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敬世間的卑微生靈——任曉雯《好人宋沒用》新書分享會

致敬世間的卑微生靈——任曉雯《好人宋沒用》新書分享會

馬爾克斯說, 「我要為我童年時代所經受的全部體驗尋找一個完美無缺的文學歸宿。」城市的灰塵撲撲並非任曉雯文字的重點,在《好人宋沒用》的文字里,她主要尋找的是內心那種灰塵撲撲的東西,叫「宋沒用」。

——作家 盛可以

看《好人宋沒用》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注意她的行文。所有句子都短促、有力、直接,而且極其質樸,甚至有些短句子還帶有一點宗教意味,近乎每一句都沒有一個可以刪掉的廢詞。

——作家 石一楓

《好人宋沒用》隨便翻開一頁都可以往下讀。作家任曉雯始終對語言保持著高度的清醒和自覺,同時在寫作的過程中又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生活中最自然的那种放松。

——《好人宋沒用》責編 韓曉征

宋沒用,蘇北女人在上海,生於1921年,卒於1995年。普通不過的老太太,似乎誰家都有一個,耳聾、多話、皺皺巴巴。

我們記得「某某作家的某某作品,書寫了某某歷史或者地方」,而被書寫的某某歷史和地方里的人,卻是面目模糊的。他們被動地接受苦難,在歷史的漩渦里盲目打轉。他們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字。

基於這樣的認識,《好人宋沒用》的寫作,就成了從「她們」到「她」的寫作。究其原因,或許並不存在複數形式的「她們」,「他們」和「我們」。人都是一個一個的。人是起點,也是終點。

——《好人宋沒用》作者 任曉雯

9月16日14:00,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噹噹網、鳳凰文化、言幾又書店聯合主辦的「青年作家任曉雯《好人宋沒用》新書分享會」於言幾又書店舉行。作家盛可以、石一楓及本書作者任曉雯出席活動,與各界讀者一道分享了《好人宋沒用》的創作歷程及各自對於如何用筆墨更好地致敬世間卑微生靈的感悟。

《好人宋沒用》是任曉雯的最新長篇力作。本書講述了一位蘇北女人宋沒用在上海艱辛打拚、忍辱負重、立足生根的故事。因為是幺女,所以被母親嫌棄,起名「沒用」,可就是這樣一個「沒用」的女子,為父母養老送終,接濟遊手好閒的哥哥,拉扯大了五個兒女……她像很多中國人一樣,熬過了戰亂、飢餓,經受了種種政治風浪,頑強地生活著;也像很多中國人一樣,在勤勞善良之中,不乏怯懦和精明,悲歡與堅忍,卻始終恪守著對人「有用」的信條。

作者任曉雯關於世間卑微生靈的書寫和生命思考,貫穿了《好人宋沒用》的整個創作過程。小說里既蘊含著作者對死亡的看法,也呈現了卑微小人物——宋沒用於生死之間的摸索路徑。宋沒用自己是仰望者、探尋者,是曠野中的飄蕩者。她生命中的四個重要女性:沒有名字的母親、婆婆楊趙氏、東家倪路得、女兒楊愛華。她們的內心風景,部分構成了中國人在信仰和死亡問題上的精神光譜。她們是宋沒用人生的過客,但也同時於無形中在她內心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跡。

任曉雯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優點,那就是她特別關注民生民情,這是非常難得的。她沒有把自己的美貌、自己的條件放到小說里,沒有把自己本身的優越感帶到文字里。她的與眾不同,再加上她的學院滋養,使得她的思想特別有深度、特別有力量。

簡短的句子、有古典意韻的詞句,在筆記體小說或者小品文里,駕馭起來並沒有那麼難,但任曉雯卻用這樣的語言寫了一本38萬字的長篇。她做得非常好,到最終都依然保持她創作伊始的耐心。就像韓敬群老師說的,她是文字的教徒,一字一句寫完了這部小說。她這樣的選擇就像踩鋼絲,有很高的技巧,同時也很危險,如果沒有踩好可能會掉下來。

選擇和塑造宋沒用這個人物,是一種冒險。在那樣一個時代,其實很多女人都是「沒用」的,「沒用」是一種常態和普遍的東西。宋沒用縱觀其一生,其實是相當壓抑和平淡的,甚至是麻木的,但是我們記住了,這就是任曉雯這部長篇小說的魅力,以及它的成功為任曉雯的冒險帶來的掌聲和喝彩。

文學寫作的問題也不免存在著一個誤區,就是用「概念」代替了「真實」。或者說,只有某種寫作符合預期的概念時,人們才認為它是真實的,而一個真實和預期的概念相反,我們反而會把它視為一個荒唐的概念。

一個出色的「中國故事」應該是「國家故事」和「個人故事」的自然結合。小情緒和大時代並不是割裂的,個人與國家也不是脫節的。所謂的「大敘述」和「小敘述」一定是相互抵觸、此消彼長的嗎?我想不應該。一滴水一定來自於弱水三千,而弱水三千蒸騰為雲,最先落下的仍舊是一滴水。

任曉雯九年前的長篇《她們》,寫的是上世紀男男女女的眾生相。但她漸漸看到了其中的陷阱:歷史和風土遮蓋了人。其實人都是一個一個的。單個的人構成生活。很多很多人的生活,構成了時代。一個個時代,就構成了歷史。所以,九年後《好人宋沒用》的寫作,就成了從「她們」到「她」的寫作。展現的是個人心靈的歷史,而非關於國家和時代的敘述。她就是弱水三千蒸騰為雲,最先落下的那一滴水。

關於上海的書寫,我們腦子裡可能會有很多印象,比如王家衛的電影,其中就蘊含著大量的上海細節。但是,一座城市以及歷史本身所蘊含的側面和細節的豐富,是不能夠用文學作品完全呈現的。

很多人印象當中的十里洋場的上海,商業繁華,曾經是遠東第一城市。但是在另外一個方面,在當時蘇北的棚戶區,則呈現出了另外一種上海的面貌。我在書寫的時候,想寫的是當時在上海的黃金三十年代,被遮蔽在一種非常光鮮的城市下的小人物的生平。

可能這個小人物跟我們想像當中,比如王家衛為我們展示的下樓買菜也要換一套旗袍的女人不一樣。在南京路,這些精緻女人現在依然可以看到。但是轉一個彎你也會看到小弄堂里的人,很多女人穿著睡衣去倒馬桶,另一種被上海的刻板印象所遮蔽的生活場景。

《好人宋沒用》我寫了一個人1921年—1995年從生到死的一生,本質上是探討死亡問題的意識。宋沒用,她的媽媽、她的婆婆、她的東家和她的女兒,這四個人是我書里隱藏的一條線索,非常典型的四種中國人對待死亡和信仰問題的光譜。宋沒用把她們這四種對待死亡、生活、信仰的態度串了起來。

一個人怎樣信仰,便怎樣生活。對死亡的態度,決定了對生存的態度。對生命意義的終極追問和面對死亡的絕望感,是硬幣之兩面——不能解決死亡的絕望,則難以理解生命的意義。相比中國傳統觀念中的「未知生,焉知死」,我更認同的是「未知死,焉知生」。

謹以書中我所極力塑造的「宋沒用」形象向世間如「宋沒用」這般的卑微生靈致敬。

任曉雯,小說家。1978年生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畢業,獲碩士學位。1999年開始發表作品,出版長篇小說《她們》《島上》《生活,如此而已》,短篇集《飛毯》等。作品被翻譯成瑞典文、英文、義大利文、法文、俄文等。其中,《島上》由著名翻譯家陳安娜翻譯為瑞典語出版。《好人宋沒用》首發於《十月》雜誌,被《當代》《長篇小說選刊》等轉載,引起業內關注與好評。

十月文藝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那時候天總是很藍,日子總過得太慢
那些年,我們出版過的最美情詩
氣勢如虹的中關村,讓人們記住了他們的名字——來自中關村的筆記(下)

TAG: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