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隨想錄:多少知識人,都是魔鬼的幫凶!

隨想錄:多少知識人,都是魔鬼的幫凶!

知識很美好,但如果知識沒有安放在上帝的秩序和美意之中,知識帶給人的就只有驕傲和瘋狂。這就像一個具體的「點」,如果不安放在笛卡爾的坐標之中,那麼這個點就是一種虛無,一種茫然,一種自以為是。如果這個「點」擁有一種理性的判斷力,那麼他一定會以點帶面,以為自己是整個坐標系的主人。所以,任何一位知識人,如果他不曾思考自己的知識「為神所用」的命題,那麼他極有可能成為魔鬼的幫凶。仔細想想吧,多少讀書人一生皓首窮經,滿腹經綸,但所做的全都是惡。知識在他們的手上,變成了一把屠刀,而不是一把鹽、一束光。

真正的讀書人,所追求的不過是常識。但很多人思考的,卻都是一些政客權謀之道。這種東西是不可持續的小聰明,中國人就是被這種小聰明害了幾千年,到現在還一個個自以為城府深厚,其實是一個個的死人,非常可憐。所以我的生活態度是,像個孩子一樣地活著。

人如果做了錯誤的事情,被追問,第一個反應是不承認,是撒謊。第二是尋找一大堆理由自圓其說。第三是責怪別人。第四是沉默,第五才說,我錯了。這個過程是將錯誤不斷放大的過程,以至於無可挽回,連懺悔的機會都弄丟了。聰明的人應該首先說,我錯了。可惜生活中能夠首先說我錯了的人,不到萬分之一。

儒家傳統思想要開放,要比較,要建立一個真實的參照系。相關的參照系事實上比較多,比如回到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的傳統,或者借用基督教「一個義人都沒有」的懷疑方法,或者引入斯密道德情操論中的「無偏的觀察者」的視角。這些都要比儒家從人的行為中抬高出來的「君子」精神,更加具有參照系。如果僅僅沿用儒家本身的思想資源,中國人將繼續不認識人。這才是討論中國文化的時候排在第一的問題意識。

對儒家價值譜系的評價,最準確的詞語是,坐井觀天。這不是挖苦,而是一個事實描述。儒家的確渴望認識天道,但井太幽深,人性的幽暗和短視,埋住了儒家的身體,因此只能看到天空的一個碎片。當然,近代以來的確有很多思想家試圖突破這個困境,牟宗三和他的老師熊十力的論述,就是在這個領域用力。他們的確仔細研究過儒家經典,舊學功底深厚,但缺點在於,他們讀不懂康德,卻又想援引康德的範式。任何沒有參照系的思辨,意義都不大。所以我的觀點非常簡單,千年儒家,惟有比較,惟有開放,尤其是觀念秩序層面的開放。對於康德思想的傳統而言,他的作為原初立場的觀念秩序,毫無疑問就是基督信仰的習慣傳統。所以,一名中國知識人要想真正理解西方思想史傳統,卻對基督教的觀念秩序不聞不問,甚至抵制,那麼他是不可能真正讀懂西方思想史的,他可能永遠都是一個門外漢。

人的良知來自哪裡?這是有文獻可查的。儒家人能夠通過修身致良知;達爾文認為良知是演化的結果;史密斯佛農和中國的汪丁丁由此介入到了腦科學,他們的觀點認為,如果把人的大腦研究透徹了,人也就找到良知的方法了。康德認為,為了證明人的道德良知的存在,必須相信上帝存在,構成人的心靈的自治。基督徒的方法更簡單,良知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上帝給每個人吹進了上帝的氣息。而良知之所以不存,是因為人類基於自己的自由意志,放棄和遠離了上帝的話語。不管怎樣,總得有個清晰的答案,不能裝迷糊,更不能自詡為良知。

亞里斯多德,康德,黑格爾,亞當斯密,愛因斯坦,笛卡爾,牛頓,巴赫,莫扎特,艾略特,托爾斯泰等等,都是以聖經作為思維方式的大師。上帝是他們思想的大前提。他們構建了人類最深刻的知識系統。如果沒有讀懂聖經,人們對他們的思想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工具理性的層面,不可能探究到價值理性。借用耶穌關於樹和果子的比喻,我們可以這麼解釋,一個人如果不相信上帝,沒有系統閱讀過聖經,那麼他只能看見果實,卻看不見果樹。真正的核心價值,在果樹的身上。好樹才能結出好果實,壞樹只能結出壞果實。耶穌由此強調,對於那些壞的果樹,只能砍了扔掉。耶穌總是用簡單的比喻來講述深奧的生命秩序和思想秩序,遺憾地是我們至今仍然無法真正理解。比如我們中國人,儒家思想傳統在中國沿襲和傳承了幾千年,並沒有結出好果實,然而到今天,依然有大量的書生絞盡腦汁論證儒家這顆思想之樹多麼美好。這顯然是背離常識的。此情此景,讓人難過,只有默默地禱告,主啊,求你開啟這個地方的書生們的眼睛,求你讓他們低下驕傲的頭,讓他們領受你的話語。

不認識至高的神,人連展開思想的可能性都沒有。總體而言,人一直被一種理性的驕傲囚禁。但是有一些聰明的有夢想的人,嘴巴上說自己不需要神,但心裡依然假設有神存在。正是這個偉大的「假設」,人類的知識、文化和漫卷的思想得以展開,直到如今。這樣的表述,意味著我找到了批評西方思想史的一個重要的視角,即西方大量的思想家在展開他們的思想體系的時候,都強調了思想和知識本身的重要性,同時忽略了思想家自身的生命的救贖命題。他們把上帝的話語僅僅理解成為管理這個世界的一個工具,他們忘記了上帝的話語既是我們人類的力量,也是我們的目的。是的,這可以說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短視狀態,知識人普遍關注世界的建設,卻忘記了人的生命向何處去的大命題。因為大量的知識人被眼前這個燦爛的世界迷住了,忘記了人的生命的真正的目的。「一個人賺得了整個世界,卻丟失了自己的生命,這有什麼意義呢。」仔細沉思這樣的箴言,我們就能看見,康德的問題在哪裡,斯密的問題在哪裡。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小和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這個警察的眼睛為什麼看不見孩子?
隨想錄:我勸憂慮症患者多多練習禱告
中國人接受基督信仰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功課
隨想錄:中國式「自律」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傳統
蘇小和詩歌:後來的肉體

TAG:蘇小和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