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科類經典書單(二)

社科類經典書單(二)

「當代世界學術名著」系列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國外經典社科成果譯介。「當代世界學術名著系列」通過不斷的篩選和積累,選取了近幾十年在各個學科領域產生巨大影響並被各類文獻反覆引用的學術著作,這套叢書目前已經出版了數十種,今天學術守望者為大家介紹哲學和歷史學的相關著作,一起來看看吧!

書名: 自然科學的哲學(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美]卡爾·G·亨普爾

本書是20世紀著名科學哲學家亨普爾的主要著作之一。它對當代科學哲學和科學方法論的最主要問題,例如科學的發現和假說的檢驗問題、科學定律和科學理論的性質問題、科學解釋的結構及其功能問題、科學概念的形成和科學理論的還原問題等,都作了極為深入、極為嚴格又極為簡明的論證。對於所有這些問題作者都從科學史上挑選了最為恰當、最為典型又最為生動的案例來加以通俗的解說。因此,它作為一本引人入勝的科學哲學教材在世界各國廣為流行,在世界上已有十幾種文字的翻譯版本。

書名:詮釋學與人文科學——語言、行為、解釋文集(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法】保羅·利科

本書是由保羅·利科的論文翻譯過來的論文集。在這本書中,利科提出了其現象學詮釋學的觀點,提出了這一觀點與其傳統前輩們之間的關係及其對社會科學的重要意義。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詮釋學的歷史、核心主題及其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利科在第二部分提出了自己當前的建設性觀點。文本概念的提出構成了語言和解釋的系統化理論的基礎。第三部分探討的是有關社會學、精神分析和歷史等領域中的理論意義。

書名: 神話、儀式與口述(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英]傑克·古迪(Jack Goody)

在本書中,作者關注與神話、口語材料和文學作品有關的主題,這些問題始終是人類學關注的對象。本書綜合分析了古代文本與現代的作品,以簡潔易懂的方式剖析了一些基礎性概念體系。這些體系是現代人類學的基礎。作者依據迦納北部羅德佳地區(LoDagaa)的巴格爾(Bagre)神話研究,挑戰了結構—功能主義對口語「文學」的解讀方式,強調問題的多樣性、想像力、創造力、方法論與分析方式等問題。這些頗有遠見又引起爭議的觀點將會引發更有活力的討論,也將顯示此書對社會人類學的珍貴之處。

書名: 人類文明的結構:社會世界的構造(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美]約翰·塞爾

約翰·塞爾是一位富有創造力、愛爭辯的思想家,他塑造了我們思考心靈和語言的方式,在思想方面,當今很少有哲學家比他更為重要。我們如何創立社會實在,如貨幣、財產、政府、婚姻、證券市場和雞尾酒會這樣的實在,塞爾為我們提供了深刻的洞見。

制度性事實僅僅因為我們認為它們存在才得以存在,而且它們是客觀地存在,這就是塞爾在《人類文明的結構》中要處理的悖論。此前,他寫了《社會實在的建構》一書,在《人類文明的結構》中,塞爾延續了在這一前期著作中開創的思路,準確地界定了語言在整個「制度性事實」創建中的作用。他的目標是要表明心靈、語言和文明如何是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所描述的物質世界的基本事實的產物。一種重複不斷的語言運作如何用來創立和維持複雜的人類社會制度結構,塞爾對此進行了解釋。制度為創設和分配權力關係服務,權力關係無所不在,通常還是無形的。通過提供將人類文明結合在一起的黏合劑的形式,這些權力關係能激起人類的各種行為。

塞爾隨後表明了其解釋是如何跟人類理性、意志自由、政治權力的本性和普遍人權的存在聯繫在一起的。機器人能否擁有制度?制度背後的暴力威脅為何如此常見?他在其論述的過程中解答了這些問題;對於使用語言的人類而言,塞爾否認了存在「自然狀態」這種事情的可能性。

書名: 美學的理論(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意]貝內德托·克羅齊

本書是20世紀義大利著名哲學家、史學家、美學家、文學批評家和政治家克羅齊撰寫的亨譽世界的美學名著。1947年朱光潛先生曾根據英文譯本翻譯成《美學原理》出版,影響了幾代中國學人。此次重譯,譯者根據義大利文第7版譯出。新譯本汲取朱譯本的精華,並對不少美學、哲學範疇進行了全新的翻譯,對讀者和美學界人士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克羅齊的美學理論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書名: 歷史學家的技藝(第二版)(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法]馬克·布洛克

《歷史學家的技藝(第2版)》台灣和大陸分別在1989年和1992年推出中文本,在中國史學界有著廣泛的影響。1993年,法國出版了由布洛克的長子根據奇蹟般新發現的原稿重新整理的文本,對呂西安·費弗爾在整理中所做的許多改寫、移動、刪削和增補等,一一做了訂正,使該書面貌有非常大的改觀。作為史學大師治史經驗的結晶,《歷史學家的技藝(第2版)》從歷史審美的角度提出,為歷史研究的合法性進行辯護,提醒世人要警惕不要讓歷史學失去詩意、注重求真的同時,也要悉心保存歷史的詩意;在對歷史進行體悟的同時,要善於從歷史遺迹找尋歷史的脈絡,注重培養歷史學家的反思能力,由古知今,由今知古,力求通古今之變,提升歷史研究的境界。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術守望者 的精彩文章:

學術守望者九月書單

TAG:學術守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