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間崇尚忠義,南北朝有敬才之風,他們消亡後敵我間信譽全無!

三國間崇尚忠義,南北朝有敬才之風,他們消亡後敵我間信譽全無!

士族作是我國古代貴族階層的最基礎的組成部分,也是最高級的百姓,相當於最低級的公務員。而歐洲有騎士,日本有武士,而我們中國則是以知識分子作為代表的士族階層。

歷史上最著名的士族有春秋時期的晉六卿(趙氏、韓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魏晉南北朝的南北極大家族(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隋唐時期的五姓七望(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我國最早的士族可以追溯到先秦,而記載如何成為士族,小編認為最為明白的要數《國語·齊語·管仲對桓公以霸術》的記載,「令夫士,群萃而州處,閑燕則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善,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弟。少而習焉,其信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事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士之子桓為士。」

意思就是:讓士人住在一起,沒事的時候父親輩的聊聊利益倫理,孩子輩的就嘮孝道,侍奉國君(也就是公務員啦)聊如何恪盡職守,小孩一起就談了如何兄弟和睦。反正就是從小就進行熏陶培養,大家一起形成一種氛圍。久而久之,父親兄長的教誨不用督促就能執行下去,孩子們也不用費勁吧里的學習就能掌握。時間長了,這樣環境成長的下一代還是士人。

不要以為這樣就能成為士了,還要學習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等諸多能力才能成為士族,所以成為社會的高等階層也是不容易滴!

到春秋時期,士族逐漸成為上層社會的一層,進入相對穩定的時期,即「貴族之末,庶民之首」,位列士大夫之下。到戰國時期,雖則官僚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許多士人出身的人,憑藉自己的才能,得到官爵,許多大夫便是由士晉陞而來。

「士大夫」一詞就此而來,但是由於士大夫可位極人臣,但多憑自身本領,且官職爵位不能世襲,所以還沒有形成階層。

自漢代開始漢武帝之後,官僚多以經術起家,或聲名遠揚,或開門受徒,隨著傳人不斷入朝為官,開始聲名顯赫,形成名門望族。等東漢末年時局動蕩,以地方豪強通過兼并土地,把持地方,經營庄堡逐漸形成以官僚、商人、地主合而為一的地方門閥。

東漢光武帝劉秀髮起之際,依靠的也都是地方豪強。等到東漢末年,袁氏一門三公,門生遍天下,成為當時士族的代表。雖然曹操推行「九品中正」但並未從根本上改變士族勢大的局面。

魏晉時期,司馬政權的建立,就是典型的士族政權的代表,司馬氏和其他北方士族共同統治著晉朝。而隨著西晉滅亡,東晉建立,東晉某種程度上成為士族與皇族共同執政狀況出現,「王與馬,共天下」的口號可不只是喊喊而已哦。

東晉後期侯靜之亂時,江南士族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寒門開始登上歷史舞台,掌握軍政大權。而留在北方所謂二等士族卻受到北魏政權的喜愛大肆發展,北魏之後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都有士族的身影活躍在政權之上,進而為隋朝的統一奠定基礎。

依靠關隴士族建立政權的隋唐並沒有發展士族制度,而是廢除九品中正制,開科舉,提拔寒門子弟,婚姻不在以士族為主,使得士族賴以生存模式從制度上逐漸轉變,哪怕在武則天時期,士族階層也依然有龐大的影響力,雖然士族勢力逐漸消退,但是士族真正退出歷史舞台的確實由於這個人——

就是他啦,黃巢,雖然歷史上寫的是黃巢起義,是一場農民起義,但是小編本人保留意見,竊以為本就是一群流寇,滅絕人性。先不說他啦,正是唐末黃巢起義,踏遍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陝西等大部分省份。

長時間的流動導致黃巢軍,無固定的割據地,無固定的糧草來源,大部分軍資都靠搶,搶誰呢?農民本身沒什麼油水,自然就是當天土豪地主、地方門閥,從根本上瓦解了士族的根基。

而後更重要的事件——白馬驛之禍

豬瘟(朱溫)大肆殘害皇室後裔,捕殺豪門士族。白馬驛之後,豬瘟(朱溫)至此之後,士族階層從中央政權到地方莊園再無根基,勢力大損。

開啟了混亂紛爭的五代十國,同時也是使得該時代內的文臣、武將毫無忠孝節義,同殿之臣無信義,共主之君無忠義。時常背信棄義,改投他主,並毫不為恥。社會風氣日風日下,爾虞我詐至此而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的特種兵比戰狼更厲害?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牛繼馬後:晉元帝司馬睿到底是姓司馬還是姓牛
老謀深算的司馬懿 只因漏殺一人 卻讓一個野種取代了晉王朝
郭璞:會寫詩、能占卜,還能算準自己的死期!
藉助名人效應,開闢東晉王朝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