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Gartner公有雲存儲服務關鍵能力評估報告里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秘密……

從Gartner公有雲存儲服務關鍵能力評估報告里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秘密……

另外,我們也看到,Dell EMC有超過20%的下跌,是TOP5廠商裡面下跌最大的。後來,我們也看到了Dell EMC 總裁 David Goulden 辭職了 !。我想,David Goulden的離去,應該和Dell EMC業績不佳有一定的關係。

誰都明白,在公有雲和SDS(軟體定義存儲)的雙重打壓下,外部存儲的黃金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因此,我也在轉型,往公有雲上轉,但是還是從我比較擅長的存儲部分入手。

前端時間,我和大家分享過2017Gartner公有雲存儲服務魔力象限解讀(附報告),今天,我們來解讀一下其配套的公有雲存儲服務的關鍵能力評估報告。

首先,我們直接來看看各家的排名。

第一個場景:應用開發。只有AWS超過了4分(優秀了,最高5分)。Virtustream由於只有存儲服務,沒有計算服務,因此,這種場景就不考慮了。

第二個場景是批處理計算場景,一般指大數據Hadoop和Spark的處理。我們看到,排名和應用開發場景類似。

第三個場景是原生雲應用場景,排名也是類似的。

第四個場景是混合雲,還是AWS得分最高。我們看到,Rackspace和騰訊雲不支持混合雲部署。

這裡重點說明的是,Gartner評估阿里雲和騰訊雲是以海外的版本為主,因為這是一個全球的評估。

熟悉Gartner的關鍵能力評估方法的同學都比較清楚上面的排名是如何得出的。首先,Gartner認為公有雲存儲服務有8個關鍵能力,不同的場景針對這些能力有不同的權重,比如應用開發場景最看重存儲的彈性和企業集成,而混合雲場景更看重安全和合規以及擴展性。

然後就是各家的關鍵能力得分了。我們看到,所有的關鍵能力,第一名都是AWS,這是我研究這麼都Gartner關鍵能力報告從沒有看到過的現象。關鍵能力裡面得分第二的,不是微軟就是谷歌。我們也看到,AWS不僅每項都第一,而且都超過了4分,達到優秀的標準。

一句話,AWS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公有雲存儲服務的標杆。

上面兩個表相乘,就得出上面4個場景各家的排名。我們看到,AWS永遠是第一,而微軟也把第二名牢牢佔據,而第三名谷歌也是當仁不讓。這前三名就像鐵三角,讓別的廠商沒有任何超越的機會。

好,看完各家的成績單,我來談談我學習的一些體會。這是我思考和總結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1、對象存儲是公有雲存儲最基本的服務,因此,這裡所有的公有雲服務商都支持對象存儲。也就是,做公有雲存儲,對象存儲是必須的。

2、塊存儲服務的性能比較好,我們也看到,這裡的所有公有雲服務商也都提供塊存儲服務,也都支持SSD的高性能塊存儲服務。這也告訴我們,現在的公有雲存儲,塊存儲服務也是必須的了。

3、文件服務就不一定了。我們看到,阿里雲,谷歌,Oracle,Rackspace,騰訊雲,Virtustream都不提供文件服務。也就是只有AWS,微軟和IBM提供文件服務,也就是,提供文件服務的是少數。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這也告訴我們,文件服務很多場景其實可以用對象存儲來代替,這個現象在企業市場也有所體現。

4、關於數據一致性。一般來說,公有雲存儲,尤其是對象存儲,很多採用多副本的方式,這些副本甚至可以跨區(region)。為了性能的原因,這些副本有強一致性和最終一致性兩種處理方式。Gartner的分析師比較看好強一致性,因為這對開發者最簡單,而且對於Hadoop和Spark這些分析類負載來說,強一致性也是比較合適的。也就是說,你實現的對象存儲應該支持強一致性功能。目前,大部分公有雲也是提供這個功能的。

5、Hadoop和Spark這樣的分析類負載是目前公有雲存儲的最熱門的負載,也是很多企業上雲的動力所在。因此,大部分公有雲存儲服務商都針對這些分析負載進行特別的優化。對於這塊能力的不同,可能是以後吸引用戶最關鍵的差異化能力之一。

6、數據遷移到雲的手段。Gartner認為,網路帶寬是限制企業把大量數據搬遷到雲的最大障礙。公有雲存儲提供商應該提供非在線的物理遷移的手段,如AWS的snowball。也就是要考慮用卡車或者快遞來搬數據,O(∩_∩)O哈哈~

7、對象存儲的API介面。大家都是知道,對象存儲有很多介面,SNIA定義的介面標準是CDMI,但公有雲廠商都沒有用的,企業存儲廠商支持的也不多。OpenStack的對象介面是Swift,這個RackSpace它是OpenStack架構,因此它肯定支持,還有IBM也支持。而AWS的S3介面,雖然不是國際標準,但是卻是對象存儲的事實標準。大部分的公有雲存儲伺服器都號稱兼容S3,但實際情況怎麼樣呢?

Gartner的分析師為了評估各家的S3的兼容性,採用了Ceph Github版本庫裡面的S3 Tests工具,這個工具包含500多個S3 API特性的獨立測試。根據測試結果,Gartner把S3 API的兼容性分成下面4個等級:

不兼容。指沒有系統支持S3介面的情況。

警告兼容。指在兼容性有重大缺陷的,如身份認證方式不同。

有限兼容。指大部分都是兼容的,但缺少一些能力,如ACL,事件通知,設置和提取對象的元數據等。

完全兼容。

從測試的結果,我們看到,雖然很多廠商宣傳兼容S3,有些甚至宣傳完全兼容,但實際情況是這樣的:

只有AWS自己是完全兼容的,其他公有雲提供商都不可能100%兼容。

有限兼容的有:IBM、Virtustream

警告兼容的有:阿里雲、谷歌

不兼容的有:微軟、Oracle、Rackspace、騰訊雲

是不是很有意思?你說S3是事實的標準,但是我們看到,9家裡面有4家都不支持S3,包括微軟。但作為其他後來的公有雲存儲廠商,我覺得支持S3是必須的,微軟是因為其有自己龐大的開發環境,特別是在windows環境下。其他廠商你沒有這個生態,因此,盡量兼容S3才能吸引更多的開發者把應用遷移到你的公有雲上來。還有,要學習IBM和Virtustream,盡量做到有限的兼容。因為做到警告兼容的,開發者需要做很多底層的修改才能遷移到你的公有雲上來,特別是身份認證方面的不同,改動的工作量很大。

這是Gartner發布的首個公有雲存儲服務的關鍵能力評估報告,讓我看清楚了各家的產品的特點,也學習了很多和企業存儲特性不太一樣的東西。最後,我回答一個朋友和我探討的問題:

公有雲存儲服務是否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服務而長期存在?

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從目前來看,Gartner分析的這9家裡面,Virtustream就是這樣一個廠商,它在IaaS這一層,僅僅提供存儲服務,而沒有計算服務。但是,Virtustream最主要的銷售場景就是給EMC的客戶提供混合雲存儲的服務,因此,你可以理解為EMC企業存儲在雲上的延伸。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還有很多隻提供公有雲存儲的公司,如Dropbox、Backblaze等,他們提供網盤或者備份存儲服務,這些公司我覺得應該也有機會長期存在下去吧。不過,對於企業來說,以後單獨備份的場景很少了,一般都會把備份和數據挖掘分析的場景合在一起。但對於個人來說,我覺得單獨備份的場景還是大量存在的,還有,就是價格因素,Backblaze的價格便宜,這也是很多中小企業選擇其作為數據云上備份的原因。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端存儲知識 的精彩文章:

從西數收購Tegile聊聊NVMe標準的進展
HPE 3PAR推出新的AFA重刪壓縮承諾,極像沖著華為而來
Tegile和Nutanix的NVMe新品一瞥
Cisco收購Springpath,價格只有HPE收購Simplivity的一半,Nutanix只能靠自己了
談談Kaminario的NVMe AFA和Pure Storage的不同

TAG:高端存儲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