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孩子要是過於「懂事」,那可要警惕了!

你的孩子要是過於「懂事」,那可要警惕了!

有一個朋友,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從小她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親好賭,幾乎不管家裡的事情,只有母親會陪著她們三個姐妹。

父母親經常吵架,她跟現在的老公也是經常吵架。

我知道她不愛她的老公,後來問她「不愛,那為什麼還要跟他結婚」。

她說:「周圍的女孩子都是二十齣頭就結婚了,我年齡(26歲)那麼大了,我媽說她走到外面人家都會說閑話。所以當時我考慮到媽媽帶我們姊妹三個長大太不容易,不想再給她壓力,相親之後,就結婚了。」

「孝順懂事」的朋友,卻因為自己的「孝順懂事」開啟了一場悲劇。

「懂事」是個中國式辭彙。

大人誇誰家孩子,常掛在嘴邊的都是:這孩子真懂事!

孩子對父母體貼,守規矩,主動為家庭承擔部分責任,這些都是「懂事」,「懂事」的孩子十分的讓父母開心、放心。

真的可以開心、放心嗎?

從心理學來看,如果一個本該無憂無慮、沒心沒肺地瘋玩的小孩,他過多表現出了上述「懂事」行為,那不過是「壓抑自己,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迎合父母和別人。」

這不是懂事,是害怕。

怕什麼?怕不討好父母的話就不被愛,怕自己做錯了說錯了什麼就被拋棄,怕自己稍微一點兒任性行為就會破壞殘存的安全感。

換句殘酷的話說,選擇「懂事」,是孩子的生物本能。當「做自己」的後果很危險的時候,他必須要選擇壓抑自己的方式求生存。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對孩子僅有的期待就是,讓他安心做個孩子,也安心做自己。

什麼樣的父母容易培養出一個過於「懂事」的孩子?

心中有一個「理想小孩」、過於強勢的父母

很多懂事的乖孩子,他們知道唯有滿足父母的要求,成長為父母期待的樣子,才能獲得更多父母的關注和關愛,換來更多的稱讚和誇獎。

現在的應試教育環境下,很多一味只知道學習的懂事的孩子,並非出於對學習的興趣,而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

一旦他們進入大學,失去了來自「父母」的推動,就會失去繼續學習的動力,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感。

這一點,也許恰是很多高考優秀的學生,為何後勁不足的原因。

總當著孩子的面大吵大鬧的父母

我曾經有一個打小就非常「懂事」的朋友。

她最大的困擾是,無法對別人說不,總會下意識地討好他人,害怕自己不能讓別人滿意。

別人的任何一句話或者一個眼神都可能影響到她,就像一隻驚弓之鳥。

她有過怎樣的一個童年呢?

父母經常吵架,而她是家中的老大。

為了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父母高興起來,她從不會哭鬧,主動照顧妹妹,有玩具自己想要也會忍著。因為父母感情不好,她生怕自己哪裡不夠好,再給這個家添亂。

父母的「不懂事」養出來的「懂事」孩子,太讓人心疼!

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出現心理問題的幾率也非常高。他們的自我價值感非常低,很難自在地與自己、與他人相處。人際關係、乃至親密關係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讓孩子成為「頂樑柱」的父母

一位媽媽,離異,有一個8歲的女兒,女兒很懂事。

在媽媽情緒低落時,女兒總是百般安慰,不僅學習上不用媽媽操心,連做飯、洗衣等簡單的家務事都努力去做……女兒成為孫女士離婚後最大的精神安慰。

雖然女孩兒人前人後受盡表揚與憐愛,但她真的快樂嗎?

這個8歲的女孩兒不僅要承受家務及學習方面的壓力,還必須在情緒上照顧、安撫媽媽。

而她自己卻把所有的害怕和心理需求深藏內心,竭力在外表上裝得很「懂事」、「堅強」。

像這樣心理過早「成熟」的孩子,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成人化的孩子」。

「成人化的孩子」現象是指基於某些特殊原因(生病、酗酒,父母衝突等),致使父母一方或雙方「形同虛設」,其子女被迫去扮演原本父母應當扮演的角色,產生明顯的「角色錯位」現象。

有研究報告顯示,過早成人化的孩子在成年後有較多的酒精和藥物濫用現象,患抑鬱症的比例較高。

孩子無論如何都只是孩子,切莫讓孩子承受父母的情緒困擾和精神壓力。

他們也不喜歡和談論自己的家庭。這樣的表現,會讓旁人誤以為他們的狀態還好,本想給的過多關懷,因自認為沒必要而取消。

這些孩子對於人生的態度多是消極的,身心長處於戒備狀態,不會輕易信任他人。

當然,並非所有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都如此。

關鍵是父母自己要成長,要有擔當。一個家庭,總要有人去擔當的。

如果父母總是處於退行的狀態,難道真的要孩子去承擔不屬於他的責任,扮演一個「大人」嗎?

過早將孩子送進寄宿學校的父母

過早將孩子送去「寄宿」是很殘忍的,孩子年齡越小所受的傷害會越大。

在寄宿學校中,孩子的物質需求不缺乏,但情感的需求是缺乏的,老師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是無人能夠替代完成的。

父母兩人照看一個孩子與一個老師照看多個孩子,其情感的投入也不一樣。

很多父母並沒有看到「寄宿」將有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心靈上的傷害,還自認為「寄宿」對孩子有利,甚至是最好的方式。

6歲前是孩子安全感發展的黃金期,只有安全感建立的紮實、穩固,其他諸如目標感、意志力等好的品質才會逐漸發展起來。

而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來源於家庭,如果過早地把孩子拋向社會,對於孩子來說,不亞於末日降臨。

如果一定要讓孩子寄宿,請放在中學或以後的階段再考慮。

我們不要用懂事去過分要求孩子,孩子心中健康而正面的感恩,是出於對父母為人格局的敬佩、對父母處世方式的認同、對父母為家操勞的感念,還有對父母悉心栽培的感激。

只有這樣的感恩,才能像陽光一樣溫暖著孩子的心,才能讓孩子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昭文教育科技 的精彩文章:

看了這些學生寫的作文,語文老師忍不住了
「孩子太拖沓」4招,教你怎麼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TAG:昭文教育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