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抗倭圖卷》局部

中国的“倭寇”之患由来已久,十四、十五世纪日本进犯朝鲜半岛,构成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元朝曾两次攻打日本,但最终庞大的海军因遭遇台风而告失败。明初方国珍、张士诚余部曾勾结倭寇进犯山东,但同样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地理常识告诉我们,中日之间大海阻隔,渡海太难了——日本船史著作《船的世界史》道:“自公元630年到894年的264年间,虽计划派出遣唐使计18次,然而实际成行的有15次,其中得以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国的,只有8次。”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明朝倭寇

明朝“抗日战争”,差不多前后打了二百多年,“抗战形势”有时十分严峻,据《明史·日本传》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6月7日,百余名倭寇在杭州湾南岸上虞县登陆,倭寇在杭州分兵,一路北向,一路西窜。西窜的五十三名倭寇在今天的浙、皖、苏三省纵深窜犯。这股倭寇如无入人之境,上虞--会稽--杭州--淳安--歙县--绩溪--旌德--泾县--南陵--芜湖--太平府--江宁--南京--溧阳--宜兴--武进--无锡--苏州,一路劫杀。在明留都南京, 20倍于敌的明军,面对区区五十三名倭寇紧闭城门,不敢出击,明王朝军制、社会问题全面暴露。直到胡宗宪、戚继光等名臣、名将的出现,问题才得以解决。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仇英《抗倭圖卷》

十六世纪出现“嘉靖大倭寇”,确实让人匪夷所思。千里之遥的日本武士,为何冒着生命危险,航行到中国沿海来抢点生活品?这得从朱元璋说起。

明朝建立后,张士诚、方国珍余部逃亡海上,出于政权安危的考虑,实行了“海禁”,就是不准老百姓做外贸生意,并将禁海令列入《大明律》。不过,这个政策后来执行得并不好,“时禁时开,以禁为主”,毕竟过去了许多年,张士诚、方国珍的那些部下估计也死得差不多了。日本这时已进入“战国时期”,哪有心思和能力到中国来捣乱,用不着自己吓唬自己。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仇英《抗倭圖卷》

禁海令针对的主要是民间,蕃国到明朝“朝贡”还是容许的,但“朝贡”只能在指定的三个地点:浙江、福建和广东的“市舶司”。“朝贡”几乎就是个“面子工程”,明廷“厚往薄来”,以高于“贡品”几倍价值的货品“赏赉”朝贡国。明成祖把侄儿赶下台,急于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日本国要“进贡”,交通工具不好解决,他很大方地白送了一艘“远洋货轮”,所以日本国对来华“朝贡”很积极,双方也没闹出什么乱子。

一两百年都没出乱子,怎么到嘉靖年间就乱套了呢?主要原因,是日本乱了。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仇英《抗倭圖卷》

嘉靖元年(1522)五月,日本的两个诸侯大内氏与细川氏,都以日本天皇的名义来明朝朝贡。按理谁是真代表团,需要日本方面先确定好。但明朝官方并不在意,因为业务越多,经办官员的好处也就越多。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倭寇袭扰东南

大内氏派了宗设谦导,细川氏派了鸾冈瑞佐、宋素卿,一个国家两个使团,先后到了宁波市舶司。前者后到,后者先到,按规定进港验货要以时间为序。但鸾冈瑞佐和宋素卿会来事,懂得中国的官场潜规则,给市舶太监赖恩狠狠地送了一份礼。赖恩也不白拿别人的东西,招待宴会都让鸾冈瑞佐坐首席。宗设谦导咽不下这口气,当场杀了鸾冈瑞佐,烧了他的船,把宋素卿从宁波追到绍兴。这一路,宗设谦导的人马坏事也干了不少,沿途抢掠,杀死大明官兵——这就是嘉靖元年的“争贡之役”。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形势图

争贡事件震动朝廷,朝廷作出的反应,但不是彻查“外贸部门”的腐败问题,而是总结出不做生意就不出乱子的经验教训。根据夏言的提议,撤销了浙江市舶司。举一反三,又撤销了福建市舶司,“惟存广东市舶司”。

天底下最来钱的生意,就数外贸。罢市舶司,影响的不仅仅是中日两国间正常的贸易,而是整个到中国来做外贸生意的。货物好不容易运到中国,生意却不准做,这路费也耗不起。洋人没办法,就私下把货物卖给明朝的“个体户”。明朝的“个体户”大多本钱小,这种私下交易很多都是赊销。明朝的商人厚道的也少,赊了别人的货物,很少记得付货款,洋人连本钱都捞不回来。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仇英《抗倭圖卷》

中国“个体户”的诚信,洋人算是见识了。转而觉得有权有势的家族,素质应该高一些。实际上,素质是个最靠不住的东西。权贵们赊了洋人的货物,压根儿也没有给钱的意思。洋人彻底惨了,是官商的回去无法交待,是单干的恨不得跳海。不能合法“入境”,他们就住在近岛,一天又一天地等,伙食费都没了,甚至要乞讨。没希望,干脆抢劫——沿海地区的社会治安乱了。

最初,这种沿海治安问题并未严重到哪里去。明朝的东南沿海一带,除了地方官府,军事卫所即达四十余个,军警几十万,外来的生意人跟地方政府、军方,根本不敢分庭抗礼。但很快形成了“经济特区”——以许氏兄弟、李光头为首的几股势力较大的海商以及葡萄牙商人,聚集双屿港,开辟市镇。影响日大,日本、马来、琉球、暹罗等国海商,也赶来贸易。曾访问过双屿港的葡萄牙人平托,在《远游记》中称这里有“上千所房屋,包括教堂、医院等;居民三千多人,其中有一千二名葡萄牙人。”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仇英《抗倭圖卷》

贸易固然繁荣,性质却是非法——走私。海商志在利润,并不打家劫舍,泉州名宦林希元说:“佛郎机(葡萄牙人)未尝为盗,且有利于吾民也。” 但这份安宁并未维持多久,双屿港私商的贸易繁盛,令朝廷日益无法容忍。终于,一桩血案成为了双屿港之战的导火线——余姚大族谢氏,赖了走私海商的账不还,并威胁要报官。海商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便让“保安”到谢氏庄园打砸了一通。

谢氏血案,触痛了大明王朝敏感的神经,嘉靖皇帝派遣朱纨前来镇压“倭寇”。这位出身进士的海禁派官员,到任后雷厉风行,“革渡船,严保甲,搜捕奸民”,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突袭双屿港。海商的“保安”哪是正规军队的对手,“贼酋许六、姚大总与大窝主顾良玉、祝良贵、刘奇十四等皆就擒”,海岛上的“经济特区”被打成了一片废墟。一不做二不休,朱纨将海商追到福建,擒杀中葡海商百余人。几次大捷之后,朱纨在奏折中踌躇满志地写道:“全闽海防,千里清肃。”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仇英《抗倭圖卷》

如果事情真像朱纨所言,戚继光就没有成为英雄的机会了。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成为英雄,有着“创新”的前提,必然中有着偶然的成份。作为天才军事家,戚继光的成功在于全面总结过去的得失,系统地分析问题的成因,从而大胆创新,解决积弊。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仇英《抗倭圖卷》

戚继光思考的结果,就是重新练兵。

申请报告送到胡宗宪那里,胡总督大约批的是两个字:同意!

一来一往,太简单了。其实,胆小的早吓死了。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仇英《抗倭圖卷》

按照明朝的军制,军官的培训是都督府的事,士兵的训练是卫所的事。军官的职责就是带兵打仗,需要多少兵由兵部负责解决。这个制度最大的好处,是真有异志的坏人混进军队,只能当个光杆司令,没有办法带人造反。

戚继光要招兵训练,那是胆儿够肥的。胡宗宪胆敢批准,那也是和尚打伞。万一出了差错,俩人得脑袋一起搬家。就算不出差错,还要看自己运气如何——看有没有人举报。当然,眼下属于特殊时期,真有人举报,得看胡宗宪应对危机的能力:或大祸临头,或大功在手。两个极端,都很正常。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周世隆《太平抗倭图》

在“戚家军”名震天下后,“状元军”就曾轰动过一时。

淮安人沈坤,嘉靖二十年(1541)状元。嘉靖三十八年(1559),因为母亲去世,沈状元丁忧在家,恰逢倭寇进犯。出于保家卫国的良好愿望,沈状元散尽家财,招募了千余名兵丁,打得倭寇够呛,百姓称之为“状元军”。“状元军”只红火了一年,第二年沈状元的父母官淮安太守范槚等,即举报沈坤“私自团练乡勇,图谋背叛朝廷。”结果,奖状没拿到,逮捕证到了,沈状元被捕入狱,最终被杀头。沈坤没有进入正史,他有个朋友吴承恩,就是写《西游记》的那位。吴承恩为沈坤的遭遇愤愤不平,便是拿沈坤与戚继光作对比的结果。据说吴承恩构思出听调不听宣的二郎神,手下的一鹰一犬,寓意就是鹰犬,这“犬”影射的就是戚继光,因为戚继光自称是张居正的“走狗”。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戚继光战倭寇

《西游记》的二郎神,指的原来是戚继光。而戚继光能将明朝的“抗日战争”进行到底,关键是搞定“上头”,制度创新,国家利益至上,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这才叫民族英雄!

明代也有“抗日战争”,前后打了二百多年!

《抗倭英雄戚继光》剧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闲情偶记 的精彩文章:

“改邪归正”的“秦淮八艳”,柳如是与董小婉为何结局迥然不同?
安庆“四美图”:美人,美食,美景,美文
这个县的县名老是被人抢,全国难找第二家!
拐卖儿童犯罪,古代如何严打?
大清王朝风雨飘摇,部级高官竟叛逃美使馆!

TAG:闲情偶记 |