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畫院畫師作品走進桂林花橋美術館——「心源抒懷」,承接六十年傳統血脈

北京畫院畫師作品走進桂林花橋美術館——「心源抒懷」,承接六十年傳統血脈

9月12日,「共築中國夢·共創文明城『心源抒懷』——北京畫院作品展」在桂林市花橋美術館開幕,北京畫院36位畫家的118幅藝術精品首次集體亮相桂林。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說,桂林歷史文化厚重,桂林市花橋美術館更是梁思成主持設計的文化寶地,無論展廳還是院落,一步一景,處處有意境。在北京畫院成立60周年之際,能夠偕北京畫院藝術家來桂林市花橋美術館舉辦展覽,非常有意義。王明明對花橋美術館為這次展覽所做的工作表示讚賞,並與出席開幕式的來賓分享了北京畫院近年來在體制建設和人才引進方面的成功經驗。

北京畫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成立的一個重要的美術創作機構,到今年圓滿走過了一個甲子的時光。六十年間,畫院一直秉承的,是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藝術的宗旨,人才輩出、續有佳作。在共和國不同的歷史時期,北京畫院根據國家和社會的需要,不斷地轉變職能定位,完善自身藝術系統,為推進共和國文化事業的繁榮創新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其始終秉持的在傳統中尋找新意的創作理念,更使其成為共和國美術史上的一道亮麗風景。

北京畫院成立之初就匯聚了諸多20世紀中國美術大家,比如齊白石、陳半丁、于非闇、徐燕孫等,他們堪稱北京畫院的第一代創作力量,也構成了北京畫院的風格體系基礎;60年代,北京畫院拓展畫種,增加了油畫、版畫和雕塑專業,並引進了張松鶴、汪刃鋒、潘絜茲等名家。新時期的畫院更湧現了崔子范、周思聰、趙志田、王為政等中堅力量。這些大家和名家的藝術和人品、成就和地位,共同鑄就了北京畫院的風格體系和藝術傳統。

莫曉松《荷塘之韻》

白羽平《江南之二》

李江峰《化象成境—靜》

樂祥海《狀態2015之二》

蔡玉水《父與子》

進入新世紀,北京畫院更加註重職能的完善和藝術家創作力量的梯隊建設,採取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藝術家的方式,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逐漸在全國範圍內匯聚了一批富於創作潛力的中青年藝術家,他們共同組成了今天北京畫院的在職畫家創作群體。在選拔引進人才的標準上,北京畫院注重藝術家的傳統文化涵養、不同身份背景和不同風格取向。在培養造就藝術家理念上,畫院為藝術家們提供寬鬆的創作研究環境,鼓勵他們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學養結構,發掘自身的性靈天賦,自探靈苗、成就自我。這就形成了今天北京畫院在職藝術家風格面貌的多元和異彩。他們不同的年齡結構、生活經歷和實踐基礎,使他們的藝術探索在精神理念、方法角度、立意構思乃至語彙形式層面,都能自出機杼、靈懷獨詣,所以總體上是各具特色、面貌多樣,呈現出異彩紛呈、蓬勃繁榮的藝術氣象,顯示出有著六十年歷史的北京畫院的朝氣與活力、淵源與內蘊。

這次展覽的參展藝術家包括李小可、王明明、庄小雷、紀清遠、盧平、白羽平、謝永增、南海岩、蔡玉水、馬琳、莫曉松、懷一、郭寶君、雷波、姚震西、牛朝、安華平、羅敏、買鴻鈞、李江峰、魏葵、方政和、李鳳龍、徐衛國、樂祥海、莊重、劉旭、鄭雅風、彭薇、李雪松、張鎮華、王冠軍、孫震生、韓斌、徐鋼、陳福彬。

開幕式上,王明明向桂林市花橋美術館贈送了北京畫院集體創作的作品。桂林市花橋美術館館長邱麗萍向北京畫院頒發了收藏證書。著名美術評論家陳履生在開幕式上致辭,對展覽的作品和展館的展陳布置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此次活動由桂林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桂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畫院主辦,北京畫院美術館、桂林市展覽館、桂林市花橋美術館承辦。展覽開幕式後還舉行了學術研討會。(附圖為此展展品)

來源:《中國書畫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畫報 的精彩文章:

南北草根醉丹青(上)
領軍「江淮畫派」的藝壇百歲翁——蕭龍士的藝術人生
書法批評是一種思想的對話
紅梅圖 吳昌碩作
畫壇名家 朱秀坤

TAG:中國書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