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颶風」戰鬥機:皇家空軍保衛英倫三島的王牌

「颶風」戰鬥機:皇家空軍保衛英倫三島的王牌

颶風(Hurricane)式戰鬥機也是二次大戰中名聞遐邇的戰鬥機。它的名氣,首先出在曾慘敗給誕生於同一時間的對手,接著又因戰功赫赫而名聲大噪。

上世紀二十年代英國空軍一份報告提出:時速超過三百公里的的戰機很難編隊飛行,也不能作劇烈的機動動作,因為過載會大得令飛行員無法忍受。再加上「單翼機不安全」的著名研究報告,令英國空軍的首腦人物一直對單翼戰鬥機持懷疑態度。

但霍克(Hawker)飛機公司的肯姆(Camm)爵士富有遠見地堅持設計單翼戰鬥機,並徵得軍方的同意。在設計過程中,肯姆爵士把颶風戰鬥機原計劃採用的蒼鷹(Goshawk)發動機和固定式起落架改為馬力更大的灰背隼(Merlin)PV12發動機和收放式起落架,並將作為主要武備的四挺機槍增進至八挺。

此外,颶風還採用了許多當時屬十分先進的技術,如流線形的機身,前半部覆以全金屬蒙皮。密封式座艙蓋向後滑動打開,方便飛行員跳傘時的緊急脫離。首架颶風式戰鬥機在1935年11月試飛成功。悉尼·肯姆把設計交到航空部時被他們以太正統(too orthodox)為由而否決。霍克飛機公司孤注一擲,獨力支持肯姆把他的設計付諸實行。以經濟角度考量,颶風戰鬥機必須盡量根據霍克飛機公司現有的工具和技術來設計。

某程度來說,颶風戰鬥機的設計在推出時已經顯得有點不合時宜。它使用了霍克飛機公司建造雙翼機的技術,以傳統機械方式接合和固定而非焊接。機身結構以由鋼管組成的沃倫式桁架構成,裝上機肋和縱梁後覆上布制蒙皮。初期機翼以兩組鋼製翼梁構成結構,再覆上布制蒙皮。

但使用舊技術卻是颶風戰鬥機成功的關鍵因素,機身的金屬結構和布制蒙皮非常耐用,而且比起噴火戰鬥機的金屬蒙皮,颶風戰鬥機的布制蒙皮對爆炸性機炮彈有更高的對抗性,簡單的設計亦令維修變得更容易。

到1939年4月由一種硬鋁(duraluminium)製造的全金屬與應力蒙皮結構的機翼取代,其後出廠的颶風戰鬥機均使用這種機翼。同期推出的噴火戰鬥機則使用金屬制硬殼的機翼結構,雖然強度較高和較輕,但對子彈的對抗性則較差。

1936年6月,英國空軍訂購了600架颶風戰鬥機,後來又不斷追加。至1939年9月共有18個半中隊497架颶風進入空軍服役。到1940年8月的不列顛空戰之前,霍克公司總共交付了2309架颶風式戰鬥機。

颶風戰鬥機於1936年開始量產,其簡單的結構令生產十分容易,而同期推出又較先進的噴火戰鬥機則因為結構複雜設計新穎而令生產速度大大減慢。獲配備颶風戰鬥機的飛行中隊同樣受惠,這些飛行中隊早就熟悉像颶風戰鬥機這類老結構飛機的維修方法。維修簡便、配置寬闊的起落架和良好的飛行特性令颶風戰鬥機退居二線後仍然在一些環境惡劣,要求高可靠性多於高性能的戰場執行任務。

在不列顛空戰當中,颶風的數量比噴火要多,但由於噴火被集中對付德國戰鬥機而颶風則大多對付德國轟炸機,而大多數被擊落的德軍飛行員都聲稱是被噴火擊落(儘管他們可能是被颶風擊落),於是風頭都被噴火搶去了,在1942年初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空戰當中都有颶風參與,但也同樣被日軍飛行員以為是噴火。

颶風和海颶風戰鬥機共生產大概14000架。大部份都由霍克飛機公司生產。奧斯汀汽車公司(Austin Motor Company)生產了300架。加拿大則生產了1400架,即MkX。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指尖點兵 的精彩文章:

V字編隊:讓英國皇家空軍在二戰初期吃了大虧
ZSU-37-2「葉尼塞」自行高炮 被遺忘的鐵掃帚
LCAC氣墊登陸艇:美國海軍陸戰隊搶灘登陸利器
SAAB 210驗證機 猶如科幻電影中的高科技道具

TAG:指尖點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