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孤島終結》王人超:「一個導演最重要的不是第一部作品而是第二部!」

《孤島終結》王人超:「一個導演最重要的不是第一部作品而是第二部!」

GIF/824K

任何一種有永恆時空存在的系統,都會讓人類可以主動選擇自己的未來。人類總會選擇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進,群星就會變成遙不可及的幻夢。——艾薩克·阿西莫夫《永恆的終結》

這是中國首部科幻網路電影《孤島終結》開始出現的倒掛海平面的畫面和阿西莫夫《永恆的終結》中的一段摘錄。

由於科幻電影製作成本高,長久以來科幻片一直是被好萊塢霸屏,美式英雄拯救地球也是一貫的套路。而在這個小成本製作的《孤島終結》中,劇情發生反轉了,拯救人類的主角成了中國人。

作為首部中國科幻網路電影,觀眾的反饋自然也是大家的關注點。8月30日,《孤島終結》於愛奇藝獨家上線,上線第一天播放量便達到113萬,隨後以48萬/天的增幅增長,七天累計播放量達到404萬。

對於這部只用了七萬塊拍出來的獨立科幻網大,這一結果大概打破了所有人最初的猜想。

沒人看好這部片子,覺得太小眾了。即便《孤島終結》作為首部在世界科幻大會展映的中國科幻電影,榮獲多項榮譽:美國Raw Science 電影節獲得專業長片銀獎、獲得電影節Beacon Award(信標獎)、入圍美國菲利普K迪克科幻電影節、入圍SCI-FI-LONDON倫敦科幻電影節、Winter Selection最佳故事片獎項。

但在導演王人超以及各位投資、宣發團隊那裡,他們對於影片仍沒有什麼太高的期許。在他們看來目前的成績已然是一個超級驚喜。除了數據表現超出期待,《孤島終結》的良好口碑和影響力更是不可思議。

(中國動畫導演、編劇,作品《十萬個冷笑話》、《鎮魂街》等)

(《科幻世界》,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科幻雜誌)

與院線電影《二十二》的引發的熱議一樣,《孤島終結》的成功同樣值得探究。這七萬塊究竟花在哪些地方?它的成功是否意味著科幻片真的在網大迎來了春天呢?

在下著小雨的上海,娛影君跟王人超導演聊起了七萬塊、聊起了影片的不完美,順便還原一下導演本人。

(導演:王人超)

《孤島》背後的七萬塊和不完美

七萬塊能做什麼?買不了房、買不了車,但王人超卻用它拍了一部率獲大獎的電影。「怎麼分配這七萬塊?」面對娛影君的疑問,王人超足足笑了好幾秒才給出了回答。

「七萬塊是硬成本,其實這裡面佔據最大的是差旅費,然後是道具和吃飯住宿。」如此看來,倒也落實了「小成本電影最省的是人工費用」的說法,這部影片的編劇、導演、攝像、配音、後期、特效都是王人超本人。雖然《孤島終結》是軟科幻影片,特效鏡頭並不多,但王人超表示「特效這種東西,隨便請個人做一個小時,費用都要超過七萬塊了。」

(圖片源自網路)

雖然網上讚譽有加,但仔細打磨這部影片時,仍然會發現一些問題。對此,王人超毫不避諱。他直言:「這部影片的故事和題材掩蓋了它本身的諸多瑕疵。我自己只給兩星,從演員到拍攝到細節的處理,懂行的人肯定看出來了。但大家更願意用鼓勵和肯定的眼光給予這部影片評價,我是很感恩的。但這並不代表我自己可以忽略掉這些瑕疵。」

GIF/1227K

(影片打鬥片段節選)

比如,影片中黑衣人和林夏在島上打鬥的環節,衝突鏡頭少得可憐,完全沒有展現出應有的情緒波動。但拍攝當天,天馬上就要黑了,再不下島的話所有人的安全就無法保障,於是只好放棄。

「因為成本的問題,我能做的就只能是以現有的人力、財力、能力把片子做出來,形成我自己的風格,為自己打個樣。才會有機會在下一部影片中盡量做到更好,少一些短板。」他補充道。

那麼究竟這部電影獲獎、打動人的最核心點是什麼?

「故事」,面對娛影君的問題,王人超毫不猶豫地回答道。看過影片的人都知道,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愛情故事,而是一個圍繞人工智慧、深空探索、超新星爆發、人類物種存續危機等一系列科幻命題展開的科幻愛情故事。

在王人超看來,「講一個好故事,掌控好節奏,有足夠的情緒調動烘托,讓觀眾在觀影期間一路追隨劇情到最後,且走出影院之後不會感到內心空洞」——這就是最能吸引人的電影,也是他今後需要不斷學習和努力的目標。

對於究竟應該如何講一個好故事,採訪當天,王人超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首先是要以小見大,然後一定要不斷拋出新鮮的內容吸引觀眾看下去,再有就是人物設定要鮮明、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再搭配上情感的烘托和氣氛的營造。「基本上就沒問題了」。

針對科幻題材,王人超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極嚴謹的科學精神和對科學的基本尊重。確實,如果沒有基本的尊重和知識的基礎,要拍攝科幻片是相當困難的。

中國科幻VS外國科幻,

「本質上就不一樣」

「與其說科幻夢,不如說我確實是一個科幻愛好者。」王人超一臉認真的說道。

他最愛的作者是阿西莫夫(在影片開頭亦有致敬),最愛的劇集是《太空堡壘卡拉狄加》,最想把童年時看的鄭文光的《太平洋人》搬上大屏幕,而且要以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復古風呈現。說起對科幻電影的設想,他言語間都透露著熱愛。

(註:阿西莫夫為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 」。)

王人超喜歡太空和星艦,下一部長片《深空法則》便是發生在一艘長達數公里的巨型星艦上,而且他想模仿《星球大戰》的導演喬治·盧卡斯,用模型加綠幕的方式來呈現太空場面。

娛影君了解到,目前《深空法則》的劇本已完成,順利的話,將有機會在明年上線

GIF/538K

問及中國科幻與外國科幻的差別時,王人超一針見血地說:「二者在本質上就不太一樣,思辨上有著很大的差異。」簡單來說,思辨跟一個國家的文化、民族有關,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不論在精神內核還是集體主義、個人主義等價值取向上有著明顯的不同。

「我們需要拍的是符合中國人行為邏輯的科幻影片,但也不要太刻意。比如飛船里硬要掛一個中國結,畫面看上去會奇怪。但外國科幻里的視覺效果確實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王人超解釋到。

對於外界評論《孤島》是中國科幻的希望,王人超坦言很有壓力,但也很需要這種壓力,因為有壓力才會有動力。而且,對於一個導演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第一部作品而是第二部。「《孤島》本身想要傳遞的是讓觀眾們知道,具備較為完善的核心故事、價值觀,用中國人的思維來拍科幻也是可行的。

此外,王人超還說出了自己的擔心:「就目前中國的科幻市場來說,還是不太希望立馬就有人投資上億來拍科幻電影,萬一失敗了,不僅讓觀眾失望還令投資者對科幻市場失去了信心,那中國科幻真的就很難進步了。」

誠然,《孤島》讓人們看到了比較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雛形,但從來沒有一蹴而成的成功,或者說少之又少,用王人超的話來說,還是希望大家循循漸進,踏實走好每一步,只要能有所進步,中國的科幻就遲早會大有作為。

「科幻夢」「傾其所有」

——NO!這些標籤導演都想撕掉

採訪王人超之前,娛影君看過很多媒體報道,留下的印象大致都離不開「科幻夢」,甚至有人說他把拍廣告賺來的錢都用來拍《孤島》,美其名曰「傾其所有來追夢」。

沒有採訪之前娛影君自動把他歸結為「一個執著追夢的青年電影人」,結果聊到三分之一,這種印象就改變了。

在拍《孤島》之前,王人超從事了十年的廣告導演。「十年,會讓人看透很多現實,所以我其實是很理性的一個人。」他告訴娛影君,所謂的「科幻夢」「追夢」等其實都是《孤島》之後,大家給他貼上的標籤。對他自己而言,就是在自己有能力去做這件事的時候,恰好遇見了一幫有共同愛好的人,然後大家一起做了一件喜歡且可以當做永久回憶的事。比起影片的成功,在王人超看來,跟朋友們一起拍攝的經歷更令他興奮。

(進行廣告拍攝的王人超)

「我在拍之前、拍之後甚至獲獎之後對於影片都沒有太大的期許。」他覺得心態平和很重要。如果沒有獲獎沒有人看,那就認真反思問題出在哪裡,下一次準備好了再來。

王人超還分享了一個自己總結的經驗:一開始不帶什麼預期一般就可以做出來,但如果設定過高,十有八九完成不了,進而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作為導演,堅持把自己想要表達的儘可能呈現出來,找到與之共鳴的人,形成目標觀眾群體才是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

他直言:「我很幸運,遇到網路電影這個大時代。在此之前,電影是小圈子的人才能玩的事,而網路電影的大發展,給了我們這些年輕人成長的平台,讓我們有了講自己故事的機會。」在王人超看來,如果說院線電影導演中出大師的機率是幾千分之一,那麼網路大電影提供了一個更大概率的電影人才可能性,「它的類型更多,題材更豐富,投資更低,它的整個步伐會邁得更大,也為中國電影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被問及《孤島》之前有沒有接觸過網大?王人超表示,有進行過簡單的研究。採訪期間,王人超也從自己的角度表述了網大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影片質量在今年明顯提升太多,但故事劇情人設方面還是沒有養成。目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風評口碑不好,很多人還是不認可,仍然很難形成固定網大用戶群。

用戶與點擊量緊密聯繫,而點擊量與分賬直接掛鉤,這個問題確實是目前市場上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也有看到以愛奇藝為主的平台方在試圖扭轉,但明顯看到力量不夠。還是需要更多平台、頭部公司、製作團隊等真的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合力改善。」

王人超繼續說道:「現在國內越來越多的影視製作者投入到科幻片的創作里,是好事,只有通過大家不斷的嘗試和努力,才能把市場做好,把國產科幻片做好。」

採訪期間,王人超還強調自己對於電影的終極目標——做一部有腦子的商業電影。

何為「有腦子」?王人超解釋道:「故事不能太蠢,邏輯上要經得起推敲,情緒把控到位。」說到情緒把控,王人超臉上露出了遺憾的表情,他告訴娛影君,這一點是《孤島》中最讓他遺憾的地方,也是小成本電影無能為力的點。沒有資金,就很難通過場景、音樂等去調動觀眾的情緒,沒有時間,一樣很難達到一個好的效果。

誠然,作為一部科幻片《孤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但作為中國的首部科幻網路電影,《孤島》給市場、給觀眾帶來的意義遠遠超越了瑕疵。束縛中國電影人涉足科幻電影領域的,常常被認為是資金和創意的不足,而王人超的成功則說明,科學的探索精神與藝術創作的勇氣也至關重要。

影片從一座孤島開始,希望中國的科幻片也能從《孤島》起步。娛影君和大家一樣,期待王人超的下一步中國科幻電影——《深空法則》。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影網路視界 的精彩文章:

深度解讀奇樹有魚「IP 1」年度計劃對網大市場未來格局的改變!

TAG:娛影網路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