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1109《通過小說看歷史》

81109《通過小說看歷史》

通過小說看歷史

丁浩然

Dear friend!今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有請我的閃亮登場。我十分榮幸能為大家開展一次講壇。

大家都知道一個基本事實,《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自羅貫中把三國歷史寫成小說以來,文人騷客是紛紛效法。在中國文學史上,歷史小說便蔚然成為一大潮流。

但《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其中存在大量與歷史不符之處,我認為我們不能像庭中有奇樹(陶淵明)那樣「好讀書,不求甚解」。在品味小說的同時,也應該對真實的歷史有一個認識。今天,我們就以《三國演義》為切入點,來客觀公正地看看歷史:

《三國演義》在看待歷史人物上以偏概全。周瑜就是一個很有力的證據。周瑜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人物,可他總讓我們感覺到是一個氣量狹小的人(跟LT很像)。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記住的是《三國演義》中的三氣周瑜,我們記住的是「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與LT如出一轍)。可他的形象被醜化了許多,史實上的周瑜是怎樣的呢?寫三國志的陳壽說他「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就連蔣干,也說他「雅量高致」。可以說他是一個氣量宏偉了人了。且憑我們推斷一下:當時周瑜剛升任了大都督,備受信任,他還與孫策共同迎娶了江東二喬,而且他在赤壁之戰上剛剛大獲全勝。可謂是情場、官場、戰場,場場得意。(說實話,就連老少咸宜的英國皇家傘兵也有點羨慕了。)這樣的周瑜,又怎麼會嫉妒一個財富、地位均不如他的諸葛亮呢?歷史與文學的千差萬別,就盡顯無疑了。

不僅在人物形象方面,在歷史事件上,《三國演義》也沒有做到實事求是。例如《空城計》。《空城計》其實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他是由西晉的「孔明鐵杆粉絲」郭沖編在了《條亮五事》,講的就是司馬懿大軍壓境,諸葛亮手中沒兵,急中生智,大開城門,裝作寂靜無人,抱琴坐在城樓上唱「pop music」。司馬懿一見,想:「這哥們啥意思咧?他在上面卡拉OK,還邀請我一起上去卡拉OK。哦我上去卡拉,你把我OK了!怎麼辦,撤!」

雖然這個故事很精彩,但在時間地點上自相矛盾,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這司馬懿不是很聰明嗎?那他不知道把城圍個幾天,以觀虛實嗎?司馬懿他不是看到孔明了嗎,不是親耳聽到了他琴聲不亂嗎?那他就可以派一個神箭手一箭把他射下來啊!如果碰到(像科學老師一樣)魯莽的將領,肯定一看就說:「諸葛村夫你給我閉嘴!我先進去再說,管他娘的。」進去怎麼了?諸葛亮被抓走了。

所以,我們不能把把《三國演義》奉為聖經,盲目看歷史,那我們應該如何看歷史呢?

1.應該以當時的思維去看歷史。歷史人物是生活在一定的歷史環境中的,他本身不可能脫離這個環境,更不可能超越這個環境。如果你以現代化思維看歷史,那麼那麼吳三桂不是對國家統一作出了貢獻,順應了歷史潮流,符合歷史的必然性?那秦檜豈不是曲線救國?那德高望重的蘇老師的所作所為豈不是在摧殘祖國的花朵?所以看歷史,要結合當時背景。

2.看待歷史應該客觀全面,防止以偏概全就像蘇老師說黃同學是鳥人,他就是鳥人嗎?他能飛來飛去嗎?通常說人無完人就是指對人物的評估要一分為二,全面客觀。對歷史人物要考慮其階級性、時代性。不能以點帶面,才能擁有一個真正的歷史。

3.必須運用史論結合的手法,要論從史出。歷史會給出所有人物、事件一個真實的評價。切忌把歷史與小說,歷史形象與文學形象混為一談。這樣才能做到觀點與史實統一。符合歷史唯物主義與辨證主義

著名歷史學家沃·茲基碩德曾說過:「歷史就是對過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觀記錄。只有正確地看待歷史,才能享受歷史所帶來的樂趣。」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語文 的精彩文章:

TAG:蘇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