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做慈善和冪次方有什麼關係?這個學數學的投資人給出了答案

做慈善和冪次方有什麼關係?這個學數學的投資人給出了答案


沈南鵬的慈善方法論延續著一個學數學的投資人的基因——做最有價值的部分,注重社會效應,通過那個支點,撬動更多的力量,正如冪次方的指數放大效應。







沈南鵬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




2009年,王行最收到了來自紅杉資本的一封電郵。




那是一份對中和農信的投資意向書。中和農信是中國扶貧基金會旗下的一家專註做農村小額信貸的社會企業,彼時成立還不到一年,其前身是成立於1996年的中國扶貧基金會小額信貸項目部。王行最時為該基金會秘書長。




王行最深感意外。




紅杉資本是1972年在矽谷成立的頗具傳奇色彩的風投公司,曾投資過思科、蘋果電腦和谷歌等一批叱吒全球的高科技企業。2005年,沈南鵬成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創始及執行合伙人。創辦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以下簡稱紅杉中國)之前,沈南鵬將他與朋友共同創立的攜程、如家先後帶進納斯達克,名聲大噪。紅杉中國成立後,他投資的第一家公司是周鴻禕的奇虎360,此後所投之諾亞財富、高德地圖等公司,均獲成功。彼時,紅杉中國雖然剛成立4年,但已被視為中國最敏銳的風險投資機構之一。



「概念里風險投資應該是那種『非常嗜血』的商業資本,它肯定是非常看重商業利益的,紅杉突然提出要對中和農信進行投資,」王行最感到不解。




雙方的首次會晤短兵相接。王行最開門見山,「如果你是因為追逐高額的商業利潤而投資中和農信,那今天就別談了。」




「我如果是為了追求這個,肯定不會選擇中和農信。」沈南鵬率直作答。





2016年11月,沈南鵬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發表演講稱,中和農信是他所有投資中最令他驕傲的公司之一。




7年後,浙江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沈南鵬稱,中和農信是他所有投資中最令他驕傲的公司之一。




是時,紅杉中國已把阿里巴巴、京東、滴滴、今日頭條、美團點評、DJI大疆科技等300多家風雲企業納入其投資版圖,有說法稱,「買下中國互聯網半壁江山」,其中,多家企業市值高達數百億美金。而中和農信項目覆蓋全國200多個縣,發放農戶小額貸款170多億元,超300萬貧困人口受益,是全國最大的農村小額信貸公司。




「我看重的是它(中和農信)巨大的推動農村扶貧的能力。」沈南鵬告訴《中國慈善家》。




這一邏輯足夠堅固。去年9月,紅杉中國持續多輪投資摩拜單車。沈南鵬解釋,摩拜單車模式合理,有效解決了當下短途交通的痛點問題,比一般的商業企業更有社會價值。



十年前,洛克菲勒基金會提出「社會影響力投資」概念,倡導資本通過有經濟效益的投資做公益,所謂義利兼顧,沈南鵬所行與之可謂異曲同工。





《中國慈善家》2017年8月刊封面




「紅杉資本和我個人今天所從事的,都是希望推動更多正能量的事情。」沈南鵬說,「一個個體或一家組織的影響力是有限的,但如果數以百家乃至更多的企業都在用創造正能量的思路和角度攜手做事,那麼社會往前發展的速度會大大提升,可以是解決貧困,可以是發展技術讓生活更方便,也可以是教育的發展。」



沈南鵬年少時曾經立志成為數學家,他是畢業於上海交大數學系和耶魯大學的佼佼者,對數字、邏輯有著異乎常人的理解力。他的慈善方法論延續了一個學數學的投資人的基因—做最有價值的部分,注重社會效應,通過那個支點,撬動更多的力量,正如冪次方的指數放大效應。




在商業投資之外,頻繁行走於紐約、矽谷、香港、北京等城市的沈南鵬在公益領域的一些思考和做法—發起成立耶魯北京中心、發起創辦HONGKONG X科技創業平台、參與設立未來論壇並捐贈未來科學大獎—均有著相同的邏輯,即讓這些項目能在更廣闊的視角與平台下,發揮其國內外的資源優勢。




沈南鵬說他的絕大部分財富將去向兩處:「有價值的投資」和公益。他不糾結,商業與公益,都只是創造價值、回饋社會的手段,而非所追逐的目的,「適合用商業的方法就用商業,適合公益的方法就用公益。」


 


2017年6月,中和農信獲得「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論壇」的最高獎項 ——首屆「年度社會企業獎」。居中者為中和農信董事長王行最。左、右分別為該獎項組委會主席徐永光、副主席劉東華。




紅杉的慈善基因






紅杉選擇中和農信,源自紅杉投資的印度一家小貸機構的啟發——「既可以在商業上成功,又能幫助貧困農戶」,於是開始在中國尋找類似的機構,直到中和農信出現。




中和農信做的是農村普惠金融,解決貧困農戶貸款難的問題,服務對象多是農村婦女,主要幫助其發展種植或養殖,增加收入,達到扶貧與扶志的雙重效果。其運營模式並不「性感」—從銀行批發貸款或在深交所發債,貸給農民,用差價覆蓋資金成本和運營成本,剩下的利潤似乎微乎其微。




沈南鵬分析過,從商業的角度,尤努斯的理論已經被論證,在全世界推廣小額貸款是能夠產生合理回報的,「中和農信很好地實踐了這個理論」。




中國有兩億多農戶,現有金融機構能覆蓋其中30%-40%,除去沒有信貸需求的農戶,尚有一億多農戶的貸款需求得不到滿足。直到兩年前,這一市場還鮮有人問津,中和農信通過無需抵押、上門服務的小額信貸方式,支持貧困農戶開展創收,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投資中和農信,在一定程度上也許源自沈南鵬的紅杉人基因。1972年,唐·瓦倫丁(Don Valentine)用加州最大、最長壽的紅杉樹為自己的投資機構命名,攜募集於福特基金會等機構的500萬美元開啟風投征程。自此紅杉人與慈善的聯結一直綿密。




紅杉資本有限合伙人的名單基本上可以說是一份美國慈善基金會名冊,福特基金會、默多克慈善信託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威康信託基金會、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美國知名私人公益基金會和大學基金皆為其投資人,占其有限合伙人總數的80%以上。




「從十多年前開始,紅杉開始做一種有意識的選擇,傾斜於那些我們認可並能帶來積極社會意義的公益組織投資者,而不是單純的盈利機構投資者。紅杉的優異回報讓我們有機會做出根據我們意願的對LP的選擇。」沈南鵬回憶,「這很難,意味著對一些很不錯的盈利組織LP say no,但我們仍然這麼做了,因為這樣能讓我們有一個更好的使命感,我們團隊能通過辛勤努力,獲得優異投資回報,幫助公益組織做更多它們希望做的項目。這是讓我們非常驕傲的一件事情。」




去年2月,紅杉資本接到謝爾曼仙童公益基金會的一封電郵。謝爾曼仙童公益基金會是一家關注高等教育、藝術和文化機構的基金會,自1978年始近30年間共為加州理工學院捐贈9860萬美元,支持其各項科研。




上世紀90年代始,加州理工學院與麻省理工學院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資助下,聯合建設「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2016年2月11日,科學家們宣布,他們利用LIGO首次探測到引力波,證實了愛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預測。




在這個項目中,謝爾曼仙童基金會提供了大量的支持。「我想你們可能會對紅杉資本對謝爾曼仙童基金會的資金投入的用途感興趣,」科學家們作出宣告的第二天,謝爾曼仙童基金會在發給紅杉資本的郵件里寫道,「紅杉資本給我們帶來豐厚回報的資金投入對這個漫長的研究過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沈南鵬說,「當我們收到這封信時,內心是非常激動和驕傲的。」




紅杉並不是惟一一家對中和農信感興趣的機構,「我們其實並不急於擴張,因為我們沒有太多的商業利潤的追求,我們是在保證使命不偏離的情況下儘可能擴大規模,如果新的機構(的進入)對我們的使命會造成偏離的話,我們寧可不擴張。」王行最說,「所以使命認同是非常重要的。人家選擇我們,我們也要選擇他們。」




王行最於去年成為中和農信董事長,他評價沈南鵬:知識豐厚,是個儒商,很有文化內涵的一個人。




紅杉中國7600萬元資金的注入,提高了中和農信的金融槓桿能力,中和農信從銀行獲得貸款的能力大大提高。王行最回憶,紅杉加入後,中和農信很快就組織高管團隊到如家學習規模化、連鎖化的經營模式,「許多高層回來以後,觸動非常大。」




沈南鵬和紅杉資本的影響力,為中和農信帶來了知名度和美譽度。「他(沈南鵬)到處提中和農信,他的講話一言九鼎的,別人說沈南鵬都說中和農信優秀,那中和農信就一定不會差。國際上好多人知道中和農信,應該就是沈南鵬推薦的結果。」




前年始,螞蟻金服和天天向上兩支基金先後入股中和農信,「很難說和紅杉資本長期持有中和農信沒有關係。」王行最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沈南鵬是在以他個人和紅杉資本的實力與信譽,為中和農信背書。」




王行最也疑惑,「沈南鵬能接受這樣『中庸』的投資回報,抱著長期投資的態度,到今天還沒有退出。」他總結,「我覺得(他)還是有非常大的慈善情懷和社會使命感,投中和農信你就能看出來,從商業回報上可能就不太值,對不對?」




在投資人身份之外,2011年,沈南鵬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了100萬美元。後者和一家機構合作,用這筆資金在2011年和2012年連續做了兩場慈善活動,為中國扶貧基金會募得2700萬元善款。2013年,沈南鵬將中國扶貧基金會推薦給《時尚芭莎》,「在那裡又為我們籌得1000多萬元善款。」王行最說,「這等於沈南鵬用100萬美元做種子基金,先後為中國扶貧基金會籌得了4000多萬元善款。」





今年1月,「未來科學大獎」舉行了首屆頒獎典禮。沈南鵬是生命科學獎的捐贈人之一。





公益心態投資生命科學研究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卡爾·巴里·夏普萊斯認為,「生命的複雜性遠超想像,」人類目前只不過發現了生命科學的冰山一角。




財經作家蘇小和曾評論沈南鵬,把攜程、如家「做成了傳統產業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優美範例」。作為中國名列前茅的投資機構,紅杉中國管理的基金規模超過800億人民幣,始終專註科技/傳媒、醫療健康、消費品/服務、工業科技這四個方向的投資機遇,在醫療領域投資布局的比例逐年提升。




對生命科學很感興趣的沈南鵬認為,過去20-30年間,相比信息科學對人類與商業的影響,生命科學的發展「還不夠耀眼」,儘管在治療腫瘤、艾滋病和長期慢性病方面獲得了長足進展。




公開資料顯示,紅杉中國目前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組合已經超過50家公司,包括貝達、再鼎,以及深圳新產業、華大基因等等,皆是製藥、醫療器械和基因診斷領域的龍頭企業。




2011年,貝達葯業將中國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靶向抗癌藥—「鹽酸埃克替尼」投放市場,全球頂尖醫學雜誌《柳葉刀》評價其為「腫瘤治療領域的里程碑」。該葯主要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化療或不適於化療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數萬名肺癌晚期患者獲益。




兩年前,紅杉資本與全球領先醫療科技公司美敦力合作,共同出資建立美敦力-紅杉中國醫療科技早期創新投資基金,尋找有潛力的醫療科技領域的初創企業,為之提供資金投資和一攬子增值服務等戰略資源。




「我們已經不僅僅是把它(醫療)當成一個投資的主要方向來看待,更是從未來科技發展的角度來予以高度關注。」沈南鵬說,「能夠發現治癒今天還未治癒的疾病的方法,我認為這可以稱為最大的公益。」




曾有媒體總結沈南鵬的成功之道:除了商業才能和識人之外,「重要的一點是『學習曲線的累積』,」即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投資,深化理解他所參與的行業,「另一方面不停地尋找新的可持續成長的行業,對新事物始終抱有好奇心,並且認為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為了對生命科學有更多認知,沈南鵬過去幾年裡拜訪了諸多醫學教授、科學家。他們向他介紹展示了醫療行業的發展方向——未來10到20年,將有更多的機會誕生新的治療方法、藥品以及智能的儀器,讓人們更長壽更健康。




「免疫治療、基因等新的醫療手段所展現出的特徵,和互聯網、信息科技展現的許多特徵是類似的,它們都將呈現出指數級的增長。」沈南鵬說,「今天很多生命科學的發現已經非常接近實用了,很多理論可以進入到臨床層面。」




但是這其中,「存在一個真空地帶,」在政府支持的基礎性生命科學研究與風險投資熱衷的醫療產品商業化之間,目前比較少有資金願意介入科研臨床轉化這一區域。




2016年4月,沈南鵬向上海交大醫學院捐贈5000萬元,設立「醫學研究基金」,重點就是支持轉化醫學領域的研究。




而在此前三個月,沈南鵬做了一件與此相關的事,成為「未來科學大獎」之生命科學獎的捐贈人之一。




2015年1月,沈南鵬與施一公、饒毅、李彥宏、徐小平、丁健等科學家、企業家共同參與發起未來論壇,「未來科學大獎」由該論壇設立,首屆設立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兩大獎項,獎金各為100萬美金,為中國首個非營利、民間發起的科學大獎。




今年1月,「未來科學大獎」舉行了首屆頒獎典禮,沈南鵬現場聆聽了生命科學獎獲得者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的發言。盧煜明開創的「無創產前胎兒基因檢查(NIPT)」技術在2011年秋正式開始臨床應用,數千萬孕婦接受了這項檢查,是世界範圍內應用最廣泛的產前胎兒基因測試。此前的產檢技術,例如羊水穿刺,存在著對胎兒造成傷害的風險。




「他講的理論可能我們只能聽懂一部分,但他的臨床應用能做什麼,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沈南鵬說。


 






打造香港創業生態圈






有媒體報道了「未來科學大獎」設立過程中的一個細節。「未來」的入口在哪裡?未來論壇的創始理事們「最初討論的起點聚焦在互聯網技術領域,而後有人問,互聯網背後的東西是什麼?創新、創業的熱潮,最終來源於哪裡?一步步追問,最後所有人都同意,一切的基礎來自科學。」




在香港工作、生活了20多年後,沈南鵬將同樣的思考落地於這座城市。他說,「我時常想,我們能在自己最擅長的早期投資領域為香港做些什麼?」




在2017年以前,香港沒有一家獨角獸公司。坊間時常拿來作比的一個例子是:盧森堡擁有一家獨角獸企業(時尚電商集團GFG),捷克共和國也有一家(殺毒軟體公司 AVAST Software),而此兩國的經濟規模之和尚不及香港。




沈南鵬覺得可惜。香港有六所頂尖院校,亞洲十強大學更是佔有三席,香港科技大學成立不過二十餘年,卻已位居世界百佳高校,但是香港予人的印象,更多是高效的政府、開放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優質的教育資源尤其是高校科研並未得到更多重視和開發。




過去幾年裡,沈南鵬一直參與安永企業家獎的評比工作,該獎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商業獎項之一,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董事長曹德旺2009年成為該獎項首位華人獲獎者。「每年香港新晉安永企業家獲得者和大陸相比,有相當的差距。」沈南鵬說。




他認為,科研產品是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商業轉化的,擁有伯克利和斯坦福的矽谷是最好的例證。「香港這幾所大學聚攏的研究、人才資源,可以做類似的事情,這方面香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沈南鵬比對香港和大陸的創業環境,發現香港缺乏創業創新的生態體系。「在大陸,創業是一件非常『酷』的事,創業者能相對容易拿到天使投資,能有機會入駐孵化器,香港已經有了一些初步嘗試,但沒有成為氣候。」




曾有媒體評論,香港缺少獨角獸企業的部分原因,是這座城市的文化範式更加青睞作為香港經濟基石的金融和房地產公司提供的穩定工作,而不是風險極高、崇尚獨立發展的科技初創企業。





2016年7月,沈南鵬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香港大學教授陳冠華聯合發起HONGKONG X科技創業平台,志在把香港的創業氛圍提升到和北京、上海、矽谷、倫敦一樣的水平。




2016年7月,沈南鵬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香港大學教授陳冠華聯合發起HONGKONG X科技創業平台,「X代表了未來、無限、想像力。」沈南鵬說,「我們要在香港打造一個創業的生態圈,希望讓香港年輕人意識到,除了金融服務業、房地產行業,還有另外一條路叫科技創業。」




HONGKONG X要做的是匯聚創業基金、孵化器平台以及創業支持公益機構三方面的力量。第一期基金為3億多港元,計劃在未來4年中,支持120個早期項目,50多個天使專案。除基金外,還有支持創業的公益組織,由紅杉中國提供捐助扶持,每年投入幾百萬港元。




沈南鵬說,「我們想做的事情,就是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把香港的創業氛圍提升到和北京、上海、矽谷、倫敦一樣的水平。」




HONGKONG X聯合了香港高校科技界十餘位教授和科技精英,這些導師團隊覆蓋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醫藥、醫學和金融科技等多個前沿學科領域。




「這些『超級教授』是香港的寶藏,還沒有被完全挖掘,比如李澤湘就幫助汪滔在大疆科技公司發展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沈南鵬說。




成立幾個月內,HONGKONG X平台收到五六百份創業計劃書,最終選擇了十幾家進行了投資。「這個數字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學校科研成果的轉化,」沈南鵬說,「這就對了,這就是我們原來計劃達到的目的。」





2014年,沈南鵬聯合真格基金的創始人徐小平和同樣畢業於耶魯、蓮花資本管理公司的創始人黃中核發起創立耶魯北京中心,並個人捐贈1000萬美元,創下耶魯中國校友史上最大的單筆捐贈。耶魯北京中心是耶魯大學313年來首個在海外設立的實體中心。





捐贈教育全鏈條






與他的投資邏輯相似,沈南鵬認為,做公益,要能夠深度參與機構的成長,對參與的領域有深入的了解和認知。「投資中和農信,因為我們對普惠金融做了不少研究;發起HONGKONG X,因為我們深知科技轉化為產品的方法和挑戰。」




耶魯北京中心也在這一邏輯之內。沈南鵬1992年畢業於耶魯大學,22年後,他聯合真格基金的創始人徐小平和同樣畢業於耶魯、蓮花資本管理公司的創始人黃中核發起創立耶魯北京中心,並個人捐贈1000萬美元,創下耶魯中國校友史上最大的單筆捐贈。




這是耶魯大學313年來首個在海外設立的實體中心,「耶魯這樣一所全球高校,它應該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財產。」作為顧問委員會主席,沈南鵬對耶魯北京中心的期望是:成為跨國界與跨領域的文化交流平台。




耶魯大學與中國有著近200年的歷史淵源。中國第一個留學生容閎1854年畢業於耶魯,獲文學士學位,歸國後曾在廣州美國公使館、香港高等審判廳等處任職,倡導西學東漸、洋為中用,促成了留美幼童計劃。1872年-1880年,共有50多名中國幼童進入美國的大學學習,其中22名進入耶魯大學。




1901年,一群耶魯校友創辦了雅禮協會(Yale-ChinaAssociation),是美國大學中最早也是惟一一個專門推動與中國合作的機構。4年後,29歲的美國醫師愛德華·胡美受雅禮協會之邀,攜妻抱子到達長沙,建立了湖南省第一所西醫院—湘雅醫院。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北大校長馬寅初、教育家晏陽初以及林徽因、吳敬璉等大師,均出自耶魯。




「耶魯有太多優秀的教育內容可以引進到中國,所以當耶魯校長(蘇必德)考慮如何進一步和中國的高校、社會組織建立深度交流時,我們就產生了成立耶魯北京中心這樣一個想法。」沈南鵬說。




蘇必德是耶魯大學第23任校長、世界著名心理學家,上世紀90年代以與約翰·梅爾教授開創了「情緒智力」理論及「情商」研究而著稱。




耶魯北京中心落地兩年後,沈南鵬發起捐贈的耶魯大學「中國情商基金會」也於今年得以成立,聚焦中國兒童的情商教育。「我們這一代人在成長過程中是沒有這一課的,這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是重要的一課。」他說。




耶魯北京中心成立以來,每年舉辦超過200場學術交流活動,內容覆蓋教育、醫療、環境、慈善、商業、投資、藝術等多個領域,其中,由沈南鵬主導打造的、針對創業者的「耶魯-紅杉領導力中心項目」尤其引人關注。




2017年最後一期耶魯-紅杉領導力中心課程上,沈南鵬邀請多位企業家分享公益和創新慈善的理念與做法,一位80後董事長當場表示,公益是其深植內心的夢想,要將慈善之事列入自己的人生規劃。




「耶魯的校訓是光明與真理。」耶魯北京中心董事總經理、同樣畢業於耶魯大學的李恩佑說,「真理是追求個人的卓越,光明是要照亮我們的社會,耶魯-紅杉領導力中心項目的內核,與耶魯的校訓一脈相承。」




耶魯北京中心的成立,使沈南鵬在教育上的捐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鏈條,覆蓋了從小學到大學,從學生到教師,從農村到城市,從國內到國外。




沈南鵬是教育的受益者,他認為教育於所有想要改變人生的人而言,都是「最佳的選擇」。他最早的教育捐贈始自母校。2005年始,沈南鵬先後在自己的母校上海市第二中學和上海交大設立了「務本獎學金」和「致遠傑出學生獎學金」、「紅杉遐安」冠名講習教授席位。




幾個月前,一位年輕的創業者向紅杉中國遞交了商業計劃書。沈南鵬在查閱簡歷時,發現其曾經是致遠傑出學生獎學金的獲得者,從上海交大畢業後去了普林斯頓大學深造,歸國後創業做一家生物指紋公司。這讓他「倍覺欣慰」。「我當時沒好意思問他當年的獎學金對他有多大的幫助,但我的內心相當喜悅。」




得益於「紅杉遐安」講習教授席位的設立,8年里,上海交大陸續引進海外知名大學多位終身教授,學科涉及醫學、工程、電子、經濟等多個領域。




在母校之外,因為對教育的關注,5年前沈南鵬成為「美麗中國」的理事。




2008年,曾經於清華大學進修的潘勛卓(本名安德烈·帕西內蒂Andrea Pasinetti)在走訪了超過300所中國農村中小學後,發起了公益項目「美麗中國」—每年從中美高等學府招募優秀學生進入教育資源缺乏地區的一線課堂,進行為期兩年的全職教學工作。




美麗中國的模式來自於美國的Teach for America。「在美國,名校畢業生會把Teach for America作為他們最好的工作選擇之一,它和麥肯錫、高盛排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上。」沈南鵬被潘勛卓打動。「一個外國人抱著改變中國教育的夢想在創業,做一個公益項目,很不容易。」




從2012年起,沈南鵬每年向美麗中國捐贈數百萬費用,支持其發展,此後更作出承諾:在美麗中國服務過的學生,紅杉將會儘力推薦給紅杉資本投資的企業。「資金的支持很重要,但投身公益付出時間和努力更重要。」沈南鵬說,「我希望用這種方式能影響到創業公司的CEO們:從美麗中國出來的老師,可能就是你潛在的優秀員工。」




在聚焦「社會影響力」標準這一價值判斷下,商業和公益於沈南鵬,不分伯仲。前段時間,他為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所著《公益向右  商業向左》一書寫了推薦語。「假如不能解決一個現實中的真正問題,其實任何一家商業企業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前提。」他寫道,「好的商業本身就包含了公益,兩者絕不衝突。」




他早已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了這一點。45年前紅杉資本定下使命——「我們幫助勇士建立傳奇企業,我們幫助慈善機構實現他們的公益夢想」,沈南鵬未離初心。




本文授權轉載自

《中國慈善家》(ID:chinaphilanthropist)


作者:袁治軍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請注意!接下來我要帶你認識一款火遍東南亞的醒腦神器
取消「蘋果稅」!是什麼讓蘋果低下了「高貴頭顱」?
業餘巨星毛不易:清醒的人最荒唐
許知遠馮唐為什麼都不敢直視俞飛鴻?
那些想想就讓人開心的事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