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生常談:經絡養生系列之五

老生常談:經絡養生系列之五

十二經脈的循行部位之一: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

1、手太陰肺經的位置

手太陰肺經於中焦胃部,向下散絡於大腸,再回過來沿胃上口(上口賁門),通過膈肌,屬肺臟。從肺繫上的咽喉,到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出腋下,下行沿著上臂內側前到向下肘窩內,沿前臂內側到腕後橈骨莖突內側緣,進入寸口,經過大魚際,終止於大拇指內側的末端(少商穴)。

它的支脈從腕後走向食指橈側(大拇指方向),終止於食指末端(商陽穴)於手陽明大腸經相交。

從上面的路線可以看出來,與手太陰肺經關係密切的內臟有肺、胃和大腸。

肺經異常不通時,人的身體就會出現以下這些毛病:

(1)外經病,沿肺經循行路線上的麻木、疼痛、發冷、酸脹等異常感覺,一般出現在鎖骨上窩、前臂、前臂內側上緣(大拇指方向)。

(2)本經經氣異常會出現胸悶、咳嗽、氣喘、氣短、心煩不安等癥狀;又因為肺與口鼻想通,所以也會出現鼻塞、感冒、流涕、傷風怕冷等癥狀。

(3)由於肺外合皮毛,即肺的外延部分是皮毛,所以肺經異常也會導致皮膚的改變,像一些過敏性皮膚病、色斑、無光澤等。

手臂陰面靠拇指的那條線就是肺經,平時敲有酸痛感。如果某一天,你敲它,發現酸痛難忍,那是肺經在告訴你:你快得感冒了。那你就得加強敲,一天多敲幾次,有空就敲肺經,直到沒有酸痛難忍的感覺。

2、肺經上的重點穴位介紹

(1)魚際穴

魚際穴位於第一掌骨掌側中點,赤白肉際隆起狀若魚形(靠近大拇指內側肉多的地方),又稱板門,為手太陰肺經滎穴,經常按揉有清肺熱、利咽喉的效果。

(2)太淵穴

太,就是大的意思;淵,就是深的意思。太淵穴位於寸口(手腕部橈動脈博動處,既中醫把脈處)。此穴為肺經原穴,按揉此穴可以收到清理肺氣、止咳化痰、補氣的效果。

(3)尺澤穴

古人以腕後至肘為一尺,澤指沼澤,水之聚集也。此穴為肺經合穴,位於肘橫紋中、肱二頭肌健橈側凹陷處,此穴有調理肺氣、清肺利咽、泄毒止痛的作用。

(4)孔最穴

孔最穴為肺經氣血匯聚之處,位於前臂掌面橈側(大拇指方向),在尺澤與太淵(手腕部動脈博處)連線上,腕橫紋上七寸(手腕至肘共十二寸按比例取穴),對頭痛、發熱無汗和咳嗽氣喘治療效果不錯,對痔瘡出血也有作用。

(5)少商穴

少商穴為手太陰肺經之井,井有脈氣初出而微小之象,故名少商,位於大拇指橈側,距大拇指甲約0.1寸。經常按摩此穴,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於維持呼吸系統健康。

(6)中府穴

中府穴的位置,鎖骨下窩下一寸,距正中線六寸(夾緊上肢時,大約與腋下對齊)的地方就是中府穴。

中府是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的交會穴,有調理肺氣、治療咳嗽的功效,按摩此穴可以治療咳嗽、氣喘、支氣管炎、肩背疼痛。

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議不要使勁,稍微施力按揉1∽2分鐘既可。

(7)雲門穴

兩手叉腰立正,在鎖骨外側下方形成的凹陷處就是雲門穴,按摩此穴對咽喉腫痛、胸痛、咳痰、呼吸困難、發熱、四肢酸痛:肩部疼痛、背脊間疼痛皆有療效。

(8)天府穴

天府穴位於腋前紋頭下3寸(4橫指),肱二頭肌橈側緣(靠大拇指側)。此穴可以治療鼻血不止、頭部充血;眩暈、突然受寒、氣喘、前臂橈側疼痛或麻木。

(9)列缺穴

列缺穴的位置,在前臂內側前緣,橈骨莖突上方,手腕橫紋上1.5寸。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到達的下方就是列缺穴。

由於列缺穴和奇經八脈中的任脈相連,(任脈是循行在人體前正中的經脈,是「陰脈之海」,有補肺腎陰虛的功能 )。

所以列缺穴是三經交會所,它可以同時調節肺經、大腸經以及任脈的經氣。

此穴對頭痛、頸項不適、上肢麻痹、手肘無力、掌中熱、咳嗽、咳痰、胸悶、咽喉腫痛:鼻疾病等都有效。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 的精彩文章:

腰酸腿疼不要怕,這兩味藥專治打通督脈和疏通經絡!
按這些穴位等於吃藥——人體經絡百葯齊全,每一處穴位都是大葯!
廣龍堂問題篇——疏通經絡到底需要多久?
看了才明白什麼是經絡養生?通俗易懂
經絡瑜伽,每天練一練,全身疼痛遠離你

TAG: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