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特爾:摩爾定律不會失效 我們領先友商3年;HTC市場份額僅剩0.68%;谷歌無人駕駛一直與英特爾合作;韓國扶持半導體與面板業

英特爾:摩爾定律不會失效 我們領先友商3年;HTC市場份額僅剩0.68%;谷歌無人駕駛一直與英特爾合作;韓國扶持半導體與面板業

1.英特爾:摩爾定律不會失效 我們領先友商3年

2.雙方首次公布,谷歌無人駕駛一直與英特爾合作

3.HTC市場份額僅剩0.68% 恐成又一個諾基亞

4.韓國扶持半導體與面板業 SK海力士計劃2024年建NAND廠

5.英特爾公布10納米製程,密度提升性能加強

1.英特爾:摩爾定律不會失效 我們領先友商3年

9月19日消息,許久未談尖端製造的英特爾今天在北京舉辦了一個關於「英特爾精尖製造日」,關於摩爾定律是否失效,英特爾製程是否還在行業領先?英特爾公司執行副總裁,製造、運營與銷售集團總裁Stacy Smith做了解答,並且首次展示了英特爾的10nm晶體。

Stacy Smith表示,製程節點之間的時間已經延長,這是整個行業都面臨的問題。據了解,實現全新的製程節點變得愈加困難,成本也更加昂貴。僅僅是把設備安裝到已有晶圓廠中,就要花費70億美元,越來越少的公司能承擔得起推進摩爾定律的成本。

但是Stacy Smith提到了英特爾的超微縮技術,正是該技術讓英特爾能夠加速推進密度的提升,藉助節點內優化,產品功能每年都可以實現增強。

對於業界探討的「摩爾定律是否失效」的問題,Stacy Smith很直接的回答:不會。「每一個節點晶體管數量會增加一倍,14nm和10nm都做到了,而且晶體管成本下降幅度前所未有,這表示摩爾定律仍然有效。」Stacy Smith解釋道,「創新技術,可以保證摩爾定律長期有效。」

今年6月份,高通總裁里克·阿伯利在台灣表示過往被稱為處理器龍頭的Intel在10nm製程技術明顯落後情況,似乎也顯示傳統PC市場確實面臨改革。高通曾表示驍龍835處理器採用的是三星10nm晶元製造技術,這意味著其移動晶元超過了個人計算機處理器。

但Stacy Smith今天提到了製程節點命名的混亂,他認為製程技術應該以實踐進行度量。「我們在14nm上與競爭對手相比領先3年。可以看到友商晶體管密度並沒有提升,友商10nm節點晶體管密度只相當於我們14nmd的晶體管密度。」Stacy Smith認為。

因此,英特爾認為在製程技術上仍然領先,並且至少領先行業三年優勢。

最後,Stacy Smith還首次展示了英特爾10nm晶圓。據了解,英特爾10nm製程技術將於2017年下半年開始生產。

2.雙方首次公布,谷歌無人駕駛一直與英特爾合作

9月19日消息,從谷歌自動化駕駛汽車項目獨立出來的Waymo公司已經成為這一領域的標杆。現在看來,英特爾已經成為Waymo關鍵合作夥伴,而兩家公司此前並未公開這一消息。

英特爾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在一篇博客中稱:「Waymo最新的自動駕駛車輛——克萊勒斯太平洋混合式旅行車,就是藉助了Intel的技術進行數據處理、計算和連接,這就能夠讓自動駕駛汽車在城市路況下實時做出決定。」

而兩家公司之間的合作並非開始於旅行車。科再奇聲稱:「通過300萬英里(約482萬公里)的道路行駛,內部使用英特爾技術的Waymo自動駕駛汽車已經超越了在美國道路上行駛的其它自動駕駛汽車。」

兩家科技巨頭合作關係的公開讓我們更多的了解到谷歌的這個神秘項目是如何打造自己的無人駕駛系統的。Waymo已經研發了自己的感測器並且設計了一個計算平台,讓它的測試車輛通過人工智慧做出決定。但是Waymo公司設計的感測器仍然還依賴於至少一家外部公司。

Waymo公司CEO John Krafick在一份聲明中稱:「做為目前道路上最先進的車輛,我們的自動駕駛汽車需要最高效的計算能力來讓它實時做出安全駕駛的決定。英特爾的技術能夠為我們的汽車提供先進的處理能力,而且有能力滿足我們公司的需求。」

3.HTC市場份額僅剩0.68% 恐成又一個諾基亞

因為錯過了智能手機這趟快車,不可一世的諾基亞從巔峰上跌落下來,最終將自己的手機業務無奈地賣給了微軟。同樣的悲劇在4年後再現。據悉,台灣有名的手機品牌HTC也在尋求變賣手機業務,而且與買家谷歌(微博)的談判已進入尾聲。不過,與諾基亞有所不同的是,HTC搶先抓住了智能手機的市場機遇,只是遺憾沒有將一副好牌打好而已。

據調研機構IDC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排名上,HTC已徹底跌出前十,市場份額僅有0.68%。受到影響,去年HTC營收巨挫35%,並創11年來最低,同時落下105億新台幣的重度虧損。噩夢還在繼續。HTC發布的最新月度財報顯示,今年8月集團總營收為30億元新台幣,創下近4年來的最低月度收入紀錄,同比收縮54.4%。

藉助於起步較早和迭代迅速的優勢,HTC昔日在安卓市場縱橫捭闔,特別是憑藉自己推出的全球第一款搭載了安卓系統的智能手機T-Mobile G1,HTC在美國市場出盡風頭,不僅碾壓諾基亞,而且虐過三星,同時躪平蘋果,HTC也由此擁抱了全球智能手機1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最終將「最佳手機公司」的大獎捧在手上。站上王者位置的HTC完全陶醉,人們從「Quietly Brilliant(靜靜的輝煌)」這樣拗口的Slogan中不難看到HTC當時近乎盲目式的自戀,於是,當iPhone5攜帶ios這一強大心臟站到自己面前時,HTC毅然操起了長矛,以一個月出一部新機的勇氣與對方展開了「機海戰術」,以試圖在高端市場同蘋果死磕。結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蘋果運用猛烈的專利炮擊將HTC打得暈頭轉向。就在HTC與蘋果正面作戰的同時,三星Galaxy系列斜刺殺入,並通過地毯般的廣告營銷從HTC手中瘋狂搶奪高端客戶。

兩面受夾的HTC開始在歐美市場節節敗退,並不得已將眼光轉移到了中國大陸市場,但即使邁進了大陸,HTC很長時間也不願降低自己的身段,依然恪守著高價路線。雖然後來無奈推出了中端機型Desire系列,但卻未能激發起消費者的熱情。問題的關鍵在於,遲到的HTC在大陸面對的不僅僅是蘋果、三星等業已駐紮的海外軍團,還有小米、魅族、華為、中興、聯想等本土勁旅,而且主打中、低端市場的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更熟悉本土消費文化,也能像HTC那樣深耕運營商渠道,HTC慣於在海外運作的打法幾乎難以施展,並最終淪為一個疲憊不堪的看客。

作為對自己失利的檢討,HTC 的高層不止一次表明自己的問題是出在營銷之上。的確,不同於三星電子每年可以向廣告市場投放巨額資金以及蘋果重金廣鋪線下門店,財務上捉襟見肘的HTC當然難以在營銷上運籌大手筆;另外,像大多數台灣人只會使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工具一樣,HTC的管理者與經營者自然不會認識到微博、QQ與微信等大陸社交媒體的巨大用戶抓獲力,從而只能眼看著電商渠道所引爆的紅利從自己眼前溜走。更為重要的是,長期的代工方式已經養成了台灣企業疏於營銷的惰性理念,包括HTC在內台灣公司管理層普遍缺乏征戰海外市場的營銷能力,而即便是在域外展開營銷活動,其張弛能力也比他人低一檔次。也正是如此,雖然HTC也曾斥巨資請來鋼鐵俠代言,甚至還邀來王力宏、林心如等台灣大腕明星為自己站隊,但幾乎都沒有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實際上,營銷能力不足並不是HTC致命的軟肋。既不具有三星能夠控制上游的CPU、快閃記憶體、內存、顯示屏以及中游的設計與組裝製造的功夫,也不能像蘋果那樣強勢操控下游廠商和自己研發手機晶元,HTC所有的零配件都來自第三方。這種供應鏈管理的明顯劣勢使得HTC的命門始終為他人甚至競爭對手所控。於是,只要需要,諾基亞、三星和蘋果都會隨時揚起專利封殺之劍,並讓HTC摔得遍體鱗傷;至於三星按照自己的興趣偶爾上演對HTC斷貨的惡作劇,後者也只有忍氣吞聲作罷。關鍵是,由於核心元器件的缺席,HTC的議價能力始終遭遇鉗制,成本被鎖定於高位之上,這也是HTC不能放開膀子在中低端市場拚命一搏的根本原因。

十分嚴峻的市場結果倒逼著HTC不得不斷臂求存。據悉,砍掉手機業務後,HTC會將重點轉移到虛擬現實(VR)市場上來,而且HTC已經在這一領域耕作兩年,並推出了VR設備HTC Vive。來自分析機構Canalys的報告顯示,目前HTC已經和索尼、Oculus成為VR市場上的三大巨頭,去年HTC Vive的出貨量達50萬台,索尼PS VR超過80萬台,Oculus Rift出貨為40萬台,三家出貨總量佔了全球市場的85%。策應Vive 之需,HTC今年年初推出了專屬頭戴式耳機外設,該產品可以連接任意形狀外設的追蹤器並用於實現低成本的物體追蹤,另外,不久前HTC還推出首款面向中國市場的Vive一體機。

值得關注的是,按照HTC發布的「VR for Impact」計劃,VR應用不會只限於遊戲,而是要致力於打造VR產業生態圈,為此,HTC將投入1000萬美元設立新的基金,打造VR內容。與此同時,作為一個重要的組織保證,HTC已經將Vive業務獨立出來,並在旗下專門成立子公司萬物科技,如此安排是在突出VR重要性的同時發展戰略聯盟,建立全球的虛擬現實生態系統。據悉,HTC已宣布將斥資百億美元聯合28家全球尖端風投公司成立「虛擬現實風投聯盟」,專註與聚焦全球VR領域的創業和創新,以加快推動一個健康可繼續發展的VR生態圈。不過,單憑VR之力可否讓HTC昔日的王者榮光再現,也許只有時間才能作答。

4.韓國扶持半導體與面板業 SK海力士計劃2024年建NAND廠

韓國政府周一表示,韓國主要半導體與面板業者到2024年,將合計投資51.9萬億韓元,或相當於458億美元,將有助於刺激國內經濟成長與創造就業。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Ministry of Trade, Industry and Energy)周一邀集十大科技業高層主管做投資會報。韓國媒體Korea Herald報導,通商資源部部長Paik Woon-gyu於會中宣誓,政府將擴大支援半導體與面板領域。

??包含三星電子、SK海力士、以及面板廠LG Display(簡稱LGD)當日均受邀出席,其中三星電子執行長權五鉉(Kwon Oh-hyun)在會議上宣布,直到2021年將投資21.4萬億韓元蓋新OLED面板廠。第二大存儲器廠SK海力士也說,2024年將在清州市北方蓋NAND快閃記憶體廠。

??另外,全球第一大LCD面板廠LGD表示,未來三年計劃投資15萬億韓元來增加OLED產能。

??韓聯社報導,受惠於半導體景氣強勁,產業人士看好三星與海力士兩大廠2017年晶元營收總合有望突破100萬億韓元(883億美元),其中三星預估介於72-78萬億韓元,SK海力士介於28-29萬億韓元。

5.英特爾公布10納米製程,密度提升性能加強

9月19日報道,英特爾今天公布了10納米工藝製程的消息。目前全球性能最高的是14納米晶體管,業內大多數使用的還算是14/16/20納米製程,英特爾的10納米工藝預計會領先整整一代。

英特爾10 納米工藝使用了超微縮技術 (hyper scaling),充分運用了多圖案成形設計 (multi-patterning schemes),可以助力英特爾延續摩爾定律的經濟效益,從而推出體積更小、成本更低的晶體管。未來英特爾10納米製程將用於製造英特爾全系列產品。

在工藝方面,英特爾10納米製程的最小柵極間距從70納米縮小至54納米,且最小金屬間距從52納米縮小至36納米。尺寸的縮小使得邏輯晶體管密度可達到每平方毫米1.008億個晶體管,是之前英特爾14納米製程的2.7倍,大約是業界其他「10納米」製程的2倍。

性能上,相比之前的14納米製程,英特爾10納米製程提升高達25%的性能和降低45%的功耗。相比業界其他所謂的「10 納米」,英特爾10納米製程也有顯著的領先性能。

另外,英特爾執行副總裁 Stacy J.Smith 還向全世界首次展示了以最新 10 納米製程技術所打造的晶圓,這也是未來 Cannon Lake CPU 的最基礎的部分,並將會在 2017 年底前正式投產 10 納米製程技術的處理器。

更多行業資訊可訪問華強電子網-商情資訊欄目

歡迎關注華強微電子

《華強電子》雜誌贈閱活動

請發送「雜誌」或數字「2」了解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強微電子 的精彩文章:

3D列印依舊不溫不火?細分市場突破或是出路
蘋果不那麼自信了?八款同售玩起機海戰術
國產第一的華為還在發布百元機,為什麼?
顛覆傳統連接模式 全力建構非接觸式連接生態系統
三星獲加州批准測試無人汽車;華為麒麟970曝光;智能音箱TicHome Mini海外首發;孫昌旭潘九堂加入小米;大疆參展IFA

TAG:華強微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