門引水比較好呢?」召信臣問道。

村長和郡丞中,有說開一個門,有說兩個的,也有說五個的,莫衷一是。「穰西石堰蓄水量大,一個水門肯定不夠;一個也無法滿足幾萬頃的土地。目前三個比較合適,幾十年後估計要加到六至八個門。」召信臣說。

漢代南陽陂塘分布示意圖(網路圖)

按召信臣的意見,人們在穰西石堰修了3個門,因此它也叫「三門堰」;37年後的公元5年,水門增加到六個。人們遂稱其為六門堰,一直延續至今。

3

「石堰的水如何灌溉幾萬頃農田呢?如果弄不好,近石堰的地方成水澇,遠石堰的地方則得不到水。」話說召信臣在主持開鑿穰西石堰水門的同時,也在苦苦思索這個問題。

經過長期、反覆的思考,並翻閱史籍,召信臣終於從秦楚鄢城之戰中找到了答案。原來,當時秦國名將白起將蠻河流水圍在陂(bēi,池塘)塘里,水淹鄢城獲勝;戰爭結束後,當地人民將這一戰渠改造成引水灌田之渠,並把渠道與附近一系列陂塘串聯起來,使其灌溉面積擴大,成為我國最早的「長藤結瓜」式灌溉系統。

「長藤結瓜」式灌溉系統圖示(網路圖)

儘管史籍記載比較簡略,但召信臣已經由此想到了辦法:從穰西石堰水門處向外挖主幹水渠,主幹水渠曲曲折折地貫穿南陽郡,然後在水渠的兩側挖無數個陂塘。水渠與陂塘,就像一根長藤上結了許多瓜。現學現賣,召信臣已經掌握了「長藤結瓜」式灌溉系統的精髓!

在他的組織下,穰西石堰的水由水門分出後,沿途形成29個陂塘。其中穰縣的鉗盧陂,灌溉上千頃農田,若干年後繼任的南陽太守杜詩組織百姓加以疏浚,灌溉上萬頃農田。這些陂塘可以灌溉穰縣、新野、涅陽(今南陽市鎮平縣南)3個縣5000多頃農田。長藤結瓜式灌溉系統讓南陽百姓從此告別抗旱的艱苦歲月。後來,當地官員對這種系統進行重修,一直到明朝末年才將其廢棄,沿用了1600多年。而長藤結瓜式灌溉系統也成為水利工程學上的重要系統。

位於鄧州的鉗盧陂遺址(網路圖)

4

話說召信臣用長藤結瓜式灌溉系統解決南陽郡百姓的農田用水問題後,便動手解決一直記掛的幾個問題:一是制定先後用水的規定,刻在田邊的石頭上,以防止爭搶;二是禁止民間婚姻嫁娶和舉辦喪禮鋪張浪費,務必要勤儉節約;三是對遊手好閒的府縣官吏子弟加以訓斥,嚴重者還以違法論處。

經過召信臣的治理,南陽郡教化大行,百姓人人耕稼種田,外地百姓前往投奔,因而使戶口倍增,而盜賊獄訟大大減少。官吏百姓都敬重熱愛他,稱他為「召父」。在全國地方官考核評比中,召信臣經常獲第一。「前四史」之一的《漢書》中,兩次將召信臣列為治民名臣之一。後人評述說:召信臣用「長藤結瓜」造福南陽百姓的功績,足以與李冰修建都江堰相媲美;而他愛民如子的風範,更是無愧於「父母官」的典型。

註:

1、 淯水,後改稱白河,發源於河南嵩縣攻離山。白河與唐河在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龔家咀匯合後,始稱唐白河,到東津鎮張家灣入漢江。唐白河流域大部位於河南省南陽地區。漢朝時期,長江流域的灌溉中,以三級支流淯水的流域灌溉最為有效。

2、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郡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生卒年不詳。青年時期,被選為郎官,繼而補授谷陽長,後被薦舉同時經考察成績優秀被升遷為上蔡長。他為官視民如子,所到之處都為民眾稱頌。調任南陽太守時,因興水利讓百姓富裕,被稱為「召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又開始嗓子疼了?我們這裡準備了一份指南
可以用「眼睛」捕捉引力波?
震撼!卡西尼號12個精彩瞬間
治療打鼾還得先學門樂器,就沒有簡單點的方法嗎?
鐵線蟲真的會入侵人體嗎?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