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宮最大的「失竊案」,幾乎搬空了整個紫禁城

清宮最大的「失竊案」,幾乎搬空了整個紫禁城

歡迎點擊

上方

歷史那些事兒

免費訂閱!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氏。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8月17日,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婚。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等眾多獎項。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清遜帝溥儀4歲即皇帝位,在位僅3年,宣統王朝便土崩瓦解。但溥儀卻在此後一直生活在紫禁城北部的小朝廷中,宣統年號一直在這裡使用,因此,從1909至1924年11月溥儀出宮,這15年的宣統時期,溥儀從一個孩童成長為一個青年,滿懷復興帝業的「壯志」,大量宮廷字畫、書籍、珍寶便在這一時期流失宮外。流失宮外的珍寶古物,至今還沒有一份翔實的統計,估計數目驚人,其價值也無法估量。流失出宮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溥儀「賞賜」,二是「攜帶」出宮。




「賞賜」的方式真是五花八門。從溥儀這一方來說,分主動和被動兩種情形。主動賞賜是指溥儀有意為之的,賞賜的是皇親,目的是為復興帝業積累資金。溥儀曾以「賜賞」的名義賞賜兩位伴讀,即皇弟溥傑、堂弟溥佳等大量的字畫書籍。被動賞賜是指溥儀身邊的師傅、近侍、政客等人以各種手段獲得的賞賜。「攜帶」出宮的宮廷古物,各種情形都有,數目無法統計。



溥儀主動「賞賜」溥傑、溥佳珍寶古物,實際上是一起有預謀、有計劃的盜竊活動。生活在紫禁城小朝廷的溥儀很清楚地知道,他已經不是這裡的主人,過不了多久就會被趕出這座皇宮,一旦離開這裡,一切的費用怎麼辦?這樣,宮中珍寶古物便成為遜帝盜賣的目標。盜運出宮的活動是從1922年開始的,挑的是宮中最為昂貴珍稀的古版書和歷朝名人字畫,古版書以宋版為主,名人字畫主要是好攜帶的手卷。這批盜運出宮的書籍、字畫,頗費了溥儀的一番心血,也歷盡了周折。




從1922年7月開始,溥儀開始以「賞賜」其弟溥傑為名,趁溥傑、溥佳二人每天上午進宮伴其讀書之機,將珍貴的宋、元版善本書偷運出宮。因為善本書與溥傑兄弟平時隨身攜帶的課本大小相類,方便攜帶,盜運活動沒有引起「內城守備隊」值勤士兵的任何懷疑。於是,幾個月後,盜運活動的規模逐漸擴大。



開始時幾天賞一次,每次10卷或10冊;後來幾乎是逐日賞賜,賞賜數量也逐日增多。盜竊活動一直持續到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才得以終止。據故宮博物院宮廷歷史專家向斯統計,自第二次鴉片戰爭以來,流失的故宮國寶約為30萬件。




這場販運文物財寶的活動使多件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隗寶流失海外,導致了很多的文化斷層,說這是搬空了紫禁城一點都不為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明朝宮女「選秀」:晉級還要太監驗身?
皇后婉容與兩侍衛私通懷孕,為何溥儀不殺他們還給他們錢?
命運最悲慘的皇后,被六個皇帝瘋搶幾十年,50多歲還不放過
大臣在開會,忽然聞到一股奇特香味,心裡一驚:不好,女兒出事了

TAG:歷史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