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真相及治療一句話概括,寫到點上了
文‖心岸姐姐
1
M是一位知書達理的姑娘,在一家超市工作,她負責擺貨,哪些需要下架,哪些需要上架。一向工作很認真,統計貨物從不敢馬虎。可社交上緊張,恐懼,不敢說話。
和她當班的還有一位同事,年齡比她大很多,說話利落,犀利,其實沒有領導一說,可那個同事對她像指使小學生一樣,「你去把梯子搬過來,放這裡,趕快去。」
「這個地方應該擺放成這樣,不然別人看不到,把那款放裡面....."
M一聲不吭,全按同事的指揮做,她說什麼,M就做什麼。總這樣指揮來指揮去,久了,M開始不舒服,可是不好意思說,總忍著。
事也不是大事,但沒點自己的看法和主意,這份工作越來越像行屍走肉一樣地做著,本來工作認真的她,也沒了熱情,像個木偶,等待同事的命令。她懶散起來,不指使她,她就不做,甚至不敢做,怕做錯了,同事不高興。
為了一份工資,她天天上班百無聊賴,累不怕累,只是高興不起來,也不愛和任何人說話,胡思亂想,心裡堵塞。
像M在職場上屬於典型的社交不適應。本來好好的姑娘,弄得沒精神,沒活力,社交閉塞,沒動力沒熱情。為什麼這樣呢?
不能表達,不敢做她自己,全默默無聲地聽從,過於被動,習慣了這樣,同事自然也定位M就這樣的人,她倆之間形成了一種」指揮-服從「的社交類型。
可激流壓抑深處,並不等於消失,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再沉默中死亡。壓抑久了,和同事的關係不流動,僵化狀態,沒有活力,也就沒有快樂,人際交往,如此這般,太痛苦了。
2
M和我深談,我了解到她的故事:社交恐懼症如何形成的
小時候M的媽媽很強勢,做作業,是先寫語文,還是英語,媽媽說先寫什麼,她就寫什麼。考大學,填報什麼專業,找對象,什麼樣的人合適她,一切都是媽媽說,她執行。
她沒有真正活著過,沒人真正了解她,關心她,和在乎她的感受。一句話,沒人看見她。
人生如打好的格子,方方塊塊的,不敢變通,不敢有自我,沉默里,聲帶幾乎廢掉了,曾經有一年她咽喉發炎,怎麼也治療不好。
這個咽喉炎,就好像急火攻心,發不出來的聲音,惹出生理上的炎症。
同時呢,想發音,可害怕表達,用炎症來保護自己,因此小小的炎症也那麼難好。
再深入分析,通過生病,她想引發他人對她的關注,獲得關心。
如果沒有這個炎症出現,可能會出現抑鬱症。因此,一切癥狀都是意義,潛意識在心靈深處運化著,涌動著,促使著一個人的行為,思維,身體和心理。
她自己感覺不到,我為什麼不能說話,不能大膽發出我的聲音,我喜歡什麼,做什麼.....只生氣有什麼用呢,只發恨更沒有用。社交恐懼症怎麼改善呢
認識心理,原來是這樣,明白了之後,突破小時候的所限,一點點的練習社交,先朗讀,讀出聲音,給自己聽,認可自己的聲音和思想,以及對萬事萬物的看法。
自己認可自己,這一步需要很久,做什麼容易懷疑是不是錯了,是不是不對,聽人家會不會更好?
這個成長和蛻變,不能著急,慢慢來,換個活法,換成我先看到我的存在,在這個重建自我的過程里,慢慢和他人建立互動關係,體會和他人在一起,發出意見,比不發出來效果更好。
別人更喜歡發出意見的她,而且關係建立,人喜歡互動,沒人喜歡指揮別人,都喜歡被人帶動,一起陪伴,一起想辦法的感覺。
慢慢驗證現實里的人際關係,體驗,再體驗,進步再進步。
改善社交的過程,一句話來概括,去尋找真實的自己。
End
心岸姐姐 心理師一枚 在工作和文字中溫暖人心,做你人生的燈塔,照亮你前行的路,一起走吧。心岸姐姐微信號:406909465 微信公眾號:心岸心理 (ID:xinansister)
※社交不好,不是世界世態炎涼,而是
※王寶強馬蓉的婚姻:心理學用「8個字」解析,休想和好
※對照「幸福婚姻」與「不幸福婚姻」,發現了很多秘密
※偏頭痛,我治療好了,你呢?
※《那年花開月正圓》人人都知道「她倆」成了女人學習的典範
TAG:心岸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