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認識抑鬱:只想你找回讓你像你的熱情

認識抑鬱:只想你找回讓你像你的熱情

前面的話

一個多月前做了幾篇關於「抑鬱」的文章系列,原本只是一些關於抑鬱問題的淺談,有點類似簡單的雞湯系的文摘。(文末有鏈接)

結果後台留言里反應熱烈,一下子收到幾十條走心的留言,直到今天早上還收到一位讀者的來信。也使我,再一次膚淺的觸摸到抑鬱給人帶來的精神痛苦,以及經歷者想要走出來的強烈的願望與無力感的摻雜。

今天這篇文章主題為:抑鬱的初步治療:「認識抑鬱」,希望可以與大家一起深入認識與探討抑鬱問題。

認識抑鬱

文 王宇

在各種心理疾病中,抑鬱症的患病率相對比較高,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或正在經受抑鬱的折磨。我國目前在治療方面更多的是以藥物為主,對患者人性的關懷及對抑鬱深入的分析還不夠,這也是抑鬱比較高的複發率的一個原因。

什麼是抑鬱?

要說清楚什麼是抑鬱,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每個陷入抑鬱之中的人對抑鬱都有著個人化的體會和理解,當然也有著不同的癥狀表現。

一般而言,抑鬱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對未來的希望、對自己及他人的看法,同時在食慾和睡眠等生理方面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患者越希望自己能夠快樂積極一點,越是難以做到,整個人好像已經不受自己的控制,經常和自己唱反調。當他人可以輕易獲得我們期待已久的快樂的時候,這一點會更加刺痛我們的心。在患抑鬱之前,我們對生活和未來也許會抱有很多希望和理想,但當陷入抑鬱之中,一切都變得不那麼重要,重要的只有:我什麼時候才能好起來。

雖然周圍的人也試圖理解和關心我們,但他人無法真正地理解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畢竟抑鬱是一種無形的傷。別人也許會認為我們在無病呻吟,或小題大做。就算別人可以體會到我們的痛苦,但也愛莫能助。

抑鬱還會讓患者體驗到嚴重的受困感:感覺到整個人被抑鬱所束縛,無法掙脫。

下面是一位患者的隨筆:

我感覺自己就像是被鎖在籠子裡面,隨著時間的流逝,雖然我還在掙扎,但這些都無濟於事,我越想著衝出來,就會變得越疲憊,現在的我已經被撞得頭破血流,卻還是不願放棄地掙扎著,希望奇蹟會出現,籠子會突然被打開。我也知道把籠子鎖起來的人正是我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自作孽,但我怎樣才能找回自己?誰能給我這個答案。

就在這種不停地掙扎又不斷挫敗的循環當中,毅力被不斷消磨,生存的意志受到嚴酷的考驗,一些人放棄了,一些人堅持了過來,重新找回了自己,找回了久違的快樂。所以,戰勝抑鬱除了正確的方法,還要有一種堅韌的精神—請記住:有時成功的關鍵在於,儘管前景不容樂觀,但我們仍不放棄努力!

抑鬱的核心癥狀是:缺乏快樂。更確切地說是喪失了體驗快樂的能力。過去可以讓我們開心的事情,現在卻無法激發我們的興趣,越想擺脫這種狀態卻陷得越深,無力自拔。當一次次地抗爭換來的是失敗與絕望,改變的動力就會進一步被削弱,也許躺在床上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一切都太費力了,生活對患者而言變得異常艱難。起初,逃避可能會讓我們感覺好些,但最終逃避也成了我們問題的一部分—越逃避,就越恐懼;越逃避,就越自我疏離;越逃避,就越被失敗及不快樂的感覺所淹沒。

在絕望與無助中,我們總是期待奇蹟的發生,並幻想這一切僅僅是一場夢,但這一切卻又真實地擺在我們的面前,讓我們無法逃避,無力擺脫。很多人會期待藥物可以幫助他神奇地從抑鬱中走出來,但有時換來的卻只有絕望:儘管藥物能幫你緩解癥狀,但潛在的失敗感、自卑感仍然存在。藥物不能讓我們了解自己,也無法使我們發現陷入抑鬱的癥結所在,所以藥物不能幫我們找回真正的自我。

下面是一位患者在抑鬱狀態下寫的隨筆: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我敢說:上帝對我不薄。

我沒有外界的壓力,卻飽受折磨。

我擔憂

我恐懼

我孤單

我哭泣

我自責

……如此循環著

我企盼有意義、豐富多彩的生活。越這樣,我越認為自己的處境無奈、晦澀。

我需要獨立自主,他們(父母)不應該管我、關心我,只需提供食宿即可,他們也確實如此。

我又不滿了,我還沒有能力去獨立,我什麼都不會,我什麼也沒學。

我空出的時間很多,就那樣循環、循環、循環。

我不斷地恐慌,那是他們造成的。

我不斷地希望可以有個新的開始。

可我又不想了。時間還有很多,可以再等等,再等等,還欠缺些什麼。等一切準備好,會更完美。

I stand alone in the darkness.

There was no sorrow, there was no pain.

The winter of my life came so fast.

我的心理素質很好,我一直在自我安慰。

最後,我崩潰了。我號啕大哭,瞬間,我得到了解放。

現在,我又在回思。寂靜、沉默、虛偽、冷清。沒有繁華,沒有誘惑,沒有陷阱。

我不再需要自我安慰了,或許我麻木了。

我在逃避著那些我無法逃避的。

我無法信任誰,我面對著一堆資料,厚厚的一堆。我把它們堆在我懷裡,我床前,這樣就不會有問題了。

撣去浮灰,釋去浮腫。

我拋棄了一切。

簡單、明了,不再有壓力。

我會去散步,在黑夜中,我可以自由哭泣,沒人會嘲笑我,哭到累為止。捂住被子,倒頭大睡,那是我的幸福生活。

我挑揀我喜歡的,怎樣。我赤腳,我摔打,那都是我的事。

怯弱、懶惰、少根筋、無知、麻木、渺茫、饑渴、自卑、空虛。

多好的搭配,為我營造了這麼多借口。

黑夜中,我一人獨行,再美不過。

置身其中,足矣。

抑鬱不僅影響我們的情緒,而且還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思維、想像、生理等各個方面。

......

抑鬱不僅影響我們的情緒,而且還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思維、想像、生理等各個方面。

情緒

處於抑鬱之中,我們的情緒會變得低落,缺乏體驗快樂的能力,即使是過去能夠讓我們開心的事情,現在也不會引發我們快樂的感覺,越希望自己能夠快樂起來,就會對情緒越加關注,但結果快樂就越難尋。

所以,對情緒過於關注反而不利於情緒的平復,我們不要逼著自己快樂起來,而要試著問問自己:我為什麼不開心?一開始我們可能找不到任何原因,這其實提示著我們缺乏對自我的了解。當我們開始了解自己,傾聽情緒在告訴我們什麼的時候,不快樂就不是那麼難以理解了,反而是一種「情理之中」的事情。

比如,如果你把別人的肯定當成自我肯定的條件,那麼當你沒有得到他人的認同與肯定的時候,就會不快樂,因為你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從中我們會得知:情緒僅僅是「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晴雨表」,通過對情緒的分析,就可以發現我們內心深處的「需要」,通過「需要」我們就可以慢慢發現內心深處的自己。

思維

情緒的變化會影響到一個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同理,某種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的情緒。例如,一個人情緒不佳,就比較容易把他人沒有惡意的玩笑解讀為是對自己的否定,而不會理智地思考是否還有其他可能性。當然,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可愛的人或一個失敗者,在這種自我否定的思維下,想必他也不會有什麼好的心情。

在抑鬱的狀態下,一個人的思維會陷入到某種非理性之中,而這種思維傾向會讓他的情緒變得更加抑鬱。例如,一個失戀的人,如果他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值得愛的人所以才會戀愛失敗,那麼他很可能就會想到過去被他人拒絕和否定的經歷,而這會讓他更加確定自己是不可愛的,不討人喜歡的人。這種思維傾向就會讓他的情緒陷入低谷。

所以,通過改變一個人思考問題的角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情緒狀態,當我們不再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失敗者,一個可憐蟲,一個無能的人的時候,抑鬱才能慢慢地離我們而去。

行為

當一個人陷入抑鬱之中的時候,因為很難看到未來的希望,現實中的失敗和挫折卻擺在面前,無力擺脫抑鬱、擺脫絕望,還會有什麼積極的行動可言?連活下去都是一種煎熬、一種考驗,還會有什麼心情去做那些曾經讓我們快樂的事情?就算做了,也只會讓我們更加疲憊不堪。

抑鬱會讓人變得消沉,想鼓勵自己積極起來,振作起來,但最終這種自我鼓勵的語言只會成為一種空洞的口號。在抑鬱面前,我們變得軟弱無力,幾乎找不到突出重圍的方向。之後,我們不得不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再努力,因為只有逃避一切—逃避那些我們無法改變,無力面對的現實—才能讓我們暫時感到好受一些。最後可能從床上爬起來,走出家門都變得異常的困難,一些過去我們可以輕易做到的事情,現在都需要極大的努力才能夠做到,但做到又有何意義呢?一切都沒有改變,門外依然充滿了挫敗及我們不願面對的現實。

要走出抑鬱,就要打破這種因抑鬱而改變了的行為方式,治療抑鬱首先要改變生活,努力從隱藏的地方走出來是戰勝抑鬱的第一步。

想像

人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在抑鬱的狀態下我們的想像力會進一步被激發。這時,我們好像成了生活的導演,凡事都會往壞處想,而且還會想得特別具體、生動—我們會想像自己是如何失敗的,是如何被別人拒絕的,是如何表現得糟糕。這些悲觀的「劇情」,讓我們變得更加不自信,並且也害怕幻想中的情節在現實中上演。雖然我們極力避免,並試圖讓自己往好的地方想,但就是無法做到,也無法真正感到放鬆。

這種想像有時也會在夢裡、幻想或白日夢中出現。一些患者在白日夢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成功的畫面,在幻想中他達到了期望中的自己與生活。這時,一切都和現實中不同,在想像的世界中我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人。而當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殘酷的現實的時候,美好的畫面就會被無情的現實所取代,這時強烈的焦慮與恐懼就會讓我們在頭腦中閃現出失敗及被傷害的畫面,這種畫面的出現,讓我們更加不安。

有時,患者也會把他的絕望反映在夢中。如,我得了癌症,到醫院檢查,大夫說還有三個月可以活。又去檢查的時候,大夫說還有半個月。再去醫院檢查大夫說還有10天。過了幾天他又做了一個夢:自己馬上就死了,自己給自己立了一塊墓碑。

所以,夢與幻想也會暴露出我們內心深處的期待與衝突。通過對想像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自己,並發現我們的期待及受傷害之處!

生理

抑鬱時候的生理變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可見的,如食慾減退、睡眠的變化(睡得過多或過少)、軀體的輕度疼痛及緊張感、體重及性慾的變化;另一方面是不可見的,主要是大腦內一些化學物質分泌的變化,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它們通稱為「單胺類物質」。

因此,很多人會單向的認為抑鬱是生物學原因導致的,即大腦內單胺類物質分泌的異常。所以,只有通過藥物來改善這類物質的分泌才能達到治癒抑鬱的目的。

當然,藥物確實對一部分患者有幫助,但必須記住的一點是:藥物只能緩解癥狀,它不能解決深層次問題。我們不能簡單化地認定抑鬱就是因為大腦中化學物質分泌異常造成的,其中的疑問在於:大腦原有的化學物質的平衡是如何被打破的呢?如果最初影響我們大腦化學物質分泌異常的原因沒有找到,沒有解決,就好像不斷地往有漏洞的水池中注水,而水池中的洞卻沒有補上,這樣是無法把水池真正加滿的。找到抑鬱的癥結所在,才能真正走出抑鬱,並有效地防止複發。

摘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娛樂圈陽光大男孩我只愛這三個,最後一個卻因抑鬱症過早殞命!
沒有這位抑鬱女生的獨白!你可能壓根兒不知道自己有多危險!
一組對比圖讓你理解抑鬱症,抑鬱症對我們虎視眈眈
抑鬱多可怕?有一種胃病和抑鬱有關
從乞討到成為當紅明星,從抑鬱自殺到東山再起,她是金像獎唯一一位打女影后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