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江談起兒子:捨不得,手伸出來還沒下去,眼淚都下來了!父母「絕情」對孩子未必是壞事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戰國策》如果你的「絕情」讓孩子告別脆弱,學會堅韌,你會做嗎?如果你的「絕情」讓孩子告別依賴,學會獨立,你會做嗎?如果你的「絕情」讓孩子告別自私,學會愛人,你會做嗎?······我想這樣的「絕情」,滿滿的都是為之計長遠的愛。
這是學而第一第20170919期分享
當年的「李天一案件」讓中國的家庭教育陷入反思,到底怎麼做才是好的家教,到底怎麼養育孩子才能讓他成人,到底怎麼為父為母才能家庭幸福。關注點在哪,結果就在哪。這些年中國新成長起來的父母群體,已經普遍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積極配合學校教育,雖然還有些許偏差,至少都在尋找辦法,嘗試讓孩子更健康的長大。曾有記者採訪李雙江,從小到大,嚴厲管過孩子嗎?李老師說了一句:捨不得,沒動手的時候自己先掉眼淚了。自己捨不得管的孩子,最終社會替他嚴懲了。那麼我們做父母要不要對孩子「絕情」點呢?
對孩子的教育,要捨得下手!
第一,捨得讓孩子吃苦。
很多家長從小吃苦過來的,知道那份心酸。跟朋友聊起童年,最後總喜歡加一句,「我現在這麼拼,就是不想我孩子過得那麼辛苦」,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常常想其實,這些苦過來的爸爸媽媽 之所以成為現在國家的脊樑,不正是那些苦難給他的力量嗎?看到生活不易,更加珍惜美好的小幸福。感受過物質匱乏,更加懂得開源節流。體會了人生百態,更加明白人性複雜。見識過衰敗慘淡,更加用心經營小家。這就是苦帶給父輩們的財富,心靈上的養分。反觀現在,孩子不捨得讓他吃一點苦頭,變得脆弱敏感,自私自利,不懂珍惜,這些我們珍貴的傳承,就這樣斷送了。再好的遺產又有什麼用呢?
第二,捨得管孩子。
正面管教從國外引進後,備受推崇,一竿子打翻我們祖輩傳承下來的「棍棒下面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家族秩序,層級嚴明」,其實是不是都是對的,我們不去討論,孩子犯錯了,說沒用的時候,要不要揍一頓呢?忍不住,油鹽不進的時候,要不要拍一巴掌呢?關鍵是,舍不捨得下這個手呢?有的家長手伸出去,沒捨得下,抱著孩子一起哭,你讓孩子怎麼好?小樹苗生了枝丫,還有護林員一剪子下去咔嚓了,這孩子的「枝丫」家長捨得下剪子嗎?
第三,捨得讓孩子做家務。
昨天看新聞講浙江某大學,入學第一餐,學校提供食材,學生組織自行到餐廳煮飯,很多孩子一臉懵逼,考得上高等學府,卻下不了一個廚。有的孩子甚至表示從小到大碗都沒洗過,更別說洗菜煮飯了。讓孩子參與家務,並不是讓他一定要承擔什麼,而是讓孩子明白,在世上過活,還是要有自理能力,也在驚醒大包大攬的母親,你的孩子萬一沒有你,一口家長菜都沒得吃怎麼辦?況且,不參與家庭活動,他甚至跑出去,對家都沒有概念,那才是「樂不思蜀」呢。
第四,捨得放手。
看多太多婆媳大戰,也見了太多家庭錯位的矛盾。大體都是父母捨不得放手,讓孩子過自己的日子,或者孩子太過依賴父母,讓自己變成「啃老族」「半殘廢」,父母花費一生心血,培養了「這貨」除了心塞,更多的心寒。捨得放手,才能讓孩子體會生活的真諦,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撐起自己的未來,好的壞的都是他的人生。從小培養,讓孩子承受挫折,扛起責任,負擔使命,培養這樣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棟樑。
一個蹦蹦噠噠的小孩子,一鬆手就能長成大人。多投入一點心思,少一點忽視。手中的工作,並沒有想像中繁忙,家中的孩子,卻比想像中更需要你。
不要只盯著孩子卷面的分數,思索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考慮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問題,做父母這件事,你又能得到幾分?
學而第一每天六點準時更新
點擊每天堅持學習,陪孩子一起長大


TAG:學而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